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序言
导论: 西方法学的历史演变
一、 西方法学的诞生: 古代罗马
(一) 古代希腊的法学思想
(二) 罗马法学形成的诸种条件
(三) 罗马法学的诞生及其发展的几个阶段
(四) 罗马法学的特点
二、 中世纪西欧法学
(一) 概述
(二) 罗马法学的复兴
(三) 教会法学和习惯法学
(四) 中世纪西欧的法哲学
(五) 大学法学教育的起源
三、 法国法学
(一) 近代以前法国法学的发展
(二) 近代以后法国法学的发展
四、 德国法学
(一) 中世纪后期德国法学的发展
(二) 近代以后德国的基础法学
(三) 近代以后德国的私法学
(四) 近代以后德国的公法学
五、 英国法学
(一) 中世纪英国法学的发展
(二) 近代以后英国的基础法学
(三) 近代以后英国的私法学
(四) 近代以后英国的公法学
(五) 近现代英国法学的基本特征
六、 美国法学
(一) 美国法学的形成
(二) 建国前后美国的宪法学理论
(三) 早期的法律教育和法律研究
(四) 南北战争至19世纪末美国法学的发展
(五) 20世纪以后美国的法学
(六) 美国法学对英国法学的继承和发展
七、 日本法学
(一) 近代以后日本的基础法学
(二) 近代以后日本的私法学
(三) 近代以后日本的公法学
(四) 日本法学近代化的特点
八、 二战后西方法学理论的发展
(一) 二战后西方法学理论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 法哲学
(三) 法社会学
(四) 法史学
(五) 比较法学
柏拉图:《理想国》
一、 作者简介
二、 中文译本
三、 写作背景
四、 思想来源
五、 柏拉图对“正义”的阐述
(一) 对各种正义观念的分析与反驳
(二) 正义城邦的主要内容
六、 《理想国》对后世的主要影响
柏拉图:《法律篇》
一、 结 构
二、 写 作 背 景
三、 阅 读 角 度
四、 影 响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一、 作者简介
(一) 作者生平
(二) 著作概况
(三) 著作导读
二、 版 本 概 况
(一) 现存抄本
(二) 贝克尔标准本
三、 中文译本及译者
(一) 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二) 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四) 九洲出版社2007年版
(五)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六) 延边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七) 台北水牛出版社1968年版
(八) 台湾知书房出版社1992年版
四、 思想传 承
五、 内 容 要 点
(一) 国家的起源和目的
(二) 理想的城邦
(三) 现实的政体
(四) 政体的变革
(五) 理想的城邦
(六) 法治
(七) 教育
六、 基 本 特 征
七、 影 响
(一) 内容对后世的影响
(二) 研究方法对后世的影响
(三) 对学科发展的贡献
八、 整 体 印 象
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一、 作者简介
二、 中文译者马清槐的生平经历
三、 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四、 成书的历史背景
五、 思想的传承及其渊源
六、 写 作 特 征
七、 阅读和理解的切入点
(一) 伦理意义上的政治
(二) “二元”的法律观
八、 对后世法学的贡献和影响
(一) 法学贡献
(二) 法学影响
九、 个人评价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一、 作 者 简 介
二、 历史背景介绍——欧洲的三十年战争
三、 中文译者介绍和版本
四、 主 要 观 点
(一) 论战争的目的和自然法
(二) 论战争的理由
(三) 论战争的分类和程序
(四) 论战争中“物”的权力
(五) 论使节权
(六) 论条约
(七) 论战争中需要节制的事项
五、 格劳秀斯及其《战争与和平法》的影响
(一) 对现实的影响
(二) 理论上的贡献
洛克:《政府论》
一、 作者与译者(译本)
(一) 作者简介
(二) 洛克的重要著作
(三) 本书写作时间的几种观点
(四) 本书的几个中文译本简介
(五) 本书写作的时代背景
二、 结构、目录、主旨、主要内容与内在逻辑
(一) 本书的结构体系
(二) 《政府论》的目录
(三) 本书的主旨
(四) 本书的内在逻辑
(五) 主要内容
(六) 本书(下篇)摘要
三、 思 想 传 承
(一) 洛克与霍布斯
(二) 洛克与孟德斯鸠
(三) 洛克与卢梭
四、 《政府论》的理论贡献及后世影响
