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如来藏经典与中国佛教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9.00购买纸书

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杨维中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01

字       数:84.8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宗教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内容为如来藏系经典的汉译以及重要的如来藏经典文本所包含的思想之研究。书中重研究分析的如来藏类佛经和论典为《如来藏经》《央掘魔罗经》《不增不减经》《大法鼓经》《胜鬘经》《无上依经》《大云经》《大般涅槃经》《圆觉经》《楞伽经》《楞严经》《究竟一乘宝性论》《佛性论》《大乘起信论》等十一部经和三部论,结论是:上述如来藏经典全部不存在“伪经”或“伪论”的问题。如来藏经典并非大乘佛教独立的派系,而是对于如来法身以及众生成佛的依据等问题所作的新诠释,尤其是,后期如来藏经典已经被瑜伽行派所吸收摄取。后,如来藏说并不存在近代以来学术界所指责的与“大梵”说没有区别等问题;宣称如来藏是“基体”因而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等说法是没有经典根据的。<br/>【作者】<br/>杨维中,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包括:《道生大师传》《心性与佛性》《新译〈佛国记〉》《经典诠释与中国佛学》《新译〈华严经法界品〉》《唯识无境:佛教唯识观》《中国佛教心性论研究》《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中国佛学》《中国唯识宗通史》等。近年主要从事中国佛教史研究,是赖永海先生主编十五卷《中国佛教通史》的主要作者。<br/>
目录展开

作者序

导 言

第一章 如来藏经典的形成

第一节 如来藏经典的形成过程

一、 “如来藏”一语的起源

二、 “佛身”观与如来藏观念的起源

三、 “种姓”、“心性”观念与如来藏思想的形成

四、 如来藏经论的出现

第二节 如来藏经典与大乘“三系判教”

一、 “三系”说的提出及其背景

二、 “三系”说的内在意图

三、 如来藏思想是否为印度大乘佛教的独立派系?

第二章 早期如来藏经的思想及其在中土的影响

第一节 《如来藏经》的思想及其在中土的影响

一、 《如来藏经》的汉译版本考

二、 《如来藏经》的结构

三、 如来藏“九喻”及其象征含义

四、 《如来藏经》在中土的影响

第二节 《央掘魔罗经》的思想及其在中土的影响

一、 《央掘魔罗经》的汉译版本考

二、 《央掘魔罗经》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一) 序分

(二) 央掘魔罗与十六位会众辩论法义

(三) 佛为央掘魔罗及大弟子授记

(四) 祇陀林会之一

(五) 祇陀林会之二

(六) 祇陀林会之三

(七) 流通分

三、 如来藏思想

(一)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

(二) 空与如来藏

(三) 如来藏是菩萨乘区别于声闻乘的标志

(四) “一身”与“多身”

(五) 弘扬如来藏思想

四、 《央掘魔罗经》在中土的影响

(一) 作为佛学思想经典的影响

(二) 作为恶人转善之范例的影响

(三) 作为素食制度之依据的《央掘魔罗经》

第三节 《不增不减经》的如来藏思想

一、 《不增不减经》的汉译

二、 《不增不减经》的结构

三、 众生界不增不减

(一) 持“增减”见的危害

(二) 后世众生起“增减”见

(三) 依“减见”诸“见”

(四) 依“增见”起诸“见”

四、 众生界即如来藏即法身

(一) 如实知“一界”

(二) 法身

(三) 众生界“三种法”

(四) 依“三种法”不起“二邪见”

第四节 《大法鼓经》的如来藏思想

一、 《大法鼓经》的结构及其基本内容

(一) 序分

(二) 佛世尊与阿难的对话

(三) 佛世尊与大迦叶的对话

(四) 阿难、迦叶与佛的对话

(五) 迦叶再次提问

(六) 流通分

二、 涅与“妙色”

三、 众生与世间

四、 “三乘涅”与“一乘涅”

五、 涅、“我”与“法身”

