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第一章 从韶山到长沙(1893年—1920年)
小毛泽东的“修身”
一家有“两个党”
毛泽东的第一导师
东山学堂的“建国才”
“二十八画生”的交友帖
24岁写成《心之力》
北大的“临时工”
第二章 投身革命(1921年—1927年)
第一次党代会上的“书呆子”
“大引起社会之注目”
进入中共领导核心
出席国民党“一大”
“国共群英会”
与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农民运动从教识字、珠算开始
《毛选》的开卷之作
第三章 “八七会议”前后(1925年—1927年)
主张反击蒋介石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我党有独立意见的要算泽东”
“9月9日”
第四章 走向井冈山(1927年—1931年)
“党指挥枪”曾遭到反对
“谁赢得农民,谁就赢得中国”
有效利用“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中共红四军“七大”落选
“九月来信”和《古田会议决议》
回应“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提出“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
成就中央苏区的全盛时期
第五章 苏维埃共和国(1931年—1934年)
“名存实亡”的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
打胜仗受到批评与指责
养病
“反罗明路线就是打击我的”
要把官僚主义抛到粪缸里去
“二苏大”后被架空
第六章 长征(1934年—1935年)
赶上长征
“担架上的阴谋”
西进,西进
领悟“办什么事都要有个大多数”
在失利中创造“得意之笔”
“人生中最为黑暗的时刻”
长征落脚点的第七次改变
关于长征的一首诗和一篇文章
第七章 到达陕北(1935年—1936年)
瓦窑堡会议
红军东征播下抗日火种
谈话成就的名著
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第八章 驻足延安(1936年—1944年)
自言自语:“卢沟晓月”
红军出征在即
反对“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对手为之折服的《论持久战》
同三位记者的一问一答
“三大法宝”
描绘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
预料的灾难终于发生了
两次“挨骂”
“飞机楼”上的文艺座谈会
“实事求是”,一个古词的新生
“中共早晚会成为执政党”
赫尔利的失败
第九章 重庆谈判之后(1945年—1946年)
危险之旅
“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
由“纸老虎”到“铁老虎”的转变
提出“人民解放战争”概念
第十章 从陕北转战到移住西柏坡(1947年—1949年)
坚决不过黄河
民主党派拥护的“五一口号”
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
600字退敌十万
“我们绝不当李自成”
第十一章 建立新中国(1949年—1957年)
“不许讨价还价”的谈判
得民心者得天下
莫斯科之行
毅然决定出兵朝鲜
“第一个志愿兵”之父
“三反”不反,共产党就会变成国民党
亲自拟定停战谈判方案
拒绝命名为“毛泽东宪法”
尼赫鲁是“半人半鬼”
力拒大元帅军衔
开展“反右派”斗争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你把整个中国都拿去算了”
炮击金门,我们是整家法
第十二章 庐山会议前后(1958年—1962年)
“大跃进”之后纠“左”
“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
战犯“一个不杀”
哪有不犯错的圣人
笑谈生死
七千人大会
第十三章 发动“文革”前后(1963年—1969年)
“两个拳头”和“一个屁股”
重上井冈山
“六二六”指示催生“赤脚医生”
一封家书谈党内政治问题
以“斗私批修”为纲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第十四章 最后岁月(1970年—1976年)
“‘万寿无疆’,天大的唯心主义”
斯诺登楼观礼的特殊用意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一生中的最后一仗
“我一生干了两件事”
主要参考资料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