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意大利文化之旅电子书

一本囊括地理与人文的意大利风物笔记、旅行美学的答案之书!】 这不仅是一本意大利寻美旅行手记,更是一场贯穿古今的深度文化探寻。书中记录了一场跨时三年、分三条路线、穿越近六十座城市和小镇的意大利文化漫游。你将从这些诗意的文字中穿越到意大利,饱览奇绝的自然景观、测评本土餐厅与意式美食、探秘著名葡萄酒庄与葡萄园、品鉴各式美酒,还将跟随作者的脚步畅游古罗马城门、苏佩尔加大教堂、斯杜皮尼吉行宫……融合视觉、听觉、味觉,从风物中领略不一样的地理风韵与人文底蕴!

纸质售价:¥33.10购买纸书

14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8

作       者:静介

出  版  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4-01

字       数:15.7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世界各国文化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意大利是一个迷人的国度,每个角落都充满着独特的风景与故事。本书不仅是一部游记,更是一部探索文明的导游手册。作者记叙了一场跨时三年的意大利壮游之旅,分三条路线穿越这片秀丽的土地,带领读者体验近六十座城市和小镇的非凡魅力。从城市到乡村、从地理到人文,作者以诗意的笔触定格意大利壮美的自然景观,用平实的语言解读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为每一道佳肴或美酒做出人文品鉴,为每一座城镇描绘出独特的文化名片。阅读本书,你将启一场纸上的文化漫游,挖掘趣闻逸事、感受异国风情,在古老的智慧与新时代的思潮中穿梭,在思想的飞跃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br/>【推荐语】<br/>一本囊括地理与人文的意大利风物笔记、旅行美学的答案之书!】 这不仅是一本意大利寻美旅行手记,更是一场贯穿古今的深度文化探寻。书中记录了一场跨时三年、分三条路线、穿越近六十座城市和小镇的意大利文化漫游。你将从这些诗意的文字中穿越到意大利,饱览奇绝的自然景观、测评本土餐厅与意式美食、探秘著名葡萄酒庄与葡萄园、品鉴各式美酒,还将跟随作者的脚步畅游古罗马城门、苏佩尔加大教堂、斯杜皮尼吉行宫……融合视觉、听觉、味觉,从风物中领略不一样的地理风韵与人文底蕴!   【近300幅高清摄影作品,精彩再现意大利静谧与繁华!】 作者在旅途中拍摄了近300张真实高清摄影作品,动态记录这场意大利寻美之旅的精彩瞬间!而这些摄影作品,则以文化、艺术、历史视角,折射出意大利的千面光彩。你将足不出户欣赏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观看夕阳时分的苏佩尔加圣殿、探访罗西尼故居、参观格雷侯爵酒庄的酒窖,走辉煌的威尼斯凤凰歌剧院、近距离鉴赏朱利奥·罗马诺在泰宫内绘制的湿壁画……这本书为你铺一张欧洲文明的寻美地图,在百转千回的旅途中感受光华闪烁的璀璨时代!   【全球视域下的文化亲证,观察欧洲文明的万花筒,世界视野的思维导图】 这本书带你访古寻今,走欧洲文明的“心脏”;探寻意大利的灵魂,索骥欧洲文化圈中心!全书以旅行为线索,展现意大利城镇与乡村、人文与地理的千姿百态;以文化、艺术、历史视角,折射出欧洲文化的千面光彩,为读者一扇深度观察欧洲的文明的窗户,绘制出一幅世界视野的思维导图!<br/>【作者】<br/>许家兴,笔名静介,1960年生人,曾任大学教师,从事出口贸易工作30年。酷爱西方古典音乐和国内外旅行,长期为国内古典音乐报刊撰稿,著有《虚静声稀——音乐品鉴的乐趣》。<br/>
目录展开

前言 三次意大利“壮游”的缘起

上篇 北线

01 都灵

02 阿斯蒂

03 巴巴莱斯科

04 巴罗洛

05 蒙巴尔卡罗

06 阿尔巴

07 热那亚

08 克雷莫纳

09 曼托瓦

10 维罗纳

11 帕多瓦

12 维琴察

13 威尼托自由堡

14 威尼斯

中篇 中线

15 博洛尼亚

16 拉文纳

17 乌尔比诺

18 佩萨罗

19 阿西西

20 佩鲁贾

21 斯佩罗

22 蒙特法尔科

23 圣安那托利亚迪纳

24 奥尔维耶托

25 蒙塔奇诺

26 锡耶纳

27 阿雷佐

28 佛罗伦萨

29 摩德纳

30 帕尔马

31 米兰

32 罗马

33 蒂沃利

34 奥斯提亚安提卡

35 梵蒂冈

下篇 南线

36 巴勒莫

37 蒙雷阿莱

38 塞杰斯塔

39 阿尔卡莫

40 阿格里真托

41 诺托

42 陶尔米纳

43 马泰拉

44 阿尔塔穆拉

45 帕埃斯图姆

46 阿马尔菲海岸

47 苏莲托

48 庞贝

49 格拉尼亚诺

50 那不勒斯

后记 何日再重游?

参考书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