(一) 劳动财产说(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依据)
(二) 权力分立的思想
(三) 法治政府与有限政府的思想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一、 作 者 简 介
(一) 生平简历
(二) 主要学术著作
(三) 《论法的精神》各译本介绍
(四) 成书的时代背景
二、 内容简介
三、 对后世的影响
(一) 提出、探寻和阐释法律的精神
(二) 宪政、分权和法治
(三) 启蒙精神——理性、人的主体性、人的发现
(四) 对现实政治革命的影响
(五) 对研究方法的影响
卢梭:《社会契约论》
一、 作 者 简 介
二、 写作背景及内容评介
(一) 社会契约是政治共同体建立的合法基础
(二) 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和分割
(三) 立法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四) 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
三、 对后世的影响及历史地位
布莱克斯通:《英国法释义(第一卷)》
一、 作者与译者
二、 写 作 背 景
三、 结构和内容
四、 意义及影响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一、 著 作 简 介
二、 时代背景介绍
(一)通说
(二) 反驳
三、 作者简介
(一)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6—1804年)
(二) 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1751—1836年)
(三) 约翰·杰伊(John Jay,1745—1829年)。
四、 版本介绍
五、 读后感:《联邦党人文集》只是一个起点——从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之争看美国宪政的本质
(一) 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的观点对比
(二) 美国宪政的灵魂究竟为何?
六、 从征税问题看《联邦党人文集》——一部经典的税法学著作
(一) 选择征税问题解读的原因
(二) 征税的内涵
(三) 征税确立的意义及功能
(四) 征税权的原则
(五) 税种、税率的设计
(六) 征税权分立理论
(七) 征税权运转的实现
惠顿:《万国公法》
一、 作者、译者和点校者
(一) 本书作者
(二) 本书译者
(三) 本书的点校者
二、 翻译出版的背景
三、 内容、结构特点
四、 重 要 地 位
五、 影 响
梅因:《古代法》
一、 作 者 简 介
二、 写 作 背 景
三、 思 想 传 承
四、 切 入 点
五、 特 征
(一) 注重“古今”对照
(二) 推崇罗马法和成文法
(三) 具有强烈的批判和创新意识
六、 对后世的影响
七、 对本书的评价
莫理斯:《法律发达史》
一、 作者、译者及点校者
二、 主 要 内 容
(一) 法律的实质——自然法源泉下民族精神的体现
(二) 法律的起源——早期人类社会多彩的法律形态
(三) 法律的碰撞——先进的罗马法重铸野蛮的条顿法
(四) 法律的选择——成熟的美国法最终形成
三、 特 色
(一) 民族的习惯与法律的形成
(二) 上帝的信仰与自然法的确立
(三) 人种的优劣与优法的选择
四、 亮点与不足
穗积陈重:《法律进化论》
一、 作者及译者
(一) 作者简介
(二) 译者简介
二、 写作背景及思想传承
三、 内 容 简 介
(一) 法的形态的演变
(二) 法的认识过程的演变
(三) 禁忌与法律及其他社会要素的关系
四、 特 点
五、 影响和评价
威格摩尔:《世界法系概览》
一、 作 者 简 介
二、 译 者 简 介
三、 写作及出版背景
四、 阅读此书的最佳切入角度
五、 特 点
六、 对后世的影响
七、 对本书的评价
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
一、 作者简介
(一) 作者生平
(二) 译者生平
二、 出 版 背 景
三、 思 想 传 承
四、 内 容 介 绍
(一) 概述
(二) 韦伯术语学
(三) 法律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四) 法律社会学
(五) 正当统治与官僚制
五、 特 点
(一) 结构特点
(二) 内容特点
六、 对本书的评价
七、 对后世的影响和学术史上的地位
冈村司:《民法与社会主义》
一、 作者、编纂者、译者与点校者
(一) 作者简介
(二) 编纂者简介
(三) 译者简介
(四) 点校者简介
二、 写作背景和翻译出版背景
(一) 写作背景
(二) 翻译出版的背景
三、 思想的传承
四、 主 要 内 容
五、 特 点
