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电子书

情理法的多元纠纷解决方式深植于中国传统社会,民俗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恰当运用更有利于实现“案结事了”的目标。

售       价:¥

纸质售价:¥132.70购买纸书

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于语和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4-05-01

字       数:21.2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法律 > 法律普及与实务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民俗习惯是法律的重要渊源之一,与国家法具有同质的秩序理性诉求。民俗习惯可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司法判决的公信力。司法判决的形成受到政治、社会、法律、文化与价值观等因素的交互影响,完美的司法判决应当充分考量各种社会要素。司法裁判能否成为促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力量,取决于它能否回应并引导社会的真正需求。 完全恪守程序,并将实体法采用三段论式的方法适用到具体案件,并不一定能得到公正的结果,司法工作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单纯的法律技术的运用。 本书主要从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研究综述,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理论基础,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价值,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表现样态及主要障碍,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程序机制,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司法适用等方面展,期待为民俗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探索出更具中国特色的融合之路。<br/>【推荐语】<br/>情理法的多元纠纷解决方式深植于中国传统社会,民俗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恰当运用更有利于实现“案结事了”的目标。<br/>【作者】<br/>于语和,南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法学会法理分会副会长,天津法学会法律史分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法史学、法理学和民间法教学研究工作。 近年来出版各类著作30种,发表学术论文175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7项。曾获国家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被评为全国“四五”普法先个人。<br/>
目录展开

