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当代数码艺术电子书

【数码艺术创作和教学的权威读本】——这本书不是一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数码技术的教科书。它是一本有关数码电影、图像和艺术作品的讨论文集,带有批评、理论和历史的色彩。读者可以从这些长短参差不齐的文章中发现一些非常敏锐和颇具前沿性的观点。他们的论述一定会给读者,不论是学生、教师、艺术家和批评家很多启发。 【揭显人与技术的抗争】——数码艺术是受人的意识控制的艺术形式,而非科技至上的艺术。数码艺术发挥着书一样的功能,但比书更有直接的视觉魅力,更能直接地提供对现实再现的视觉效果和感染力。

售       价:¥

纸质售价:¥33.70购买纸书

7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高名潞,陈小文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6-01

字       数:19.7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艺术 > 摄影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是介绍西方*新数码电影、图像及艺术作品的精选集,兼具批评、理论和历史的色彩。这些文章是高名潞和陈小文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版的多部重要英文数码理论文集中遴选而来。它们*初发表在这一领域*重要的英文出版物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们有的侧重某一问题,有的比较宽泛,有的理论性强,甚至偏于自然科学理论,有的则偏重人文历史。读者可以从这些具有多样性的文章中发现一些非常敏锐和颇具前沿性的观,并得到更多的启发。<br/>【推荐语】<br/>【数码艺术创作和教学的权威读本】——这本书不是一本由浅深,循序渐地介绍数码技术的教科书。它是一本有关数码电影、图像和艺术作品的讨论文集,带有批评、理论和历史的色彩。读者可以从这些长短参差不齐的文章中发现一些非常敏锐和颇具前沿性的观。他们的论述一定会给读者,不论是学生、教师、艺术家和批评家很多启发。 【揭显人与技术的抗争】——数码艺术是受人的意识控制的艺术形式,而非科技至上的艺术。数码艺术发挥着书一样的功能,但比书更有直的视觉魅力,更能直地提供对现实再现的视觉效果和感染力。 【何谓数码艺术】——数码艺术的叙事可以把不同片断、不同时间和异在空间集合在一起,这不仅仅是电脑程序化的过程,同时,更重要的,是大脑想象的过程。数码艺术*有利的叙事方法就是它的虚拟性。数码或者多媒体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怎样将时间和空间模式化。<br/>【作者】<br/>高名潞,1968年“文革”期间下乡到内蒙古四子王旗。七十年代在内蒙古乌盟师范任教。八十年代初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获硕士学位。1984年任《美术》杂志编辑。199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萨凡纳艺术学院、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任教,四川美术学院和天津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系研究教授。高名潞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杰出学者,八十年代曾策划中国个当代艺术展“中国现代艺术展”(1989);九十年代他又在纽约策划了迄今为止海外*大规模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蜕变与突破——中国新艺术展》(1998),以及《墙》(2005)等海内外当代艺术展。高名潞的主要著作包括《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合著,中文,1990)、Inside Out: New Chinese Art (英文,1998)、《世纪乌托邦》(中文,2000)、《中国极多主义》(中英文,2003)、The Wall: Reshap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中英文,2005)、《另类方法,另类现代》(中文,2006)、《无名:一个悲剧前卫的历史》(中文, 2007)、《意派论: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中文,2009)以及Total Modernity and the Avant-Garde in Twentieth CenturyChinese Art (英文,2011)等。 陈小文,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院版画系,1991年获得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版画/油画文学硕士和艺术硕士双学位。现任美国阿尔弗莱德艺术与设计学院终身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客座教授。从事绘画、视频和视频装置艺术、互动媒体艺术、信息艺术的创作与教学。曾在北京今日美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美国阿波尔·纳克思美术馆(Buffalo, 水牛城)举办过个人展览。策划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国当代版画展”,在何香凝美术馆举办的“纸道——来自美国的纸上的艺术”,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美术馆举办的“传统与再创——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人物”(与徐冰和威斯康星大学美术馆馆长共同策划)。<br/>
目录展开

绪论

此即虚拟:千古一瞬和过眼云烟

数码艺术的理念和实践

第一章 何谓多媒体?观念和定义的区分

何谓数字电影?[1]

电影,关于参照的艺术[2]

简明电影考古学

从动画到电影

何谓数字电影?

多媒体是“最原始”的数码电影

循环和空间蒙太奇

结论:从电影眼到电影笔

叙述理论

物质实验

多重屏幕实验

多重叙述实验

时间与空间实验

声音实验

“扩张式电影”和新视频

多终端、多重投影和多视角叙述

现成形象和声音,现成影片实验

可逆的根式叙述

未来形象的解构与建构

叙事的艺术

全景艺术:多视角学派

全景中被消融的主体

非线性的叙事策略与乔伊斯的视角

“网状”的叙事策略

以梦境描写为例,来看时间和空间的转换

变换的个性

动态的艺术作品

网状模式

重组诗歌

再现的消融

从掌控到合作再到动态的艺术作品

总结

第二章 技术性与艺术性,主体与客体

远程即席的历史

自动操作

逼真的幻觉

对身体的离弃

“Telepistemological”的暗示

虚拟环境[1]

虚拟书

空间和虚拟写作

虚拟著作的物理性和虚拟物体的构造

做了什么?

内部物理学或我们的彩虹世界[1]

一个古老的问题

观者和世界的其余部分间的界面

由观者的布朗运动所产生的界面

一个教友派信徒的世界

人工的不确定性

人工的确定性

一种新的彩虹类型

媒体考古志

作为考古学家的媒体(表音使命)

留声视机:录音物件的数字复辟

即时视觉,即时听觉

“计数”(而非叙述)

媒体,数学,考古

第三章 虚拟语言与模拟时空

虚拟房子[1]

概念

智能房子

虚拟结构

思考虚拟

新的范例 新的电影[1]

历史

电影院

前互动

播放

家庭电脑和游戏机

美术陈列馆中的光盘

互联网

互动电影艺术中的实验:个人方式

结论

胶片之后的电影

受限的虚拟故事和扩展的现实

互动的形态和身临其境的空间

外围的幻象与分散的叙事

交叉、断裂的时间

无障碍的空间与断裂的时间

“他者历史”“她者历史”的屏幕角色和我们

象征、对象和观众

研究概述

曝光时间,灵韵,交互视觉传递技术[1]

从摄影术到录像艺术中灵韵的消失

视觉传递技术与回到灵韵

第四章 空间展示与社会互动

虚与实的交叉

作为作品材料的信息

无形与存在

公众与虚拟空间的交叉

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先辈

媒介即记存[1]

媒介神物

明日之窗

流行语与连字符

模式和内容

记存和图书馆的局限

印刷和圣书上的民族

S C CSB

Sugar Cream Cream&Sugar and Black

新型的书

网络作品,统治阶层和干涉[1]

媒体艺术的变革

电影面对电子技术的挑战

电影业和电影——新媒介

电视和录像

互动性/结构——网络文化

互动艺术—超文本艺术

参考书目

编者简介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