第五节 《胜鬘经》的如来藏思想

一、 《胜鬘经》汉译本考

二、 《胜鬘经》的结构及其基本内容

(一) 经名含义

(二) 全经结构

(三) 序分

(四) 正宗分的结构

(五) 叹如来真实第一义功德章

(六) 大乘行愿

(七) 胜鬘夫人师子吼章

(八) 流通分

三、 说入一乘章

(一) 章名之含义

(二) 摄受正法即摩诃衍

(三) 会小因以入一乘

(四) 二乘所获四智、涅槃不究竟

(五) 如来获究竟四智、究竟涅槃

(六) 会小果入一乘

四、 无量四谛

(一) 无边圣谛章

(二) 四谛章

(三) 法身章

(四) 空义隐覆真实章

五、 如来藏性

(一) 一谛章

(二) 一依章

(三) 颠倒真实章

(四) 自性清净章

(五) 如来真子章

第六节 《无上依经》的如来藏思想

一、 《无上依经》汉译本考

二、 真谛译《无上依经》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三、 《无上依经》的如来藏思想

(一) 如来界

(二) 菩提

(三) 如来功德

(四) 如来事

第七节 《大方等无想经》的如来藏思想

一、 《大方等无想经》汉译本考

二、 《大方等无想经》的结构及其基本内容

(一) 序分

(二) 一百个问题

(三) 四百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四) 回应一百个问题

(五) 如来涅槃健度

(六) 流通分:增长健度

三、 “净光天女”

四、 《大方等无想经》的如来藏思想

(一) 《无想经》的宗旨

(二) 涅槃之“常乐我净”与“三昧”

(三) 法身与化身

(四) 提婆达多

第三章 《大般涅槃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如来藏思想

第一节 《涅经》的汉译

一、 《大般泥洹经》的翻译

二、 昙无谶翻译《大般涅经》

第二节 《大般涅经》的汉译本及其结构

一、 “北本”与“南本”

二、 《大般涅经荼分》

三、 古注疏的“诸分”说

第三节 招请涅众及开演涅施

一、 序分

二、 《纯陀品》、《哀叹品》

三、 《长寿品》、《金刚身品》、《名字功德品》

(一) 迦叶三十四问

(二) 问金刚身

(三) 名字功德

四、 《四相品》

(一) “自正”及“正他”

(二) “能随问答”、“善解因缘义”

(三) 料简涅槃

(四) 一阐提、涅槃、解脱

五、 《四依品》

六、 《邪正品》、《四谛品》、《四倒品》

(一) 邪、正三宝

(二) “佛性”、“过人”、“梦觉”

(三) 四谛

(四) 四倒

七、 《如来性品》、《文字品》、《鸟喻品》

(一) “二十五有”悉有“佛性”之我

(二) 佛性能起善业

(三) 能见难见性

(四) 十四音

(五) 鸟喻

八、 《月喻品》、《菩萨品》、《一切大众所问品》

(一) 月、日、星喻

(二) 菩萨之“自行”

(三) 菩萨之化他行

(四) 一切大众所问

第四节 示现涅行

一、 现病明病为示现而非真

二、 《圣行品》

(一) 解说“圣行”

(二) 总结“圣行”

(三) “五味”说

(四) 佛为迦叶授记

三、 《梵行品》、《婴儿行品》

(一) 七善

(二) 四心

(三) 持戒

(四) 叹经并说阿阇世王的因缘

(五) 婴儿行

四、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一) 第一功德

(二) 第二功德

(三) 第三功德

(四) 第四功德

(五) 第五功德

(六) 第六功德

(七) 第七功德

(八) 第八功德

(九) 第九功德

(十) 第十功德

第五节 问答涅义

一、 明佛性

二、 明缚解

三、 明修道

(一) 道可修

(二) 正明修道

(三) 明修道力用

第六节 折摄涅用

一、 明生善

二、 破邪

第七节 《大般涅经》的涅佛性思想要义

一、 如来常住不变

二、 涅四德——常乐我净

三、 涅常乐我净与外道学说的区别

(一) 外道计执“常”与世尊的反驳

(二) 外道计执“乐、净”与世尊的反驳

四、 佛性思想

(一) “佛性”之“我”

