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民主之殇—德国宪法史反思录电子书

《民主之殇:德国宪法史反思录》一书以德国与现代革命、现代宪法相遇的历史情境为叙事起,立基于康德式“普遍历史”观中的自由理念,观察1815年后到1933年之前德国宪法思想形态与宪制模式的变迁,深分析了导致德国魏玛宪法失败的政治、思想与文化因素,阐释了德国民主和法治倒退的教训,并重申了现代宪法的核心价值和正当性基础。全书史料翔实,叙事连贯,论述严谨而不失生动,是国内新锐学者倾心撰写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佳作。

售       价:¥

纸质售价:¥82.80购买纸书

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黎敏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05-01

字       数:36.6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史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内文由前言(面向宪法的思)、1-8章正文以及作者后记构成。第1章论述“现代革命与现代宪法”,第2章交代“现代宪法史上德国问题的缘起”,第3章讨论“1848年革命失败对德国宪法史的根本影响”,第4章聚焦“帝制德国的宪制问题与韦伯的政治社会学诊断”,第5章梳理“1918年德国革命与魏玛制宪”,第6章探讨“魏玛德国的政治文化与宪法学术”,第7章研究“现代民主宪制理论的三种思想形态”,第8章从比较研究的视角论及“德国宪法史的思想启示”。<br/>【推荐语】<br/>《民主之殇:德国宪法史反思录》一书以德国与现代革命、现代宪法相遇的历史情境为叙事起,立基于康德式“普遍历史”观中的自由理念,观察1815年后到1933年之前德国宪法思想形态与宪制模式的变迁,深分析了导致德国魏玛宪法失败的政治、思想与文化因素,阐释了德国民主和法治倒退的教训,并重申了现代宪法的核心价值和正当性基础。全书史料翔实,叙事连贯,论述严谨而不失生动,是国内新锐学者倾心撰写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佳作。<br/>【作者】<br/>黎敏,系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史、法与社会理论、政治哲学等,出版专著、译著多部,是一位在专业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知名的青年学者。<br/>
目录展开

