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陈其泰史学萃编)电子书

陈其泰先生曾受教陈寅恪弟子刘节先生、师从史学大家白寿彝先生,主要在先秦两汉史学、清代及近代学术史、20世纪中国史学领域耕耘,《陈其泰史学萃编》是他三十余年勤勤恳恳治学的结晶。 全书从文化视角研究史学。中国古代史学高度发达,但以往对史家、史著的研究,却容易局限于单学科的范围之内。陈其泰先生跳出这种窠臼,认识到历史学的发展与文化学和其他学科有多向性的联系,将“史学”与“文化”作互动考察,通过更加准确评价优秀史家、史著的成就,增加我们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丰富蕴涵的了解。《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史学与民族精神》《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学术史沉思录》等书,对于《史记》《汉书》《史通》《文史通义》,以及《春秋》《左传》《日知录》,乾嘉考史三大家钱大昕、王鸣盛、赵翼及龚自珍、魏源、崔述等名著、名家,提出了新的看法,做出了新的阐释。

售       价:¥

纸质售价:¥52.30购买纸书

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陈其泰

出  版  社: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8-01-01

字       数:32.3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史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条)
《陈其泰史学萃编》共九卷,约300万字,包括:(一)《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二)《史学与民族精神》;(三)《清代春秋公羊学通论》;(四)《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五)《梁启超评传》;(六)《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七)《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八)《历史编纂与民族精神》;(九)《学术史沉思录》。汇集了陈其泰教授三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史学和文化作了深发掘和阐释,在多个学科领域作出拓性贡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是《陈其泰史学萃编》的*卷。此书1992年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初版,1999年由学苑出版社再版。与书目文献版相比,学苑版增补了三篇内容:《司马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钱大昕治史的特色》《黄遵宪与儒学》。本次收《萃编》,即以学苑版的增订本为准,并由作者重新撰写自序和跋语。该书是对史学与文化双向考察的尝试,作者所注重的是中国史学演过程中史学思想*为活跃、史学风格变化*为明显的两头;采用了个案研究与总括论述相结合的方法,*后写在书中的是总论在前,而按实际研究过程说,自然只能是先作个案研究,*后作归纳概括。作者写出了对我们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珍品的热爱,写出了对实现振兴中华文化宏伟目标的渴求。<br/>【推荐语】<br/>陈其泰先生曾受教陈寅恪弟子刘节先生、师从史学大家白寿彝先生,主要在先秦两汉史学、清代及近代学术史、20世纪中国史学领域耕耘,《陈其泰史学萃编》是他三十余年勤勤恳恳治学的结晶。 全书从文化视角研究史学。中国古代史学高度发达,但以往对史家、史著的研究,却容易局限于单学科的范围之内。陈其泰先生跳出这种窠臼,认识到历史学的发展与文化学和其他学科有多向性的联系,将“史学”与“文化”作互动考察,通过更加准确评价优秀史家、史著的成就,增加我们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丰富蕴涵的了解。《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史学与民族精神》《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学术史沉思录》等书,对于《史记》《汉书》《史通》《文史通义》,以及《春秋》《左传》《日知录》,乾嘉考史三大家钱大昕、王鸣盛、赵翼及龚自珍、魏源、崔述等名著、名家,提出了新的看法,做出了新的阐释。<br/>【作者】<br/>陈其泰先生,1939年出生在粤东韩江边的一个小镇,1957年在中山大学历史系学习,受教于陈寅恪弟子刘节先生,1963年7月从中山大学毕业,1978年全国恢复统一招考研究生之后,考取了白寿彝先生指导的“中国史学史专业”研究生,从这时候起,用他自己的话说,“真正实现了大学时代从事本专业的梦想”。“我念研究生时已三十九岁,深感时间珍贵,时不我待,因而认真读书、写作。先后出版的著作有十一种,主编的著作二种,另有合著三种。”这本身就是一段历史和传奇。<br/>
目录展开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编辑委员会

出版缘起

自序

叙篇 文化视角·比较研究

从文化视角研究史学

一、视角的转换

二、进一步总结发扬史学的精华

三、促进史学更加贴近社会生活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

一、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二、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三、朴素理性精神的发扬

