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琴史与琴器电子书

從上古即存在的五弦琴,到現存最早的七弦琴唐琴,再到近世各具特色的古琴流派,古琴在中華文化中承載着深厚的意義。 從聖人之器到“琴德最優”,再到中國文人必需的“琴棋書畫”修養之首,古琴文化形成綜合琴史、琴器、琴人、琴曲、琴論等爲一體的龐大體系。 本書是作者多年深研究古琴的成果彙集。琴史“考論”系統澄清宋元明“江操”“浙操”之混淆,窺探宋末經元至明嘉靖琴界的主要脈絡,勾勒此三百年間琴史。琴器“紀傳”爲存世的唐宋元明古琴作傳,厘清起源變化,爲琴器鑒定提供指導。藏琴“箋釋”講述鄭珉中先生所藏九床唐宋元明琴,撰作承傳原委。

售       价:¥

纸质售价:¥91.20购买纸书

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王凤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06-01

字       数:31.4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文学 > 文学作品集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書藝舟雙楫,兼收作者琴史與琴器方面的研究成果,互為映襯。琴史集中在南宋至元至明前期,先是董理宋元江浙兩操之對峙消長。繼而話分兩頭,考證元明時期“浙操徐門”和“江操劉門”兩個最具勢力的琴族。二文彙集散碎資料,各橫跨數百年,涉及家族七八代人,最大程度還原歷史情境。琴器部分所論八床唐宋元明古琴,既有王世襄、鄭珉中先生已有結論的高古器,亦有作者新近發現並獨立斷代的重器。論元代的古琴一文,是繼鄭珉中《論唐琴的特點及其真僞問題》《兩宋古琴淺析》之後的綱領性論文,對古琴器鑒定具有指導意義。而為鄭珉中先生藏琴手記所作長篇“箋釋”,娓娓而談,存前朝掌故,成一代信史。<br/>【推荐语】<br/>從上古即存在的五弦琴,到現存最早的七弦琴唐琴,再到近世各具特色的古琴流派,古琴在中華文化中承載着深厚的意義。 從聖人之器到“琴德最優”,再到中國文人必需的“琴棋書畫”修養之首,古琴文化形成綜合琴史、琴器、琴人、琴曲、琴論等爲一體的龐大體系。 本書是作者多年深研究古琴的成果彙集。琴史“考論”系統澄清宋元明“江操”“浙操”之混淆,窺探宋末經元至明嘉靖琴界的主要脈絡,勾勒此三百年間琴史。琴器“紀傳”爲存世的唐宋元明古琴作傳,厘清起源變化,爲琴器鑒定提供指導。藏琴“箋釋”講述鄭珉中先生所藏九床唐宋元明琴,撰作承傳原委。 本書收錄近160張圖片,包括珍貴古琴、琴飾、琴人、琴曲、歷史文獻等,展現古琴之美和琴人風範。<br/>【作者】<br/>王風,福州人,2000年起任職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爲現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研究領域涉及近現代文學史、學術史、中國文化史、琴史、古琴器鑒定等方面。發表各類論文數十篇,並出版多部專著。古琴方面,除論文外,有《琴學存稿》(重慶出版社,2016)。助理鄭珉中先生主編《故宮古琴》(紫禁城出版社,2006),撰寫全部文字。<br/>
目录展开

“人文史丛书”总序

弁 言

攷論

元代江浙二操的對峙與 宋明間江西譜的傳承

故宮藏琴曲《秋鴻》圖譜册因及 元明徐門琴攷證

元明間“江操劉門”家族譜系攷訂 附及《步虚仙琴譜》

論元代的古琴並及“元琴”不應成爲古琴斷代的概念(又“補記”)

紀傳

儷松居舊藏唐至德丙申 “大聖遺音”伏羲式琴

攻玉山房藏南宋前期官琴 “僊籟”連珠式琴 ——並及乾隆·唐侃琴事攷

南宋嘉熙二年製“穐濤”仲尼式琴

南宋中後期官琴“萬壑松聲” 明清之際改斲“泰素”仲尼式琴 ——概及兩宋“官琴”分期衍論

儷松居舊藏元明鳳嗉式琴

華陽顧氏遞傳明初“飛瀑連珠” 臞僊琴樣連珠式琴 ——概及明“寧衡益潞”王府斲琴

乾隆御銘明後期鑲貼百衲 “文呈散綺”仲尼式琴

袁荃猷先生常所御晚明 “金聲”蕉葉式琴 ——並及蕉葉式·祝公望攷

箋釋

“鄭珉中先生藏琴手記”箋釋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