前言 面向宪法的思

第一章 现代革命与现代宪法

一、 作为历史理论的宪法理论

1. 宪法在康德历史哲学中的规范内涵与特殊地位

2. 共和革命史对理解共和制宪法观的意义

二、 共和制宪法观在现代共和革命中的起源及内涵

1. 美国革命与1787年费城宪法的共和基质

2. 法国大革命的复杂裂变及其世界宪制史意义

三、 法国大革命与康德、黑格尔、马克思

1. 康德:共和革命的政治哲学家

2. 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的批判

3. 马克思重视大革命蕴含的解放特征

四、 本书的德国宪制史叙事脉络

1. 人类共和革命史的多重变奏

2. 在世界共和革命史视野中观察德国宪制史

3. 本书的总体思想方法与思想内容

第二章 现代宪法史上德国问题的缘起

一、 共和革命史视野中的现代宪法

二、德意志与现代宪法的相遇

1. 法国革命对德意志的冲击:从文化民族到政治民族

2. 三月革命前期德意志自由主义运动的宪制关切

三、 青年马克思对德国走向的思考及其宪制意涵

1. 马克思期待德国发生民主革命

2. 1848年欧洲革命的宪制史意义

四、 1848年德国革命:德国宪法史上的马基雅维里时刻

1. 1848年德国革命的宪制目标与现实困境

2. 新德意志在哪里:德国共和宪制的核心关切

第三章 1848年革命失败对德国宪法史的根本影响

一、 德国自由主义去政治化与俾斯麦威权体制崛起

1. 普鲁士的外表性立宪主义

2. 俾斯麦体制的威权本质

二、 德国与康德政治哲学的告别

1. 康德政治哲学的道德内核

2. 康德政治哲学的宪制指向

三、德国历史主义的意识形态化及其全方位影响

1. 历史主义与德意志特殊道路

2. 德意志对天赋人权与议会民主的抗拒

四、帝国宪法学的实证主义转向与帝国宪法教义学的兴起

1. 精致的形式法治国与帝国的威权政治

2. 实证主义宪法学的方法论要旨

3. 帝国宪法教义学的技术成就与根本缺陷

4. 迷失了政治道德方向的帝国宪法教义学

第四章 帝制德国的宪制问题与韦伯的政治社会学诊断

一、 德国政治体制的结构性失衡

1. 普鲁士-德意志的内生型独裁体制

2. 帝国议会无权无势,议会生活品质低下

3. 行政官僚系统支配在德国政治中的过度扩张

4. 德意志民族缺乏政治意志和真正的政治家

二、 韦伯宪制理论的基本点:用议会民主与领袖民主抗衡官僚专制

1. 韦伯的整全政治观:权力政治与德性政治

2. 德国政体议会化的韦伯思想方案

2. 以直选克里斯玛的支配矫正官僚专制

三、 韦伯宪制理论方案的自由关切与内在弱点

1. 民主主义者韦伯的远见卓识与未尽问题

2. 韦伯宪制方案中的个人自由与民族自由关切

第五章 1918年德国革命与魏玛制宪

一、 德国革命的两个面向与德国宪制问题的新意涵

1. 1918年革命的复杂性

2. 德国宪制问题的新意涵:走向何种共和国?

二、 魏玛制宪面临的两难困境 ——内部分裂与外部压迫

1. 分裂的内部社会

2. 《凡尔赛和约》的外部压迫

三、 魏玛制宪的根本政治决断

1. 魏玛制宪会议的妥协基调与制度意象

2. 如何理解民主的复杂性——普罗伊斯的人民民主观

3. 《魏玛宪法》的根本政治决断——德国必须走民主共和的道路

四、 《魏玛宪法》二元民主结构的思想实质

1. 普罗伊斯回应制宪权难题与直接民主诉求的思路

2. 直选总统与全民公决——对实质性人民民主的一种理解

五、 施密特对《魏玛宪法》二元民主结构的反自由主义重构

1. 议会式宪法要素与公投式宪法要素的结构问题

2. 施密特重构理论的反自由民主特质

六、 如何对待魏玛传统 ——重申民主法治的规范性内涵

1. 民主宪法的完备性问题

2. 政治意志与政治共识对宪制良性演化的重要性

第六章 魏玛德国的政治文化与宪法学术

一、 魏玛时期德国政党与政治的极化

1. 共和国总统独裁机制常态化:原因与影响

2. 支持共和国的政党日趋式微或分化

3. 右翼政党的政治极化加剧

4. 《魏玛宪法》的缺陷与政治极化的关系

5. 政治极化与共和认同危机

二、 抛弃民主:魏玛时期德国宪法学术的深层基调

1. 魏玛时期德国宪法学面临的根本挑战

2. 政治—社会实证主义宪法学思潮的崛起

三、 凯尔森—施密特宪法论战的思想意义与核心问题

1. 作为思想史的论战:意义与起因

2. 宪法是什么——规范等级秩序还是政治决断?

3. 守护宪法的不同制度模式——司法审查还是政治审查?

四、 宪法论战背后的历史与政治问题

1. 魏玛共和政体根基虚弱

2. 凯尔森-施密特对国事法院判决的不同解读

五、 小结:宪法的面孔与宪法的灵魂

第七章 现代民主宪制理论的三种思想形态

一、 问题的提出:施密特是韦伯政治思想的嫡传弟子?

1. 从哈贝马斯提出的思想史问题说起

2. 蒙森关于施密特与韦伯思想亲缘关系的最早分析

二、 韦伯政治理论的总体问题意识: 理性化—官僚制、民主化、克里斯玛支配

1. 理性化—官僚制与个人自由的紧张关系

2. 大众民主时代处境下的政治理性化与克里斯玛权威问题

三、 施密特对韦伯民主理论的极端化推演与利用

1. 一个总体对比

2. 一个具体分析

四、 哈贝马斯对韦伯的反思性继受及其思想史意义

1. 哈贝马斯对韦伯现代性诊断的继受与反思

2. 在韦伯的基础上重申道德主体原则的地位

第八章 德国宪法史的思想启示

一、 德意志宪法思想的总体演进轨迹

二、 晚近德意志历史的思想趋势: 向民族权力政治迈进

三、 《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与德国宪法史

四、 德国基本法民主秩序的规范性内涵

五、 我国需要怎样的宪法教义学? ——来自德国宪法史的反思性启发

六、 并非结论的结语:现代宪制的人性论基础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中文译著

英文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