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前言
一 战略运筹,布局谋篇
燃烧激情,干事创业
恪尽职守,勇于担当
以百姓之心为心
发扬好传统,创新好机制
正确认识战略形势和任务
在市政府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8月18日)
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
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化为随州的具体行动
稳健中求快进,统筹中求突破,务实中求创新
(2012年12月29日)
要更多关心老干部
政府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
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在市政府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2月17日)
强化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实施“圣地车都”战略,推进“神韵随州”建设
坚决树立审计工作的权威
二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主战场
民生工作虚不得、慢不得
辩证处理教育工作的五大关系
把握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
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水”的问题成为当前随州最重要的民生问题
防汛抗旱,刻不容缓
抓好扶贫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安全生产要遵循客观规律
安全生产是科学发展的底线
带血的GDP是不人道的GDP
卫生和食品安全是基础民生
三 改革开放,创新创业
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让软环境硬起来、优起来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破釜沉舟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敢于动自己的“奶酪”
纪检监察机构改革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机构编制工作是配置执政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管住、管细、管活机构编制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转型升级引领跨越
老工业城市新型工业化的创新实践
推进农村产权改革,释放农村生产力
招商引资要做到“五个减少、五个加大”
招商是一件比能力、比热情的苦差事
投资兴业的沃土
开放搞活,做好商务工作
情永在,紧“襄”“随”
科技是法宝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点燃创业的梦想
少年创新,中国才能创新
播撒创业的种子
四 服务企业,发展产业
勇于担当,推动襄阳工业跨越发展
淘汰落后产能是优化产业结构必过的“关”
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土壤和气候
促进工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企业和企业家
奋进是工业经济的主旋律
把握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格外呵护和重点培育随州工业经济的支柱
国有经济要有信心、雄心和决心
增强国有资本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抓好企业党建就是增强凝聚力、提高发展力
站在更高的层次谋划随州发展
推得进才算有能力
以“四个担当”来抓项目和投资
五类项目对随州发展很重要
项目投资建设要科学化管理
把随州市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专汽之都”
坚定信心,竞进提质
走有自身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用三年时间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翻一番
“水”的问题是一个战略性问题
最宝贵的是企业家精神
培育自主创新的DNA
以质取胜,勇创名牌
用“心”抓质量
以法治力量保障企业的质量工作
建设鄂豫边界的“立交桥”
为地方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电力先行官”要先行
五 开发区和县域经济
襄阳高新区要有“两种思维、六大能力”
枣阳要早日建成襄阳的副中心城市
樊城要成为“都市襄阳”的主体
要用市场的思维去建设开发区
实现随州开发区的“强区梦”
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
曾都区建设好了,全市就大有希望
推进广水发展的几点想法
强化要素保障谋发展
努力开创经济业态新典范
六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从六个角度看城投公司
围绕中心工作打造城市经营发展平台
建设一流的城投公司
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做好规划工作
通过“三城同创”让鄂北明珠更加灿烂
城市管理关键是要精心、精细、精明
“绿水青山”重于“金山银山”
尊重环卫工人是一座城市文明的表现
以顾家之情顾城,以洁面之恒洁城
七 生态、文化、旅游
打造随州文化旅游“圣地”
“炎帝文化”是彰显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支柱
在更高层次上构建随州大旅游格局
按产业经济规律发展旅游
探寻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乐土
一个神圣、神异、神奇、神妙的地方
以文兴业,以文塑城,以文铸魂
叶家山文化是随州的又一大骄傲
一定要把大遗址片区保护好
把“历史文化名城”的招牌擦得更亮些
让环境更美好,让家园更美丽
封山育林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林业是生态文明的基础
从生态伦理的高度认识水、管好水、用好水
当好国土资源的“护法神”和“护卫者”
国土资源管理要着力提高六种水平
凝聚文化的力量推动发展
八 金融创新
为“四个襄阳”建设提供强大金融支撑
金融之旅
银企合作,互惠双赢
要改变我市直接融资规模偏小的状况
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不能“吹毛求疵”
小额贷款公司是草根,不是草台
要发挥金融三个方面的作用
随州要尽快补齐金融“短板”
突破性发展金融
九 宏观思考与研究
以文化的力量凝聚发展正能量
回乡创业——缩小城乡差距的途径之一——襄阳市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实践及政策建议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树立“四种理念”
昆山之路的若干启示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力促随州赶超跨越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湖北团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与思考——以湖北省随州市为例
打造“圣地车都”,建设“神韵随州”
致谢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