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前言
1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理论基础
1.1 “下行投资”的理论基础
1.1.1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1.1.2 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1.2 “平行或上行投资”的理论基础
1.2.1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1.2.2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
2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特征及动因分析
2.1 中国企业“走出去”概念的界定
2.1.1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2.1.2 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
2.2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特征
2.2.1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
2.2.2 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的特征
2.3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因分析
2.3.1 有利于获取丰富的自然资源
2.3.2 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2.3.3 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出口需求
2.3.4 有利于避免潜在的国际收支危机
2.3.5 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2.3.6 有利于促进国内就业
2.4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基础条件分析
2.4.1 经济基础——增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能力
2.4.2 战略基础——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指明方向
2.4.3 制度基础——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
2.4.4 实践基础——为后来者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2.4.5 国际基础——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条件
3 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财政政策现状分析
3.1 政府性基金现状及问题评析
3.1.1 发展与现状
3.1.2 存在的问题
3.2 财政补贴制度的现状及问题评析
3.2.1 发展与现状
3.2.2 存在的问题
3.3 政策性金融支持的现状及问题评析
3.3.1 发展与现状
3.3.2 存在的问题
4 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税收政策现状分析
4.1 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税收政策发展与现状
4.1.1 起步阶段(1978—1994年)
4.1.2 建立阶段(1994—2008年)
4.1.3 发展阶段(2008—2015年)
4.2 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评析
4.2.1 没有形成完整的支持体系
4.2.2 优惠政策导向性应加强
4.2.3 企业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4.2.4 进出口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4.2.5 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4.3 国际税收协调制度存在的问题评析
4.3.1 税收协定难以彻底实现避免重复征税的目标
4.3.2 税收协定的谈签进度应加快
4.3.3 税收协定的内容应丰富
4.3.4 税收协定与我国国内法不相协调
4.3.5 税种无差别尚未列入协定的无差别待遇条款
4.3.6 对于税收协定的宣传应加强
4.3.7 东道国税务机关税收协定执行不到位
4.4 税收管理与服务制度存在的问题评析
4.4.1 信息提供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4.4.2 维权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5 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财税政策的国际比较
5.1 支持企业“走出去”财政政策的国际比较
5.1.1 政府性基金的国际比较
5.1.2 财政补贴的国际比较
5.1.3 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国际比较
5.1.4 政府性担保的国际比较
5.1.5 信息服务的国际比较
5.1.6 财政政策国际比较的经验启示
5.2 支持企业“走出去”税收政策的国际比较
5.2.1 税收制度的国际比较
5.2.2 税收管理制度的国际比较
5.2.3 国际税收协调的比较
5.2.4 国际比较的经验启示
6 完善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财税政策体系建议
6.1 支持企业“走出去”财税政策的基本目标
6.1.1 鼓励企业到境外寻求稀缺资源
6.1.2 鼓励企业到境外寻求高新技术
6.1.3 降低企业“走出去”的经营风险
6.1.4 加强税收协调与合作
6.2 完善财政政策的建议
6.2.1 完善对外投资合作财政资助体系
6.2.2 完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性金融支持政策
6.3 完善税收政策的建议
6.3.1 完善税收制度的建议
6.3.2 完善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制度的建议
6.3.3 完善税收管理和服务制度的建议
参考文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