四、近代史家探求救国真理的贡献

传统史学确立期和转变期比较

一、传统史学的创始、奠基和确立

二、转变的途径

三、确立期与转变期之比较

上篇 传统史学的确立与文化问题

孔子与中国史学传统

《左传》的史学成就和民本思想

一、《左传》作者和成书时代

二、赞成社会变动,阐扬“民本”思想

三、对于确立编年史体裁的重大贡献

“过秦”和“宣汉”:两汉时代精神之体现

一、人类智慧和向上力的一种显示

二、“过秦”和西汉盛世

三、主父上书与武帝晚年的政策选择

四、“宣汉”和马班史学巨著

五、对恩格斯名言的一点理解

司马迁和孔子:两位文化巨人的学术关联

一、以“续《春秋》”为己任

二、确立孔子在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

三、司马迁尊儒历史背景剖视

四、偏颇批评在方法论上的教训

《史记》久远生命力的奥蕴

一、构建独立学说体系的著述宗旨

二、从多元文化格局到独尊儒术的历史转折

三、平民阶层政治要求的反映

四、探究社会经济生活的卓越见识

五、拥抱全民族文化的胸怀

六、时代选择和历史教训

司马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

一、传统史学的优秀楷模

二、古典文学的典范之作

三、民族精神的巍峨丰碑

《春秋》与西汉社会生活

一、由太子废立所预示的历史取向

二、春秋学大盛的时代特征

三、朝廷决疑的标准,大臣奏议的依据

四、西汉春秋学自身的演变

《汉书》历史地位再评价

一、时代召唤“汉书”出世

二、继《史记》而起的巨著

三、六百年间学者“共行钻仰”

公羊历史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公羊历史哲学的形成和特点

二、在两汉的发展

三、龚自珍、魏源的革命性改造

四、戊戌维新时期风靡于世

下篇 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与文化问题

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转变

一、中介:传统中孕育的近代因素及其发扬

二、批判专制,憧憬民主

三、朴素的历史进化观

四、历史编撰中生命力的显示

五、考史方法中科学因素的发扬

全祖望对清代学术的贡献

一、表彰民族气节的珍贵文献

二、揭示清初学术之精髓

三、学术史著作的完善

四、为清代浙东学派继往开来

王鸣盛史学:朴学家的理性探求

一、取得突破的途径何在?

二、探究一代大事,关注“经国养民”

三、追求历史真实性的可贵努力

四、“通识”的运用,生命力的显示

钱大昕治史的特色

一、严密精良的考证方法

二、以金石文字证史

三、考证学家的理性思维

《文史通义》:传统史学后期的理论探索[1]

一、探索二千年史学的演变

二、对考据学风的有力针砭

三、探讨学术与社会史的关系

四、朴素的辩证分析——《文史通义》的精髓

崔述古史新说及其价值观

一、消沉百年后的巨大反响

二、廓除前人附会,提出古史新说

三、方法论中所体现的近代价值观

龚自珍与传统文化的转折

一、转折时代的一面镜子

二、新价值观的倡导者

三、时代哲学的探索者

四、关注现实:学术风气的转变

五、对近代文化移植说的异议

近代史开端时期史坛的新风气

一、史学因民族救亡斗争的推动而突放异彩

二、及时忠实地记述反抗侵略的正义斗争

三、认识外部世界的广阔和先进性

四、冲破“考史”藩篱,为结合现实社会需要而著史

五、奏响了近代史学的主旋律

《日本国志》的时代价值

一、对明治维新“改从西法,革故取新”的及时总结

二、打开观察世界潮流的窗口

三、具有强烈的政论色彩

黄遵宪与儒学

一、反映客家礼俗民风与古代儒家文化的联系

二、儒学精华对黄遵宪成长的积极影响

三、晚年对儒学命运的探索

进化论传播与近代史学的产生

一、哲学苦闷时代

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鲜世界观

三、《新史学》的批判锋芒和创新精神

四、《中国古代史》:别开生面的通史撰著

1992年初版后记

1999年增订本跋

跋语

累计评论(2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