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明朝的拐点:永乐皇帝和他的子孙(套装共2册)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6.00购买纸书

24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赵中男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5-03-01

字       数:38.4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虽然一直未受重视,但却因其稳健且大胆的制度变革成为明代历史,甚至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永乐帝朱棣大刀阔斧地改变了朱元璋的若干政策;而其子仁宗朱高炽、其孙宣宗朱瞻基又审时度势,改变了朱棣种种好大喜功、耗费国力的做法,并且力挽狂澜在政治制度、施政理念上行了彻底的扭转,力图使大明帝国在常态中平稳发展。 正是朱高炽、朱瞻基主政的这不折腾的十年,造就了历史上的“仁宣之治”;保证了明代此后二百多年里在多个皇帝长期沉溺游乐、不理政事的情况下,政治机制仍然能够基本稳定地运行。此外,这三朝君臣之间的关系和经历也极其曲折跌宕,事件鲜活有趣甚至令人匪夷所思,比如朱瞻基的斗蛐蛐和换皇后。作者用扎实的史料、通俗风趣的语言和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将官场政治、帝王心术、社会风气、道德观念之中的曲折、幽隐、计谋、惊悚、权变一一揭示出来。全书共33个部分,每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和前后联系呼应,以便让读者在宏阔的历史背景下,较为全面、深地了解那些人和那个时代。<br/>【推荐语】<br/>☆ 故宫明史专家、百家讲坛主讲人赵中男,揭秘朱棣祖孙三代皇帝是怎么当上的,江山是怎么坐稳的,不折腾的十年奠定了此后二百年大明的根基。 ☆ 本书由作者对其百家讲坛“朱棣身后那些事儿”系列讲稿精心扩充、完善而成,全面揭示了朱棣子孙三代曲折的夺位经过和朱棣身后的明朝历史大转折。 ☆ 图文并茂,用大量珍贵历史图片生动展现明代历***残酷激烈、云谲波诡的宫廷斗争和政局变换。<br/>【作者】<br/>赵中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故宫博物院《故宫学刊》执行主编,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明史研究工作,尤其侧重明代宫廷政治史、财政史及文化生活史。先后应邀在“百家讲坛”等讲述明代宫廷史专题,多次参加大英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出版《宣德皇帝大传》等学术专著3部,策划并主编“明代帝王系列传记”12种,发起并主持“明代宫廷史研究”大型科研项目,主编“明代宫廷史丛书”20种,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br/>
目录展开