内容简介

主编简介

本书编写人员

法律法规全称简称对照表

前言

目 录

第一章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研究综述

第一节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学术史总览

一、查阅状况简介

二、研究总体走势

第二节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分主题研究情况

一、研究历史

(一)国外方面

(二)国内方面

二、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基础理论研究

三、民俗习惯在司法中的现状和问题

四、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研究

五、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程序机制研究

六、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研究

七、其他有关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研究

第二章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法律多元概述

一、法律多元的理论渊源

二、法律多元界定

第二节 法律多元理论的历史演进

一、殖民地社会的法律多元化理论

二、当代社会的法律多元化研究

第三节 法律多元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第四节 民俗习惯的界说

一、民俗习惯与习惯法

二、民俗习惯的特征

(一)民俗习惯的自发性

(二)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三)内在约束力

(四)民俗习惯的乡土性

第五节 民俗习惯的根本特质

一、民俗习惯是一种生存经验的文化总结

二、民俗习惯是一种讲求实效性的法规范体系

三、民俗习惯是特定群体成员的共同精神信仰

第三章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价值

第一节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民俗习惯是法律的重要渊源之一

(一)立法渊源视域下的民俗习惯

(二)司法渊源视域下的民俗习惯

二、民俗习惯与国家法具有文化同质性

(一)民俗习惯始终不脱中国社会场域与传统文化基因

(二)民俗习惯大多涵摄了中国传统儒家文明的基本义理

三、民俗习惯与国家法具有同质的秩序理性诉求

(一)民俗习惯是产生秩序的规则本身

(二)民俗习惯影响主体的行为模式

(三)民俗习惯传承中国传统的伦理秩序

四、民俗习惯的制度适用空间具有法定性

(一)民俗习惯的制度空间突出体现在少数民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中

(二)民俗习惯制度空间在宪法和法律中的具体体现

五、民俗习惯对法治实践与理论具有潜在知识价值

(一)自治立法对民俗习惯知识价值的忽视

(二)与民俗习惯相关的法制化理论研究滞后

第二节 民俗习惯在司法适用中的现实价值

一、民俗习惯可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

二、民俗习惯有利于提高司法审判的公信力

三、民俗习惯与民事调解的契合

第四章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表现样态及主要障碍

第一节 民俗习惯在司法适用中的表现样态

一、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类型

(一)作为规范

1.立法程序转化适用

2.司法解释调整适用

3.法官合法选择适用

(二)作为事实

(三)作为证据的民俗习惯

二、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阶段

(一)和解阶段

(二)调解阶段

1.法官对纠纷事实的判断

2.调解依据的合理选择

3.调解语言的通俗化

(三)审判阶段

三、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特质

(一)法源地位上的补充性

(二)适用方式上直接引用少,间接运用多

(三)实体法运用多,程序法运用少

(四)阶段运用状况不一

(五)地区使用情况各异

(六)不同性质案件间适用有别

(七)民俗习惯与国家法在司法过程中的冲突

第二节 民俗习惯在司法适用中的主要障碍

一、成文法主义的法学惯性思维

二、法官对于民俗习惯合理性的价值判断

三、法理与情理的诸般轩轾

第五章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程序机制

第一节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实践案例

一、“吊唁”“祭奠”民俗习惯司法适用案例

(一)“吊唁”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1)

(二)“祭奠”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2)

二、交易习惯的司法适用案例

三、哈萨克族彩礼返还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案例

第二节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启动机制

一、启动的主体和方式

二、启动的期限和阶段

第三节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举证制度

一、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举证主体认定

二、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何为证明标准

三、民俗习惯司法适用当事人如何举证

(一)书证

(二)证人证言

四、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中法官如何查证

五、民俗习惯司法适用中举证的免除

第四节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确认机制

一、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确认主体

二、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确认标准

(一)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确认标准之一:真实性

(二)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确认标准之二:正当性

(三)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确认标准之三:合法性

三、民俗习惯的调查和汇编

第五节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路径、限度与方法

一、民俗习惯的司法识别

二、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必要规制与作用范围

三、为民俗习惯寻找制定法的空间

四、法律方法论与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

五、建立民俗习惯司法适用案例指导制度

六、进一步的讨论与思考

(一)民俗习惯立法化的隐忧及可能的立法方式

(二)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能走多远

第六章 少数民族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

第一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能动司法与法律变通

一、能动司法的内涵

(一)西方语境下的司法能动主义

(二)中国特色的能动司法

(三)能动司法与法律变通的辩证关系

二、民族自治地方能动司法的路径及制约

(一)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司法适用

(二)构建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大调解机制

(三)能动地适用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

(四)准确理解和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五)能动的限制

三、寻求民族自治地方能动司法与法律变通的良性互动

第二节 少数民族民俗习惯在法院诉讼调解中的适用

一、问题及其价值

二、少数民族民俗习惯在诉讼调解中适用的可行性

三、少数民族民俗习惯在诉讼调解中运用的界限

四、少数民族民俗习惯在诉讼调解中的“合法化”路径

(一)进行少数民族民俗习惯调查与整理

(二)加强民族自治立法与民俗习惯理论研究

(三)自治立法应重视吸收少数民族民俗习惯

(四)少数民族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

第三节 罪行法定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民俗习惯适用

一、作为罪刑法定出罪正当化的少数民族民俗习惯

(一)何为“罪刑法定的法内出罪”

(二)罪刑法定的少数民族文化场域

二、基层刑事司法过程中的少数民族民俗习惯

(一)少数民族民俗习惯的生机与活力

(二)入罪的绝对禁止与出罪的可能依据

(三)司法能动性下的少数民族民俗习惯

第四节 甘肃东乡族刑事习惯法特征变迁的实证分析

一、国家刑事立法萌芽期的东乡族刑事习惯法——封闭与保守

二、国家刑事立法起步期的东乡族刑事习惯法——契合与兼容

三、国家刑事立法发展期的东乡族刑事习惯法——开放与转型

四、国家刑事立法进程中东乡族刑事习惯法特征变迁的原因

(一)普法运动是推进东乡族刑事习惯法特征变迁的外在原因

(二)经济、教育的发展是推进东乡族刑事习惯法特征变迁的根本原因

(三)多民族法文化融合是推进东乡族刑事习惯法特征变迁的内在原因

五、余论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现代中文著作

三、译著

四、期刊论文

五、外文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