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中医学家周楣声所著脉学著作,全书分为概述、左右寸口分候脏腑机理阐探、脉象分类及各种脉象的病理基础三部分。本书首先阐述了脉学研究的意义及脉学的历史演变,*后通过对脉象分类与各种脉象病理基础的探讨,从中医对脉象研究的传统见解出发,结合西医对心血管功能的认识,把抽象概念的中医论脉方式,推向具体概念。其中各种脉象的动态表现,应用二分法的划分原则,分为形态与节律两大子项,再由子项分为各个亚类,这是中医脉学史上开创性的见解,具有极大临床参考与应用价值。
售 价:¥
纸质售价:¥38.3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周楣声教授简介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研究脉学的目的
第二节 脉学的研究必须是中西医学理论互相结合
第三节 脉学在中西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主要依据
第四节 “脉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实际价值
一、中医对病因学和发病学的认识
二、脉学对病因学的诊断价值
三、脉学对发病学的诊断价值
第五节 脉学是感官的经验科学
一、经验科学就是用思想去把握客观实在
二、经验科学必须以逻辑学为工具
三、经验科学必须矫正“断之以臆”的思想偏弊
第六节 脉学的触诊方法不能用机械描绘代替
一、触诊在脉学上的优缺点
二、机械描绘在脉学上的优缺点
第二章 左右寸口分候脏腑机理阐探
第一节 左右寸口分候脏腑的学说在目前的处境
第二节 中医脉学根源的历史回顾
一、脉在中医学说中的双重含义
二、上古三部九候的诊法乃是血管之脉与经络之脉的集合
三、独取寸口是三部九候诊法的简化和演进
第三节 左右寸口分候脏腑的学说根源和客观凭据
一、两手寸口寸关尺六部分候脏腑的分配方法不是出自《内经》
二、秦越人是这一学说的奠基者
三、六部脉象的不同变化确是临床上常见的事实
第四节 左右寸口分候脏腑的阐释途径
一、应从有确定内容的假设开始
二、应从人身上下左右的一般关系与左右寸口的特殊关系互相推理
三、应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和脉学根源中发掘
第五节 经络学说是阐释左右寸口分候脏腑的唯物基础
一、经络学说是中医脉学的根源和中医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二、经络系统的存在形式
三、寸口为脉之大会,是经络作用的集中体现
四、经气和血流有如风和水的关系
第六节 左右寸口与相应脏腑之间的定位机制
一、寸口与相应脏腑的一般关系
二、寸口与相应脏腑的特殊关系
第七节 左右寸口分候脏腑生理与病理的各种脉象
一、寸口六部的生理脉象
二、寸口六部的病理脉象
第八节 应该认清左右寸口分候脏腑在中医脉诊中应有的地位
一、左右寸口分候脏腑的诊法,并不是中医脉学的主要内容
二、血管之脉与经络之脉乃是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
第三章 脉象分类及各种脉象的病理基础
第一节 对脉象名称的认识
一、中医辨脉的各种名称
二、西医辨脉的各种名称
三、中西合流的各种脉象
第二节 脉象分类的意义和历史
一、脉象分类的意义
二、脉象分类的历史
三、脉象分类的准则
第三节 复合脉象的内在条件和病理意义
第四节 对脉象示意图的说明
第五节 脉象形态改变的病理基础
一、浮脉
二、芤脉
三、濡脉
四、革脉
五、沉脉
六、牢脉
七、弱脉
八、伏脉
九、大脉
十、洪脉
十一、小脉
十二、细脉
十三、滑脉
十四、实脉
十五、虚脉
十六、低脉
十七、互脉
十八、涩脉
十九、长脉
二十、紧脉
二十一、弦脉
二十二、短脉
二十三、动脉
第六节 脉象节律改变的病理基础
一、数脉
二、急脉
三、缓脉
四、迟脉
五、奇脉
六、代脉
七、结脉
八、促脉
九、散脉
十、微脉
十一、差脉
十二、复脉
附:七怪脉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