陈其泰先生曾受教陈寅恪弟子刘节先生、师从史学大家白寿彝先生,主要在先秦两汉史学、清代及近代学术史、20世纪中国史学领域耕耘,《陈其泰史学萃编》是他三十余年勤勤恳恳治学的结晶。 全书从文化视角研究史学。中国古代史学高度发达,但以往对史家、史著的研究,却容易局限于单学科的范围之内。陈其泰先生跳出这种窠臼,认识到历史学的发展与文化学和其他学科有多向性的联系,将“史学”与“文化”作互动考察,通过更加准确评价优秀史家、史著的成就,增加我们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丰富蕴涵的了解。《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史学与民族精神》《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学术史沉思录》等书,对于《史记》《汉书》《史通》《文史通义》,以及《春秋》《左传》《日知录》,乾嘉考史三大家钱大昕、王鸣盛、赵翼及龚自珍、魏源、崔述等名著、名家,提出了新的看法,做出了新的阐释。
售 价:¥
纸质售价:¥60.2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编辑委员会
出版缘起
自 序
卷首识语
总 论
史学传统与民族精神
一、从历史记载的连续性看民族的凝聚力
二、从史学的演进看民族的创造力
三、史家旨趣与“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四、近代爱国主义史学与探索民族救亡之路
历史的规律性与历史的丰富性
一、历史理论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二、前代史家具有真理成分的认识
三、反映历史的规律性与丰富性二者结合
超越单纯考证尺度的局限
历史编撰与创新精神
一、史书体裁的多样性和重视创新的意识
二、近代史家对推进历史编撰的贡献
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创新
传统·近代·当代
一、历史阶段的联系与飞跃
二、传统文化在近代是社会发展的障碍吗?
三、传统文化在近代具有一定的应变力
四、当代与“传统”有质的区别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史学把20世纪中国史学推向新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史著有没有科学性?
三、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和创新精神,迎接新世纪
上 编
《左传》在传统史学上的地位
一、古代史学发展的阶段性标志
二、记载全中国范围的历史
三、政治史为主干,显示春秋史前后期的不同特点
《左传》为古代史学树立的范例
一、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
二、记载完整人物活动的创始
三、史识·体例·叙事艺术
四、“古今卓绝”——刘知幾对《左传》的赞誉
汉初史论的时代色彩和主要成就
一、汉初思想家的时代感
二、社会历史观方面的成就
三、学术思想的新创造
司马迁对历史发展趋势的卓识
一、《六国年表》所表达的历史大势
二、如何评价秦的历史地位
三、记载人物活动以反映历史大势
四、大一统历史观与“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价值观与儒学
一、“继《春秋》”和确立孔子在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
二、全书以儒家学说为主要价值标准
三、司马迁与董仲舒尊儒之异同
对《汉书》十志的总体考察
一、反映社会生活与贯通古今
二、科学技术史的珍贵资料
三、有关封建国家职能的论述
四、具有高度的思想价值
两汉之际阴阳五行说和谶纬说的演变
一、汉代阴阳五行说的产生和流行
二、谶纬说的流行
三、儒学内部朴素理性精神的发扬
今文公羊学说的独具风格和历史命运
一、理解公羊学说的钥匙
二、公羊学主体的形成及其学术特色
三、两汉时期公羊学说的发展
四、公羊学说在清代的复兴和极盛
中 编
苏颂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
一、博学的风采
二、求实的精神
三、历史的见识
谈迁与《国榷》
一
二
三
马骕的史学成就
一
二
三
钱大昕:历史考证的精良方法及其影响
一、近世扭转“重经轻史”偏向的一位关键人物
二、严密精审、符合近代理性精神的考证方法
三、运用新史料和开拓新领域的直接先导
钱大昕与元史学
一、对《元史》广泛、深入的考证纠谬
二、发掘新的史料 表彰重要元史典籍
三、重修元史的宏愿及成就
《廿二史劄记》:乾嘉学术创造性思维的出色成果
一、进化史观和治史旨趣
二、史论的特色
三、对明代历史的反思
嘉道时期学术风气的新旧推移
一、“合力”形成的巨大推动
二、考证学派中重经世、论盛衰意识的生长
三、乾嘉别派针砭时弊对新旧转移的有力推动
四、边疆史地:新的学术领域的开拓
五、公羊变革学说提供了新的哲理武器
六、余论
下 编
龚自珍、魏源的学术风格
一
二
三
黄遵宪的近代开放意识
一、自大拒外与开放进取的冲突
二、山川毓秀 英才初露
三、“吟到中华以外天”
四、探求万国强盛之路
五、开放意识与爱国思想
梁启超与中国史学的近代化
一、“世纪之交”的时代机遇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刻内涵
二、奠基:理论上廓清之功和全新的研究风格
三、拓展:在广泛学术领域的出色建树
章太炎对近代史学的贡献与局限
一、与“新史学”思潮相合拍
二、继承朴学成就与运用西方新学理
三、提倡“国粹”与鼓吹民族主义
“古史辨派”的兴起及其评价问题
一、传统学术中疑古风气的发展
二、五四时期中西学术交融出现高潮的产物
三、功过得失的评价
跋 语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