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卷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电子书

《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共10卷,时间跨度从1840年到1949年,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大型近代史专著。 本丛书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张海鹏等权威专家所著,它的出版完成了几代史学家的心愿。 丛书内容客观,史料丰富,研究方法突破前人束缚,披露了许多以前未曾揭示的内容,填补了史学研究的诸多空白。修订版在《中国近代通史》首版经过十年的发行后,根据新材料、吸收新成果再予修订出版,继续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学术研究。

售       价:¥

纸质售价:¥980.00购买纸书

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主编 张海鹏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1-01

字       数:42.5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中国近代通史·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程概说》 本书为“中国近代通史丛书”的总论卷,本书分为中国近代史史书编纂的回顾、编纂《中国近代通史》的基本思路、近代中国历史程的若干特、把握中国近代史程的几个关键问题等5章,并附有“近代中国史事记略”。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近代通史·第二卷:近代中国的端(1840—1864)》 本书分为跨19世纪的中国、鸦片走私与禁烟、鸦片战争的程与《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起义和建都天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等8章,对两次鸦片战争及期间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林则徐的禁烟销烟行动和太平天国起义等历史事件行了述评。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 本卷考察了1865至1895年间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洋务运动的起止、成败,深分析了这一阶段中国致力于早期现代化的基本状况和可悲结局。述评内容主要包括;洋务派的形成、洋务运动前期实施新政求强求富、外国对华经济扩张和中国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教案频发、中国边疆危机与中法越南战争、洋务运动后期在军事和经济上的举措、早期维新思潮的兴起、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以及洋务运动的失败。作者依据翔实的史料,叙述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成型期以及中国朝野酝酿变法和改良时期的基本史实。 《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 本书分为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的角逐、维新运动的酝酿与蓬勃发展、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京都蒙难与联军蓄意扩大战争、辛丑议和等10章。作者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对此时期的历史事件行了深论述,厘清了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 《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本书梳理了清末民初(1901—1912年)这段近代中国历史转变关键时期的历史。本书试图在一步揭示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同时,充分加强了对清末新政与立宪运动的研究,尤其是力图揭示新政、立宪与革命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从本书中我们看到,当时的中国政治舞台上主要存在着三股重要的社会政治势力;清政府、立宪派和革命派。他们各自设计了不同的社会政治方案,展了既互有歧异又相互关联的社会政治运动,三股势力互争雄长。可以说,正是这三股势力的较量与消长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在清末民初的新走向。作者以详实的资料、通俗的语言、清晰的条理逐一记述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全面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状况。此次全新修订版根据新出版的《袁世凯全集》,厘清了袁世凯修改《清帝逊位诏书》的史实,其他章节亦有补充和修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通史类著作。 《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民国的初建(1912-1923)》 本书对民国初创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行了系统梳理,全书分为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袁世凯称帝与护国战争、军阀纷争与南北对峙、五四运动与时代转换之发端、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北京政局的变化、民初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及其起伏等8章。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近代通史·第七卷: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本书记述1924年至1927年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历史。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宣布改组,以此为契机,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发动和主导了以“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这是中国继辛亥革命之后的又一场大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国民党由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也充分崭露头角,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本书利用大量档案文献和其他稀缺史料,对北伐战争及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深的考察和研究。 《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本书分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统一军政的努力、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与“革命外交”、苏维埃革命与中共南方根据地的形成、九一八事变与蒋介石的“安内攘外”、舆论整合与国防建设的准备、华北事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国共两党的政策转变等10章。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 《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战争(1937—1945)》 本书对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行了全面梳理与评价,分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始,抗日战争初期的对日作战,敌后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与大后方社会危机的出现,战时的文化、思想与学术,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等13章。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1945—1949年是中国两大政治势力为决定中国未来发展方向而展决战的时期,本书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行梳理评价。全书分为战与和的变奏、全面内战的烽火、战后社会的动荡与纷扰、国共两党攻守态势的转换、国共两军的军事决战等7章。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br/>【推荐语】<br/>《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共10卷,时间跨度从1840年到1949年,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大型近代史专著。 本丛书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张海鹏等权威专家所著,它的出版完成了几代史学家的心愿。 丛书内容客观,史料丰富,研究方法突破前人束缚,披露了许多以前未曾揭示的内容,填补了史学研究的诸多空白。修订版在《中国近代通史》首版经过十年的发行后,根据新材料、吸收新成果再予修订出版,继续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学术研究。<br/>【作者】<br/>张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是以中国近代史研究为学术专长的著名历史学家。 姜涛,研究员。1993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政治史研究室主任,兼中国太平天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政治史。 卞修跃,副编审,《近代史资料》编辑。 虞和平,虞和平,1948年生。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6—2012年在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98年任副所长。曾担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心理事长、《史学理论》副主编、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中国现代化史。出版《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等多部著作,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等,译有《中国早期工业化》等译著3种,发表论文百余篇。 谢放,1950年生。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四川大学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区域史、中国近代人物与思想。著有《张之洞传》、《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合著)等,发表论文40余篇。 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河南大学等校教授,并兼任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等职。 李细珠,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史研究室主任,专业研究方向为晚清民初政治、思想与社会史。 汪朝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自2010年起担任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著有《和谈将军张治中》、《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五卷)等著作。 王建朗,男,江苏姜埝人,1956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6年近代史研究所,曾任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主任。专业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外关系史。学术论文《二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外交综论》《新中国成立初年英国关于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政策演变》《衰落期的炮舰与外交——“紫石英”号事件中一些问题的再探讨》分获中国社科院第三、四、五届优秀成果奖。2006年获享政府特殊津贴。 汪朝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自2010年起担任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著有《和谈将军张治中》、《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五卷)等著作。<br/>
目录展开

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史书编纂的回顾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史史书的编纂

第二节 20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史史书的编纂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

第二章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若干特点

第一节 沉沦与上升:近代中国的U字形历史进程

第二节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若干转折

第三节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向与社会主义的前途

第三章 把握中国近代史进程的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与各阶级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改良与革命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第四章 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 编纂《中国近代通史》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编纂《中国近代通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二节 编纂《中国近代通史》的基本思路

第三节 《中国近代通史》的分卷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