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高启:诗人的穷途电子书

高启何以被称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他成长的城市、经历的王朝怎样步步锚定了他的命运? 他和张士诚政权有什么关系?朱元璋又是怎样看待高启的? 美国学者牟复礼用这本书揭高启命运的答卷,也就此奠定其在海外汉学界声誉。 译者团队强强联手,精耕细作,为学术性、可读性保驾护航,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颜子楠翻译,北京大学叶晔教授校译。 译者按语引证史料,在必要处补充、更正,学术前沿;

售       价:¥

纸质售价:¥47.50购买纸书

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3

作       者:[美]牟复礼 (Frederick W· Mote) 著,颜子楠 译,叶晔 校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3-25

字       数:13.8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传记 > 历史人物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高启是明代首屈一指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缔造的有明一代诗歌的气象、规模与轮廓。却在盛年因卷苏州知府魏观的冤案,横遭腰斩。 高启有集传世,但因为始终未被平反,生平记载少之又少,青年时代充满了谜团。本书从高启的诗歌手,勾勒出高启的行踪与交游。 更可贵的是,本书的并不止步于勾稽诗人生平,而是将个人的升沉置于元末大乱、群雄逐鹿与明初的高压时局下。被朱元璋消灭的张士诚政权,是曾让青年高启寄托英雄主义豪情的存在。之后则由幻灭转为疏离,这段经历终成为高启命运中难以摆脱的伏笔。 译后记从牟复礼写作此书的学术史意义谈起,旁及西方汉学著作的预设读者与终极追求,又将翻译过程中的种种纠结与思索一一呈现,极富意趣。<br/>【推荐语】<br/>高启何以被称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他成长的城市、经历的王朝怎样步步锚定了他的命运? 他和张士诚政权有什么关系?朱元璋又是怎样看待高启的? 美国学者牟复礼用这本书揭高启命运的答卷,也就此奠定其在海外汉学界声誉。 译者团队强强联手,精耕细作,为学术性、可读性保驾护航,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颜子楠翻译,北京大学叶晔教授校译。 译者按语引证史料,在必要处补充、更正,学术前沿; 译后记金句迭出,深、全面而有趣地展现原书的价值与汉译时的思考。<br/>【作者】<br/>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1922—2005),美国汉学家,二战时曾被派往中国,支援抗日。战后考南京金陵大学历史系,获得学士学位,在华期间师从王崇武。1954年获得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后辗转日本京都大学、台湾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行研究与工作,1956年起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1963年升任教授,长期教授中国历史与文化。著有《中国思想之渊源》,参与编写《剑桥中国明代史》。他的英文专著《帝制中国,900-1800》一直以来都是在西方学习宋元明清历史的主要教材。 颜子楠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深耕于海外汉学及清代文学。 叶晔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专业方向为明代文学。<br/>
目录展开

原书序言

引言

第一章 序幕:盐贩、书吏、僧人

方国珍

张士诚

陈友谅

朱元璋

第二章 苏州的年轻诗人

第三章 青丘子

第四章 英雄诗人

第五章 英雄幻灭

第六章 南京,洪武二年至三年

第七章 自在的诗人

第八章 “流槎”

第九章 灾难

第十章 落幕

参考文献简述

译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