(二) 回答师子吼菩萨“佛性”之问

(三) 回答狮子吼菩萨“中道佛性”之问

(四) 回答迦叶菩萨“中道生善”之问

五、 一阐提与佛性

(一) 一阐提的界定

(二) “前分”关于一阐提有无佛性的说法

(三) 断善根者名一阐提

(四) 断善种种

第四章 后期如来藏经的思想及其在中土的影响

第一节 《圆觉经》的如来藏思想

一、 《圆觉经》的汉译及其真伪之争

二、 《圆觉经》的宗旨及结构

(一) 经题含义及结构、宗旨

(二) 序分

(三) 流通分

三、 如来之境

四、 依境起行

(一) 普贤章

(二) 普眼章

(三) 金刚藏章

(四) 弥勒章

(五) 清净慧章

五、 行法

(一) 威德自在章

(二) 辩音章

(三) 净诸业障章

(四) 普觉章

六、 圆觉法门

第二节 《楞伽经》的如来藏思想

一、 《楞伽经》的汉译本

二、 《楞伽经》的经题含义及结构

三、 大慧一百零八问

四、 入胜解行地

(一) 诸识生灭门

(二) 藏识境界门

(三) 有无妄计门

(四) 净除现流门

(五) 常不思议门

(六) 建立诽谤门

(七) 空无生性门

(八) 如来藏心门

(九) 四大修行门

(十) 诸法因缘门

(十一) 言说妄相门

五、 入心量地

(一) 远离四句门

(二) 分别缘起门

(三) 常声如幻门

(四) 四果差别门

(五) 圣智一乘门

(六) 意生身相门

(七) 五无间业门

(八) 诸佛知觉门

(九) 四等密意门

(十) 依二密法门

(十一) 法离有无门

(十二) 宗通说通门

六、 入无所有地

(一) 虚妄分别门

(二) 善于语义门

(三) 相续解脱门

(四) 智不得境门

(五) 勿习世论门

七、 入最胜地门

(一) 涅槃差别门

(二) 如来觉性门

(三) 不生不灭门

(四) 拣别无常门

(五) 入灭现证门

(六) 常无常义门

(七) 蕴处生灭门

(八) 四法差别门

(九) 佛如恒沙门

(十) 诸法刹那门

(十一) 如来变化门

(十二) 遮断肉食门

八、 《楞伽经》的如来藏思想

(一) 立如来藏的必要性

(二) 关于涅槃

(三) 关于“常”

(四) 佛性

第三节 《楞严经》的佛学思想及其意义

一、 《楞严经》的传译与真伪之争

二、 《楞严经》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三、 《楞严经》佛学思想的特色

四、 《楞严经》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第五章 如来藏论典的思想及其影响

第一节 《宝性论》

一、 《宝性论》的汉译

二、 《宝性论》的结构及其基本内容

三、 佛法僧三宝

(一) 佛宝

(二) 法宝

(三) 僧宝

四、 如来藏佛性

(一)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

(二) 《无量烦恼所缠品》

(三) 《为何义说品》

五、 菩提、功德、业

(一) 《身转清净成菩提品》

(二) 《如来功德品》

(三) 《自然不休息佛业品》

第二节 《佛性论》

一、 《佛性论》的翻译

二、 《佛性论》的结构及其基本内容

三、 破执分

(一) 《破小乘执品》

(二) 《破外道品》

(三) 《破大乘见品》

三、 显体分

(一) 《三因品》

(二) 《三性品》

(三) 《如来藏品》

四、 辩相分

(一) 《自体相品》

(二) 《明因品》

(三) 《显果品》

(四) 《事能品》

(五) 《总摄品》

(六) 分别相、阶位相、遍满相

(七) 《无变异品》

(八) 《无差别品》

第三节 《大乘起信论》的如来藏思想

一、 《大乘起信论》汉译考辨

(一) 隋唐经录关于《起信论》译者的记载考辨

(二) 《大乘起信论·序》的真伪

(三) 转引《四论玄义》之说质疑

(四) 确定《起信论》“真伪”的方法及其结论

(五) 唐译《大乘起信论》考辨

二、 《大乘起信论》的结构

三、 一心·二门·三大

四、 本觉与本不觉

五、 真如无明互熏与体用合一

六、 《起信论》与中国佛学

结语:如来藏思想与“本体”论

一、 如来藏经典的主要论题

二、 “佛性我”与“大梵”

三、 “批判佛教”的“基体”说

主要参考文献

一、 佛教经论

二、 古代著述

三、 现代相关研究著作

四、 相关研究论文略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