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近年来语言学论文研究的结集,分“字词新解”“语法修辞研究”“词源学研究”“训诂学研究”“避讳学与汉语言文化”“学术论文评论”等几个部分,内容涵盖了训诂学研究、词汇学研究、语言文化研究、文字学研究、语法修辞研究以及语言学术评议,对语言学术研究多有自己的发现,研究成果可供读者参考,有益于学术。
售 价:¥
纸质售价:¥29.0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壹 字词新解
释“靓”[1]
一
二
三
“戴目”释义辨正[1]
“螮蝀”释义辨正[1]
释“蔻”[1]
一、古语词“蔻”
二、流行词“蔻”的词源
三、流行词“蔻”的词义
四、结语
“选建”“选练”释义辨正
一
二
贰 语法修辞研究
“为……(之)所……”句式的历时流变[1]
一
二
三
四
五
杨树达的语法观及其在训诂中的应用[1]
一、杨氏的语法研究
二、虚实交会——语法和训诂
三、杨树达运用文法训诂例举
状位形容词重叠式在艺术语体和政论语体中的差异考察[1]
一、出现频率上的差异
二、语义功能上的差异
三、组合结构上的差异
四、结语
叁 词源学研究
汉语词源探求:历史、误区与前瞻[1]
一、汉语词源学的历史分期
二、汉语词源探求的历史误区
三、汉语词源学的未来前瞻
语源学:杨树达与沈兼士[1]
一、略同的转精之处
二、共有的局限
三、学术旨趣的不同
语源研究:黄侃与杨树达[1]
一、语源思想
二、“孳乳变易说”和《文字孳乳之一斑》
三、语源原理
四、语源实践
五、时代局限
基于词源分析的对外中高级汉语词汇教学刍议[1]
一、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源分析法
二、词源分析教学法的意义
三、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词源分析教学法
四、余论
肆 训诂学研究
李善的征引式注释[1]
一、李善注征引内容的来源
二、李善注征引文献的方式
三、李善采取征引式注释的原因
四、李善征引式注释的训诂学价值及局限
试论《文选》李善注的训诂成就与局限[1]
一、《文选》李注的训诂成就
二、《文选》李注的训诂局限
三、结语
杨树达训诂的学术背景[1]
一、段王后学
二、湘学余绪
三、时代影响
杨树达音义关系理论笺识[1]
一、杨树达音义关系理论的内容
二、杨树达音义关系理论的训诂实践
三、杨树达利用音义关系理论进行训诂的局限
杨树达古文字释读商榷(五则)[1]
一、“(卩)”当为“跽”之初文
二、“(走)”当为象形字
三、“”字不当二解
四、“(闭)”不当从“才”
五、“(昏)”当出甲文形证释
伍 避讳学与汉语言文化
中国古代的语讳[1]——从《扁鹊见蔡桓公》谈起
汉字和中国古代语讳文化[1]
一、因汉字而讳
二、古人利用汉字进行语讳的方法
三、古代语讳对汉字的影响
古代语讳和文史研究[1]
一、古代语讳对文史研究的消极影响
二、古代语讳对文史研究的积极意义
三、结语
中国避讳学:历史分期与学科构建[1]
一、中国避讳学的历史分期
二、中国避讳学的学科重建
河南信阳历史地名因避讳改易考[1]
一、苞孚
二、殷城
三、平春
四、义阳
五、期思
六、蒋州
语讳生成与权力话语[1]——中国古代语讳的人文阐释
一、心理机制:语讳的形成
二、权力话语:语讳的嬗变
三、适应交际:语讳的本质
古代避讳和社会生活[1]
一、因避讳而更名改姓
二、因避讳而更改地名
三、因避讳而改变书名
四、因避讳而改称名物
五、因避讳而擅改词语
六、因避讳而影响职官科举
七、因避讳而影响饮食生活
汉代皇帝为何要改成单字名[1]
汉字和古代玉石文化[1]
陆 学术评论
十年来《说文解字》研究述评[1]
一
二
三
王彦坤《历代避讳字汇典》及其避讳学述评[1]
一、《历代避讳字汇典》的编撰
二、避讳的界定和分类
三、避讳方法的全面总结
四、避讳的消极影响
五、避讳的利用
一部填补空白的好词典[1]——读《现代汉语三音词词典》
一
二
三
“多音词”的提法是一个误区[1]
惟其交流,方成文化[1]——从《文化是流动的》论起
一、文化生成:始于积淀
二、文化勃兴:成于交流
三、文化推手:经济力量
四、文化镜像:语言文字
五、移民文化:深圳表达
跋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