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早期中国文学与历史批评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57.40购买纸书

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傅道彬主编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5-21

字       数:24.8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文学 > 文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早期中国文学与历史批评》由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傅道彬主编,收录海内外有关早期文明形成、历史运行、出土文献、文字考释、礼乐制度、早期书籍版本生成以及书写方式、早期文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与学术评论,共17篇。全书分为“六经与文学”“子学时代与诸子文学”“出土文献与古典学术”“早期文学理论与批评”“域外汉学”6个栏目,旨在描述中国早期文学以礼乐文化为土壤的恢弘气象、城邦精神、器物艺术、文本书写以及经典时代的形成,探索中国古典学的独特意蕴,以寻求中国早期文学研究的方法突破。<br/>【作者】<br/>傅道彬,1960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县,历史学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著有《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诗外诗论笺》《晚唐钟声》《歌者的乐园》《中国文学的文化批评》等,主编有《中国古典才子佳人小说》《钱基博学术文选》《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精神》等。<br/>
目录展开

文前辅文

综合研究

“三代之学”与中国古典学的本体构成和精神接续

引言

一、三代文明与中国古典学的本体形态和历史线索

二、城邦、礼乐、器物:三代文明的生长空间、历史土壤和证明形式

三、经典时代与早期中国文学书写的特殊意义

四、“以复古为解放”:中国古典学的学术变革与精神接续

六经与文学

《左传》写人的事、言、谶三维笔法

一、三维笔法举例

二、三维笔法与多维形象

三、三维笔法与《左传》叙事

流亡者的脚步:春秋时代世族的避乱出奔及文化意义

一、出奔的主要原因

二、世族出奔引发的历史哲学思考

三、世族出奔的文化传播意义

《左传》预言的依据类型与结构意义

一、预言的依据类型

二、预言的结构意义

小结

晋国赋诗言志之风与晋人用《诗》的独特风范——以《左传》为研究对象

一、赋诗言志与晋国悠久的用《诗》传统

二、晋国赋诗名家与其诗学成就

三、外交宴飨中晋人用《诗》的独特风范

四、赋诗的作用与晋人用《诗》的影响

子学时代与诸子文学

《庄子》“卮言”再辨

一、关于“卮言”的几种说法

二、卮言并非《庄子》中不可或缺的语言

三、《庄子》卮言的文学特质

《庄子》“适”的审美范畴论

一、“适人之适”即为“他乐”之境

二、“自适之适”即为“自乐”之境

三、“忘适之适”即为“忘乐”之境

精、阴阳、德与《吕氏春秋》道论的生成

(一)道与精、精气之关系

(二)精气说与太一阴阳化生论的结合

(三)德即道:从“法天地”到“同天地”

精思著文:西汉诸子立言的学术史意义

一、西汉诸子有意于“作”以及对立言的追求

二、西汉诸子立言的“求治”目标

三、西汉诸子立言的学术史意义

结语

出土文献与古典学术

礼典空间与青铜器物审美幻象的生成

五行与五方:方位词语从完全确指到非完全确指的文化过程

一、五行与五方相配:方位词语成为文化符号的一个思维路径

二、水火为先:五行的排列顺序及五方的文化色彩

三、五行学说下五方的具象化:方位词语诗性意蕴的一个生成途径

“书”类文献“小邦周”叙事视角背后的民族记忆与思想维新

一、“书”类文献概念视域下的独立叙事单元

二、周人的民族记忆与“小邦周”叙事视角

三、思想维新——信仰体系之突破

安大简“牖”字异文与《诗经·召南·采》礼典

放马滩秦简《丹》之“柏丘”考与简文性质新证

一、文献记录、遗址追寻与“柏丘”的地理位置

二、古人“丘居”之俗与“柏丘”的地理位置

三、早期中国城市总体格局与“柏丘”聚落形成

四、战国时期郡县的发展与“柏丘”之名的消失

五、“柏丘”地名考证与放简《丹》的简文性质

早期文学理论与批评

文化诗学视域中《乐记》的诗学思想

一、《乐记》作者及其诗学精神

二、《乐记》文本及其诗学精神

三、《乐记》时世及其诗学精神

共情:魏晋时代的情感宣泄与文学表达

一、悲情

二、欢情

三、离情

中西早期诗歌的艺术分野:说唱与演唱

一、史诗结合与百兽率舞:“唱”的不同回溯

二、叙事艺术与抒情艺术:“唱”的不同蕴藉

三、人性世界与神性世界:“唱”的不同指向

域外汉学

新声与盲点:美国汉学界的《诗经》讽寓之辩及研究理路

一、定义:“讽寓”理论及《诗经》“讽寓”论的提出

二、反驳:余宝琳《诗经》阐释的“语境化”阅读

三、重释:张隆溪求同策略下的“讽寓阐释”

四、再定义:苏源熙《诗经》“讽寓”与规范性阅读

五、转向:顾明栋、柯马丁《诗经》阐释的新策略

六、美国《诗经》阐释研究的新视野与缺陷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