(一) 将民法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在社会主义语境下解读民法
(二) 采用比较法制史的研究方法
(三) 风格独特,大胆敢言
六、 本书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 立题新颖、具有挑战性
(二) 西方法律发展史的线索可以在冈村司的“三期”发展观中找到雏形
(三) 冈村司对劳动契约的论述促进了日本以后社会法的发展
(四) 冈村司的家族法理论极具特色,在日本法学史上占据牢固的位置
七、 对本书的评价
(一) 优点
(二) 缺点
美浓部达吉:《公法与私法》
一、 成 书 背 景
二、 作者、译者、点校者简介
(一) 作者简介
(二) 译者简介
(三) 点校者简介
三、 汉 译 版 本
四、 内 容 辑 萃
五、 对本书的评价
六、 学 术 地 位
七、 余 思
我妻荣:《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
一、 原著论文的写作背景
二、 主 要 内 容
(一) 中文版序——我妻荣先生其人与其业绩
(二) 总序
(三) 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
(四)所有权在资本主义生产组织中的作用 ——卡勒尔对资本主义与私法研究的贡献
(五)《卡尔·笛尔的〈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笛儿关于资本主义与私法的关系的贡献》
(六) 关于私法方法论的一点考察
(七) 《学生版》后记
(八) 译校后记
(九) 附录: 本书部分西方国家人名译名表
三、 作者、译校者和作序者的介绍
(一) 作者简介
(二) 译者简介
(三) 校者简介
(四) 作序者简介
四、 我妻荣在日本民法学界的地位和其著作在日本民法学界的影响
五、 我们的一点感想
詹宁斯:《法与宪法》
一、 作 者 简 介
二、 时 代 背 景
三、 内 容 评 析
四、 学术贡献
维亚克尔:《近代私法史——以德意志的发展为观察重点》
一、 作者及译者
(一) 作者简介
(二) 译者简介
二、 写 作 背 景
三、 阅读本书的视角
四、 对本书的评价
五、 需要注意的几点
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
一、 作者与译者简介
二、 写 作 背 景
三、 结构与内容
(一) 本书结构
(二) 各部分的相关论述
四、 简 要 评 述
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
一、 功能比较方法
(一) 功能比较的出发点
(二) 问题性思考和调查的范围
(三) “类似的推定”——功能比较方法的基础
(四) “比较的第三项”与比较体系的建立
二、 法系划分理论
三、 对西方法系的“深度描绘”
泰格、利维:《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一、 作者及译者
(一) 作者简介
(二) 译者简介
二、 内 容 简 介
(一) 第一部分 法律与资本家的崛起
(二) 第二部分 商人在封建秩序中寻求地位(1000—1200年)
(三) 第三部分 市民阶层律师、王权和城市的发展(1200—1400年)
(四) 第四部分 资产阶级上升时期(1400—1600年)
(五) 第五部分 资产阶级的胜利(1600—1804年)
(六) 第六部分 造反法理学
三、 特点: 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的比较
(一) 在资料的选取上,二者对史实的取舍各有偏好
(二) 在对待西方法律发展的态度问题上,两者是对立的
(三) 在对历史的总结上,二者得出的结论是迥异的
(四) 泰格和利维着重分析了律师在资产阶级斗争中的角色
四、 学术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五、 对本书的评价
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
一、 作者及译者
(一) 作者简介
(二) 译者简介
二、 主要内容
三、 对本书的评价
一、 作者及译者
(一) 本书作者
(二) 本书译者
二、 写 作 背 景
(一) 社会背景
(二) 个人因素
三、 中 心 议 题
四、 特 色
(一) 采用宗教的视角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进行分析
(二) 教皇革命导致了近代西方国家的诞生和近代西方法律体系的产生
(三) 提出了一种法的社会理论
五、 对本书的评价
大木雅夫:《比较法》
一、 作者和译者
(一) 本书作者
(二) 本书译者
二、 主 要 内 容
三、 特 色
四、 本书的影响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