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摘要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价值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书重难点与创新点
1.4.1 本书重点
1.4.2 本书难点
1.4.3 本书创新点
2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的三重逻辑
2.1 《资本论》及其手稿自由时间思想的概况
2.1.1 《资本论》及其手稿文本的概况
2.1.2 《资本论》及其手稿自由时间议题的概况
2.2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的历史逻辑
2.2.1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的精神史逻辑
2.2.2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的形成史逻辑
2.3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的理论逻辑
2.3.1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的生产逻辑
2.3.2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的资本逻辑
2.3.3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双重逻辑的联系与理论定向
2.4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的实践逻辑
2.4.1 阶级斗争:通往未来文明的钥匙
2.4.2 人类解放:照亮未来文明的灯塔
3 自由时间的内涵
3.1 马克思著作中的“时间”范畴
3.1.1 哲学时间
3.1.2 物理时间
3.1.3 社会时间
3.1.4 生命时间
3.2 自由时间的内在规定
3.2.1 自由时间的历史内涵
3.2.2 自由时间的本质特征
3.3 自由时间与相关概念的澄清
3.3.1 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
3.3.2 自由时间与生理时间
3.3.3 自由时间与休闲时间
4 自由时间的不平等
4.1 自由时间不平等:问题的缘起
4.1.1 哲学人类学进路的理论受挫
4.1.2 工人个性发展的现实困境
4.2 阶级:自由时间不平等的根源
4.2.1 阶级的双重不平等:物质条件与自由时间
4.2.2 统治阶级垄断自由时间的权力来源:私有制
4.3 自由时间不平等的历史形态
4.3.1 第一大社会形态的自由时间不平等
4.3.2 第二大社会形态的自由时间不平等
5 自由时间的匮乏
5.1 劳动时间神话的文化祛魅:商品拜物教与新教伦理
5.1.1 商品拜物教:劳动时间的隐形崇拜与祛魅
5.1.2 新教伦理:劳动时间的显性崇拜与祛魅
5.2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剥夺工人自由时间的显性维度
5.2.2 “零敲碎打地偷窃工人吃饭时间”
5.2.3 “昼夜24小时内都占有劳动”
5.2.4 “资本对补充劳动力的占有”
5.3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剥夺工人自由时间的隐形维度
5.3.1 科学技术进步:“资本家是窃取了工人为社会创造的自由时间”
5.3.2 劳动强度提升:“一个工人完成以前两个或三个工人所完成的工作”
5.3.3 生产分工细化:“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
5.3.4 工厂规训强化:“从空间上夺回在时间上失去的东西”
5.4 人类自由时间匮乏的生存困境与社会再生产的危机
5.4.1 精神危机
5.4.2 人口危机
5.4.3 社会危机
6 自由时间的实现
6.1 共产主义的时间解放之路
6.1.1 消灭私有制
6.1.2 消灭阶级
6.2 共产主义的自由时间特点
6.2.1 自由时间效率增强:社会合理地分配“劳动—自由”时间
6.2.2 自由时间内涵扩大:闲暇与劳动的深度融合
6.2.3 自由时间质量提高:慢节奏、高品质的闲暇生活
6.3 共产主义的自由时间文明
6.3.1 人类财富形态的深刻革命:从劳动时间到自由时间
6.3.2 人类生存方式的深刻转向:从畸形发展到全面发展
6.3.3 人类文明结构的深刻转型:从“物的文明”到“人的文明”
7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的地位与影响
7.1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
7.1.1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对唯物史观的作用
7.1.2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对剩余价值理论的作用
7.1.3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作用
7.2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对西方学界的影响
7.2.1 马尔库塞:“爱欲乌托邦”的自由时间之维
7.2.2 施密特:“马克思把人的自由问题还原为自由时间的问题”
7.2.3 科西克:自由时间是理解“自由王国”的一把钥匙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致谢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