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文学·电影阅读经验电子书

★ 汉语思想界*受敬重的书写者之一,张志扬先生三本私家记忆散文首次结集; ★ 陈家琪、邓晓芒、陈嘉映、刘小枫、赵越胜、孙周兴等一代学人公认的永远的“大哥”; ★ 随书附赠别册,特别收入2011年度十大好书《燃灯者》作者、旅法人文学者赵越胜先生两万字长文,温情回顾三十年手足之情,讲述那一代人的情感记忆,感人至深; ★ 全书由设计师陆智昌操刀设计,首版即以精装版面世。

售       价:¥

纸质售价:¥105.60购买纸书

416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7

作       者:张志扬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字       数:44.1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艺术 > 影视/媒体艺术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张志扬是中国哲学界真正具有原创性思想的学者,他*先提出“存在哲学”、“语言哲学”、“政治哲学”、“创伤记忆”等哲学概念,一直暗暗引领中国哲学思潮的风起云涌,却又抱持独有的清醒独立,堪称汉语思想界*受敬重的书写者。 《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文学·电影阅读经验》包括三本首次结集出版的散文集——《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事件阅读经验》、《维罗纳晚祷的钟声——小说阅读经验》和《E弦上的咏叹调——电影阅读经验》,书中,张志扬谈他传奇而曲折的生命历程、谈他阅读小说和电影的所思所感,彰显其哲学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独特气质,同时展现了他作为一代学人引导者的一生,可谓罕有而可贵的私人记忆读本。  <br/>【推荐语】<br/>★ 汉语思想界受敬重的书写者之一,张志扬先生三本私家记忆散文首次结集; ★ 陈家琪、邓晓芒、陈嘉映、刘小枫、赵越胜、孙周兴等一代学人公认的永远的“大哥”; ★ 随书附赠别册,特别收2011年度十大好书《燃灯者》作者、旅法人文学者赵越胜先生两万字长文,温情回顾三十年手足之情,讲述那一代人的情感记忆,感人至深; ★ 全书由设计师陆智昌操刀设计,首版即以精装版面世。 ★ 10岁解放,20岁失学,30岁坐牢,40岁翰林,50岁南迁,天之涯,海之角……人生、文学、电影三重妙门之内,尽是一位思想放逐者关于阅读的私家记忆。 相关推荐:   ※《思想的浮冰》(思考中国文明新立场,熬出中国文化新传统!清华国学院刘东教授“再造传统”的全新力作) ※《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全球》(全球眼光的中国文化宣言: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如何再造传统!清华国学院刘东教授十年磨一剑的忧思之作)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增订再版本)(独家授权,梁漱溟完整自传,历时27年编纂,5次增删的*后定本!纪念梁漱溟诞辰120周年!)<br/>【作者】<br/>张志扬,即墨哲兰,1940年生于武汉,1980年学界,1994年南迁海南大学,任职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所。“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以来,其人为学之属乃既坚守学术个性又不断推问题者。主要研究方向以“清理西方形而上学马厩”为始: (1)重审西方形而上学的语言之维,得出“语言两不性”,即语言既不能证实本体也不能证伪本体,使本体论和虚无主义的所谓“两级摇摆”成为虚假对立;(2)追踪西方哲学史端裂隙的“阴影之谷”,由此发掘其演变的“临界思想”资源,着重描述其“偶在”特性并提出非对立同一的悖论式“偶在论”;(3)先是为了消极地作为现代性理论的“检测与防御”机制,(4)后才意识到它的积极意义在于,既能审视还原自居“普世价值”的西方哲学不过是地中海区域以“功能性善”为其属性的“民族文化种性”表现,其向世界推的“科学化论”外表是“启蒙主义”实质是“殖民主义”的帝国梦想,又能审视复兴东方民族文化种性之驾驭技术理性或“神性”、或“德性”以救治西方技术化到非人属的物义论倾向。 循此以“归根复命”是焉。<br/>
目录展开

E弦上的咏叹调

母亲的死

视觉与思索

找一个理由就能活

性,活着的死亡意象

E弦上的咏叹调

死去的是美黛莲

电影《2046》印象

谁来忏悔?

阴郁的礼拜天(Gloomy Sunday)

《暗算》中的不解之密

“升腾与坠落”:“二战”影片个案比较

肉体:没有灵魂的书写灵魂:没有肉体的朗读

理想与罪

机器人的梦空间(梦境也难逃?)

饥饿游戏

西方影视政治伦理

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

一 一九八〇年前

进入“文革”的身份:红,还是黑?

没有寄出的家书

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

奢侈的浪漫曲

追求美在性格的选择与形成中的作用

从坐相看江湖中人

1966年天安门记忆

记忆中的一次忏悔

二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

垂帘

炊烟

夜的葬礼

审美代启蒙

忌恨

不避讳者的旁白

象征交换与死亡

“忏悔”的皈依

“我留着我的心在海德堡”

三 二十一世纪最初十年

读“衰落”

给母亲画像

一段并不遥远的美学个案

读越胜《燃灯者》有感

拣尽寒枝不肯栖……

“梦后”

维纳斯断臂之谜

维罗纳晚祷的钟声

读小说

维罗纳晚祷的钟声

无常的毁灭与不朽的生命

生存的两难处境

卡夫卡距离

心灵为何焦灼?

托尔斯泰走了

走出性的两难

记取:超越死亡的与宽恕的……

关于《当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现状及其问题》的信

读艺术

在返回感觉之根的途中

拒斥与神秘

尺度与参照

“把割伤手的刀包扎起来”

用什么眼光看刘一原的“心象风景”?

抽象:自由,气韵,自由气韵?

“现代舞”还原只有一种路向吗?

技术全球化时代,艺术空间在哪里?

幽僻处可有人行(别册)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