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出版说明
再版序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前 言
第一篇 环境与资源的价值原理
第一章 环境价值观
1.1 土地伦理学
土地伦理的生态学基础
自然保护的经济价值观批判
土地的群落特征
土地伦理观念
1.2 生物中心论
道义主体与受体
固有价值(inherent worth)
尊重自然
伦理原则
1.3 均等的环境伦理观
代内均等(intra-generational equity)
代际均等(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1.4 环境伦理与持续发展
第二章 环境危机论
2.1 市场缺陷
技术进步的非对称性含义
市场非对称性(market asymmetry)
非市场交易资源
2.2 非确定性与不可逆性
非确定性
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
2.3 权衡取舍关系
2.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
收入水平与环境状态
环境阈值
2.5 人口增长的环境压力
第三章 环境状态值
3.1 市场参数因子
成本
价格
租金
3.2 综合经济指数
稳态经济(steady state economy)
经济总值
资本总量
3.3 物理指数
物理数量指数
物理关系
第二篇 持续发民主要途径的经济学分析
第四章 资源稀缺论
4.1 绝对稀缺论
4.2 相对稀缺论
4.3 静态经济
4.4 自然和谐论
第五章 效率利用论
5.1 效率配置
环境污染
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
5.2 纯市场理性
5.3 产权管理途径
优化机理
制约因子
应用前景
5.4 排污许可额市场配置
排污许可额贸易机制
环境管理特点
信息与排污许可的初始分配
排污许可交易的政策含义
5.5 环境管制
第六章 极限增长论
6.1 增长的极限
总量与通量极限
通量极限已被逾越
促成越限的主要因子
越限的系统状态及征兆
6.2 成本与时滞效应
技术与市场
梅多斯式技术改进
增长与极限
技术与市场效用质疑
6.3 极限、效率与替代
污染与温室效应
资源替代问题
6.4 极限与持续社会
极限论的局限
持续社会的内涵
走向持续社会
第七章 能力建设论
7.1 历史背景
7.2 能力建设
平等、能力与持续
能力、阻力与动力
经济发展与能力建设
增长与能力建设
7.3 容量与发展
尊重并爱护生命社会
环境承载容量
强调自然保护,实施持续发展
7.4 财富持衡论
代际财富均等
资本替代与弱可持续性
资产互补与强可持续性
第八章 绿色发展论
8.1 绿色发展
发展的概念:批判性反思
逆现代化:绿色新思维
绿色对策
8.2 持续农业
生态利用原理
有机农业
生态农业
持久农业(permaculture)
政策含义
第三篇 持续发展的市场调控与多目标协同
第九章 市场控制论
9.1 经济效率与环境持续的函数关系
9.2 最优控制模型
9.3 市场参数与实物资本量
市场价格、影子价格与资源改善投资
实物资本调整
实物资本、投资与资源账目
9.4 经验印证
环境资源的价格变化
资源存量变化
生产率变化
大气污染浓度
经验数据中的市场效用
9.5 政策含义
实践可操作性
政策意义
第十章 多目标协同论
10.1 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分析
10.2 经济、社会与环境目标
10.3 多目标决策
10.4 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
行业经济政策
10.5 绿色国民账户
第四篇 环境资源配置案例解析
第十一章 土地资源价值论
11.1 土地与土地利用
土地内涵
土地利用
11.2 土地的资源属性价值
土地资源类别
土地资源特征
11.3 土地资源价值
土地经济价值来源
土地资源价值成分
土地资源价值变异
11.4 土地资源价值的影响因子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容量
土地利用容量的动态变化
11.5 土地经济价值评价与实现
土地经济价值评估
土地经济价值的市场与非市场实现
第十二章 环境成本控制论 ——以三峡投资为例
12.1 环境成本因子
12.2 动态变化特征
12.3 变化态势分析
三峡移民安置区人口、环境与经济的基本情况
移民安置
预测内容与方法
预测结果
12.4 控制途径分析
环境成本的临界值
调控手段
成本归宿
政策含义
第十三章 水资源市场配置论 ——水资源跨流域配置的资源经济问题: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
13.1 市场原理
13.2 水资源经济特点
13.3 成本与收益
成本分析
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评判
13.4 利益分配机理
第十四章 贸易协同论
14.1 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
环境改善效用
环境负效应
14.2 环境成本对贸易的影响
14.3 贸易协定规则与环境保护
14.4 南北贸易关系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
14.5 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政策保障
产权界定与环境税收
生态标签
平等合作
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按拼音顺序排列)
后 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