1

一 立储之争

(一)朱棣暂时不立太子,但想立老二

(二)朱高炽的优势与朱棣的顾虑

(三)朱高炽的支持势力大,选立太子出现僵局

(四)解缙打破了僵局

(五)老大朱高炽胜出的原因

二 监国风波

(一)朱高煦的不满及其夺位的准备

(二)朱棣的防范、限制与“空头”太子

(三)监国的机会与帝国的常务负责人

(四)朱棣遥控,太子权力有限

(五)朱棣的防范以及回京后的处理

三 再入漩涡

(一)朱棣的报复与耿通之死

(二)部下的保护与太子的成熟

(三)大规模逮捕太子的部下

(四)逮捕的借口比较牵强

(五)朱棣打击太子的方式已有变化

四 解缙之死

(一)为李善长鸣冤与离朝回家

(二)回京奔丧,被贬河州

(三)口无遮拦的性格与被人诬陷

(四)私见太子,被捕送命

五 太孙崛起

(一)朱瞻基势力崛起,加强了太子的地位

(二)册立皇太孙及朱棣父子的心态

(三)叔侄冲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四)朱瞻基参加了一场恶战,树立了威望

六 汉王被贬

(一)朱高炽兄弟早有矛盾,高煦想在南京夺位

(二)朱高煦找借口离开北京,引起了朱棣的怀疑

(三)朱高煦的夺位准备

(四)朱高煦走到了起兵的边缘,朱棣被迫防范

(五)朱棣的处理留有余地,《明实录》中难免夸大虚构

七 太子沉浮

(一)朱棣再次北巡,太子监国的权力大为缩小

(二)朱棣干预太子的政务,太子部下无辜被杀

(三)胡濙奉命暗中调查太子

(四)太子处境艰难,但深藏心机

(五)太子奉命前往北京

(六)太子加速进京,途中先斩后奏

八 此消彼长

(一)厨子事件反映出太子仍受朱棣的限制

(二)朱棣的宠臣开始向太子靠拢

(三)后妃势力支持太子,朱高煦势力下降

(四)朱棣与朱高炽矛盾的复杂原因

(五)太子以退为进,赢得了有利的局面

九 浩大工程

(一)营建北京和天寿山长陵

(二)营建工程的另一半:建筑材料的筹集和运输

(三)修建武当山等其他几项工程

(四)八大工程的代价和影响

十 君臣分歧

(一)大火烧毁三大殿,朱棣号召提意见

(二)朱棣翻脸杀了提意见的人,夏原吉承担了责任

(三)邹缉上书,指出营建北京的七大灾害

(四)朝中反迁都风波的实质和意义

十一 政变疑团

(一)朱棣虽然向太子放权,但仍然不太信任他

(二)朱高燧的部下计划发动政变,但因泄密而流产

(三)即使不泄密,这次政变也很难成功

(四)政变疑点重重,似乎有人嫁祸朱高燧

十二 一意孤行

(一)北征消耗严重,朱棣却关押了反对北征的重臣

(二)朱棣要杀老臣夏原吉,但终究没下手

(三)由于缺粮等原因,最后三次北征被迫结束

(四)朱棣病死于回师途中,死因竟有三种说法

(五)朱棣连续北征令人不解

十三 协力应变

(一)杨荣等人应对危局,目的是防备朱高煦

(二)杨荣等人做得过于从容、娴熟,难免令人怀疑

(三)太子采取措施,控制了朱棣死后的局势

(四)北征集团配合太子的原因

十四 遗诏之谜

(一)传位遗诏的用处:太子即位需要遗诏

(二)关于朱棣“遗命”的三个来源,都不可靠

(三)杨荣编造朱棣遗命,可能另有原因

(四)朱棣虽然有机会,但未必一定要立遗诏

十五 登极前后

(一)太子势力在登极前的可疑活动

(二)破例五次劝进,太子才同意即位

(三)新旧势力首轮较量,仁宗支持老部下

(四)仁宗即位后的报恩报仇

十六 停下西洋

(一)仁宗诏书的中心内容:减轻百姓负担

(二)仁宗为什么要停止下西洋

(三)停止下西洋的特殊原因:香料当做工资发

(四)相同之举:释放建文忠臣亲属,准备回迁南京

(五)停止下西洋后,仁宗以增加待遇来稳住两个亲王

十七 开启新政

(一)恢复公孤之制,仁宗提高辅政集团的级别

(二)稳定为主的多项措施

(三)仁宗新政反映的问题

(四)仁宗号召大臣直言,但实际上接受有限

(五)李时勉直言上奏,让仁宗猝死

十八 叔侄较量

(一)太子躲过了汉王的截杀,顺利回京

(二)太后主持政务,度过了一个月的空位期

(三)叔侄二人的和平较量

(四)汉王准备起兵,宣宗欲擒故纵

(五)汉王起兵声势不小

十九 宣宗亲征

(一)宣宗出兵亲征,汉王举棋不定

(二)宣宗兵围乐安城,朱高煦被迫出降

(三)朱高煦最后的下场:被囚禁致死

(四)朱高煦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

二十 釜底抽薪

(一)回师途中,关于处理赵王的一场争论

(二)宣宗对付三叔:削弱实力,保全地位

(三)军事上削弱藩王,解除了对皇权的威胁

(四)藩王受到更多的限制,沦为出路狭窄的寄生集团

二十一 折中求稳

(一)安南战事的困境,宣宗打算先战后和

(二)明军在安南接连战败,宣宗被迫撤军

(三)宣宗放弃安南的原因与失误

(四)第七次下西洋及其恢复的原因

(五)稳定局势的重要措施:稳定首都、缩小陵墓

(六)守成政治并不等于保守

二十二 司法转折

(一)洪武到洪熙朝的司法转折

(二)几项重要的司法转折措施

(三)注重调节法律与道德、赦令的矛盾

(四)宣宗的宽纵使武官犯罪严重

二十三 脱颖而出

(一)杨荣:综合才干,尤其是军事才干突出

(二)夏原吉:财政才干突出,与皇太孙关系极好

(三)蹇义:行政才干突出,同时受到朱棣父子的器重

(四)杨士奇:行政才干尤其是文才突出,深受太子器重

(五)杨溥:操守极好,深受仁宗的信任和感念

二十四 谁主沉浮

(一)进入辅政集团的条件之一:守成派的政治理念

(二)进入辅政集团的条件之二:品德修养超群

(三)永乐以后杨荣地位的下降及其原因

(四)未能进入辅政集团的官僚群体及原因

二十五 变“相”辅政

(一)杨士奇辞掉优惠待遇及其原因

(二)辅政核心集团虽然权力较大,但不是丞相

(三)夏原吉权力和地位较特殊,但同样不是丞相

(四)洪熙、宣德时期并非完全“政在三杨”

二十六 决策转型

(一)皇帝兼丞相:洪武中后期的决策方式

(二)朱棣决策方式的变化:放权与借助辅政集团

(三)仁宗的决策方式开始转变

(四)宣宗逐步完成决策方式的转变

二十七 宦官分权

(一)决策方式的转变结果:皇帝不必总上朝

(二)转变后的决策体制无法避免宦官分权

(三)批红未必导致宦官专权

(四)宦官和皇帝乱政,其实是因为皇权很少受限制

二十八 书画群峰

(一)宣宗的绘画活动及其艺术成就

(二)宣宗画风略为简逸豪放,因受追捧而赝品迭出

(三)宣德时期宫廷绘画达到了鼎盛,花鸟画尤其突出

(四)宫廷画家挂名锦衣卫及其原因

(五)宣宗的书法造诣

二十九 改立皇后

(一)改立皇后的原因及准备

(二)重大进展与中途搁浅

(三)改立成功,但胡氏仍受太后优待

(四)太祖到宣宗对皇后的差别及其原因

三十 “促织天子”

(一)丰富多彩的观赏活动

(二)宣宗的几种宫廷游戏

(三)打猎与豢养猛禽

(四)“促织天子”——蛐蛐皇帝

(五)宣德朝蛐蛐罐的纹饰新颖、自然

三十一 不废正业

(一)游园聚会及其政治意义

(二)出巡狩猎加实战演习

(三)最后一次巡边,并未贸然出击

(四)宦官借采购贪暴害民,宣宗杀一儆百

(五)同其他帝王相比,宣宗还算是务正业的皇帝

三十二 繁荣代价

(一)永乐、宣德工艺不分高下:瓷器、佛造像

(二)创新的工艺:漆器、珐琅器

(三)多种艺术和工艺的结合:玉器、金银器、珐琅器

(四)后起之秀:文具、铜器等

(五)宫廷文化、工艺繁荣的原因

(六)宣德朝宫廷文化繁荣的代价较大,已无法持续

三十三 短暂辉煌

(一)辉煌而短暂的“仁宣之治”

(二)人亡政息导致了“仁宣之治”的结束

(三)宫廷财政的膨胀破坏了“仁宣之治”的持续

(四)专制体制决定了“仁宣之治”的短暂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3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