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从走孩子的心始,值得每个父母翻烂的育儿书。 2.给你一把孩子心扉的金钥匙,秒懂孩子的心理状态。 3.尊重每一个差异,纳每一个不同,允许每一个意外,让育儿成为一场美妙的双向奔赴。 4.27个情绪切,27个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27个建立美好亲子关系的方法。 5.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做好引领者和支持者,用爱和理解对待孩子的每一种情绪! 6.温和地引导,深深地纳。从看见到看懂,从倾听到共情,从反思到成长,从理解到支持。
售 价:¥
纸质售价:¥39.1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前 言
走进孩子的心,洞察养育孩子的底层逻辑
Part1
自卑感:正向解读,让孩子超越自卑
妈妈说我是个笨小孩
“笨小孩”是怎么变自卑的
正向解读超越自卑
Part2
被忽视感:看见,就像一束光,被照亮的孩子更出色
妈妈把我捧在手心里,我却感觉她看不见我
原来妈妈的目光被挡住了呀
看见关系,我被爸爸妈妈的目光照亮了
Part3
被窥视、被监视感:树立边界感,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小孩子的房间没有门
父母要知道,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
允许孩子成为自己,有边界感的父母真酷
Part4
被抛弃感:
爱的责任,会爱他人的孩子更懂得被爱
看妈妈照顾妹妹,我也不想自己穿衣服了
原来,行为倒退是因为害怕被抛弃
用责任促进爱的传递,让我们一起爱弟弟(妹妹)吧
Part5
被指责感:
讨论错误时最好让孩子抬着头
妈妈总说是为我好,可我觉得她只是对我不满
被指责感让孩子逐渐远离父母
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讨论孩子的错误
Part6
憋闷感:
让自己闭嘴比让孩子闭嘴高明多了
总是让孩子闭嘴的妈妈很讨厌
孩子的嘴巴一旦闭上就很难再打开
聪明的妈妈总是会适时闭嘴——这很难,但很值得
Part7
不公感:
世界偶有不公,我们需要和解
妈妈,这个世界不公平
孩子感受到的“不公平”,很可能只是主观上的“不公平感”
聪明的父母自带建设性建议
Part8
惭愧感:
把“我把最好的都给了你”换成“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妈妈把最好的都给了我,我却没能考出好成绩
悲情教育之下的愧疚感正在偷走孩子的安全感
把“最好的都给了你”换成“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1.别再把牺牲当成伟大
2.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才能为孩子的情绪“解绑”
3.解除亲子共生关系
Part9
羞耻感: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是在保护他的潜力
妈妈拿我的糗事开玩笑,好羞耻呀
妈妈总是让我丢面子,我再也不想出现在公共场合了
为了保护孩子的潜能,妈妈需要把面子还给孩子
1.主动呵护,帮孩子正确归因
2.和孩子一起保守秘密
3.遵守正确批评的七大原则
Part10
焦虑感:
看到孩子的焦虑,并告诉孩子“妈妈一直都在”
马上开学了,突然很焦虑
找出孩子焦虑的原因,需要一场不谈对错的免责谈话
告诉孩子,妈妈一直都在
Part11
孤独感: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玩伴,必要时可以是孩子的大玩具
我的妈妈是一只玩具熊
怪我吗?还不是因为总被隔离在生活之外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玩伴,或者让孩子成为父母的协作伙伴
Part12
嫉妒感:
被爱包围的孩子更懂得为别人鼓掌
妈妈嘴里那些“别人家的孩子”,让我嫉妒
嫉妒是因为不确定妈妈爱谁多一些
只有被爱包围的孩子才更懂得为别人鼓掌
Part13
沮丧感:
让孩子从帮别人做一件事开始重拾信心
好气哦,总是受到妈妈的打击
我做不到,再也不要尝试了
让孩子从帮别人做一件事开始,重拾信心
Part14
纠结感:
和孩子一起,用机会成本对抗羞怯疑虑
妈妈,我也不确定想要什么,我既想要这个,又想要那个
没关系,孩子可能遭遇了羞怯疑虑
让我们用机会成本来对抗羞怯疑虑吧
Part15
恐惧感:
恐惧是成长的一部分,妈妈有魔法和护身符
我真的好害怕,虽然我不知道在怕什么
恐惧是成长的一部分,千万别说“有什么好怕的”
看,妈妈有魔法和护身符
Part16
委屈感:
拥抱和倾听,先接纳情绪再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我告状,只是想让妈妈知道我的委屈
当委屈成为一种人格,孩子就很难开心了
拥抱和倾听,先接纳情绪再解决问题
Part17
无助感:
被成功体验“喂”大的孩子,离习得性无助更远一些
当我说“我不行”的时候,我已经被无助感淹没了
习得性无助——成功体验少,协作经验也不多
在协作体系里“喂”给孩子更多的成功体验
Part1:
疏离感:
拒绝“心理孤儿”,从开设“亲子情感账户”做起
疏离感就是我在自己家里,却感觉不到温暖
“心理孤儿”的标准句式——“你凭什么管我?”
开设“亲子情感账户”,记录爱与陪伴的点点滴滴
Part19
背叛感: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国王——陪孩子寻找生命的主角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却不是他最好的朋友
你有你的生活,朋友另有生活
所有伤心都应该被接纳,任何自我惩罚都不被允许
Part20
不满足感:
即使不满足,也会承认满足感需求的合理性
要求没有被满足,我想要闹人
妈妈过度强调延迟满足,小心孩子出现心理匮乏感
即使不满足孩子的需求,也不要否定孩子需求的合理性
Part21
无聊感:
如果没有切实的好处,那就让事情变得更酷
好无聊,不知道该干点儿什么
当我觉得那件事又傻又没用,所有的努力就都是在假装
如果没有切实的好处,那就让事情变得更酷
Part22
郁闷感:
真正温柔的妈妈,会允许孩子不开心
不高兴时,更怕妈妈说“有什么理由不高兴”
突如其来的不开心和日复一日的假装开心
允许孩子不开心,孩子才能真的开心
Part23
怨恨感:
忘掉父母这个身份,和孩子进行一场关于怨恨的对话
父母说爱我,我却恨他们
我把最好的都给了你,却换来你对我的恨
来一场关于怨恨的对话吧,卸下父母的身份
Part24
愤怒感:做情绪稳定的妈妈,才能帮孩子解决问题
每当“洪荒之力”来袭,我就会变成小怪兽
“小怪兽”的秘密就是把妈妈变成另一个“怪兽”
远离油罐心理,做情绪稳定的妈妈
Part25
羡慕感:
来一场“羡慕交流会”吧,尽情羡慕,适度拥有
别的孩子有的,我也想要
羡慕是应该被鼓励的,妈妈也经常这样
让情绪归情绪,让行为的归行为
Part26
敌视感:
主动权转移,化解禁果效应
一想起妈妈会生气,就感觉很解气
孩子自我意识的产生和确认,就在和妈妈作对的过程中
将主动权转移,利用主动权转移化解孩子的敌对感
Part27
羞怯感:
读懂害羞的大脑机制,培养社交小达人
我想和她一起玩,但我不好意思说
害羞不可怕,怕的是一直害羞导致行为抑制
读懂害羞的大脑机制,培养“社交小达人”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