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扉页
版权页
著译者简介
目录
序论:对于中国而言,何谓现代主义?——东亚的语境或汉字圈的视角
二、从“再现”概念看西方审美现代主义的固有语境
三、作为研究视点的美术史问题
四、排他性白话文运动与文学现代主义
五、汉字圈与现代主义:中日“新感觉派”的启示
六、近现代中国的政治与批判现代主义:现代性之欲迎还拒
七、结语:80年代以来的批判现代主义或先锋派文学艺术
第一部分 现代主义重审与历史性的回归
一切以历史的名义哈利
东洋学言说、大陆探险记与现代主义诗歌的空间表现——以安西冬卫诗作中的政治地理学视线为中心
一、“坐着的旅行者”
二、安西诗作里的政治地理学构图
三、书斋风景与同时代的地理学知识
四、对边境、秘境的憧憬与恐惧
重新定义“日本现代主义”——在1930年代的世界语境中
第二部分 殖民地·文学叙述·被殖民的主体性
“保护”名义下的统治——殖民主义的话语
一、两个“保护法”
二、“开垦”名义下的侵略
三、“灭亡”的话语
日本“民族·国家”的历史再思考——以殖民地文学为视角
引言帝国的历史与民族·国家的历史
一、有关帝国日本的几种叙述
二、帝国日本的不同殖民形态:台湾和“满洲”
三、台湾和“满洲”的殖民地身份和殖民文学
结语
殖民地的性别——佐藤春夫台湾题材作品中的隐喻
一“旅人”与“殖民地文学”的成立
二“性别秩序”的隐喻性
三、“平等论”与“同化论”
四、结语
殖民地的旅行书写——以末广重雄的《台湾记》为中心
一、“南进”呼声中的《台湾记》与《南洋南支巡航记》
二、1916年“台湾劝业共进会”与末广的殖民地之行
三、在蕃界“探险”与“旅行”之间
四、近代交通体系的形成与近代旅游观光
五、在殖民地思考同化问题
殖民主义与语言——中日战争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语言政策及朝鲜文人的应对
一、东亚比较文学的必要性
二、关于日语写作的论争
三、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语言政策
四、韩国文学家的应对方式
朝鲜的“南方”叙述与被殖民的主体性
一、殖民时期的朝鲜人对于日英双语世界的内在反应
二、以民族志为主导模式的“南方”叙事
三、“老黑,我的宝贝儿”——种族歧视的诗意化与帝国白日梦
四、朝鲜的焦虑与对南方的过度狂热:与中国和“原住民”的竞争
五、结论:殖民与后殖民视野中的本土与民族认同
第三部分 左翼思潮·新感觉派幻想·翻译的政治性
1920-1930年代日本文学中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
一、作为近代日本文学梦的马克思主义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反战运动与日本普罗文学运动机关杂志《播种者》
三、1930年代日本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机械”
四、剧毒和犯罪:作为叙述框架的侦探小说
五、实体和系数:“机械”的解构(代小结)
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艺思想与现代主义
一、如何评价穆时英
二、瞿秋白的语言革命理论
三、胡风的理论建构
四、穆时英的回应
五、中国文学史上的1930年代
“一.一八事变”之后的日本幻想——穆时英PIERROT论
前言
一、现代派与日本新兴文学
二、现代派描写的日本、日本女性
三、PIERROT与日本幻想
四、现代都市的《蝴蝶夫人》
五、与《空闲少佐》的比较
结论
翻译主体的身份和语言问题——以鲁迅与梁实秋的翻译论争为中心
一、翻译理论与政治性
二、“硬译”.转译·留学背景
三、翻译美学的重建
第四部分 汉字圈现代主义的文学实践与理论探讨
书写体的时空——相对性理论与文学
一、“形式主义争论”的再评价
二、漱石的《文学论》和横光的《形式论》
三、索绪尔语言学和横光的“文字”
四、西胁顺三郎的诗论和横光的“文字论”
五、外山卯三郎的诗论和横光的“形式论”
六、外山卯三郎的“文字”时空论
七、文字的时空论和“数理物理学”
八、爱凶斯坦的“统一场理论”和“形式论”
日本“新感觉派”文学:在殖民地都市里的转向——论横光利一的《上海》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越界之旅
二、从“上海”到《上海》
三、身份、认同与叙述的动力
四、共同体“正义”与历史事件的文本化
五、语言“物质性”与“民族性”的纠结
1930年代东亚“自画像”的构造和深层——李箱诗歌文本与横光利一的比较性研究
一、问题所在与主旨
二、殖民地表象的“备忘录”:《三次角设计图》与《上海》
中国“新感觉派”的诞生——刘呐鸥对横光利一作品的翻译及模仿创作
一、翻译的必要和权威的借用
二、《色情文化》的选择标准
三、“银座描写”的继承——刘呐鸥的《游戏》与横光利一的《皮肤》
四、危险的女人和排除荒谬
五、小结
日本“新感觉派”横光利一的文学形式论——汉字国语境中的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绪论:现代日本批评谱系
一、横光与诗学
二、横光的批评理论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杂志《诗与诗论》的关系
三、横光的批评理论与言文一致(白话文)运动
四、横光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定义:超越形式/内容的二元对立
五、横光与无产阶级文学
六、横光所使用的“象征”概念的寓意
七、横光的“内面形式”与漱石的“文学上的内容的形式”
八、横光对于漱石“形式论”的评价
九、横光的批评理论与漱石批评理论的不同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