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宗教学学术史问题研究电子书

作者长期从事宗教学学术史研究,本书涉及本领域研究相对薄弱的两个环节,属于前沿问题研究。获得2014年清华大学文科出版基金的资助。

售       价:¥

纸质售价:¥59.20购买纸书

8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朱东华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01

字       数:28.4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宗教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首先探讨宗教现象学的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概念,同时阐明了舍勒、奥托、列欧、伊利亚德等人在宗教现象学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地位。本书的第二部分探讨狄奥多若、奥古斯丁、波爱修、阿奎那等古典宗教思想家以及施特劳斯、桑德尔等当代政治哲学家在宗教伦理方面的理论贡献。<br/>【推荐语】<br/>作者长期从事宗教学学术史研究,本书涉及本领域研究相对薄弱的两个环节,属于前沿问题研究。获得2014年清华大学文科出版基金的资助。<br/>【作者】<br/>朱东华,男,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博士,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景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中心”主任。获奖情况:(1)2006年:博士论文《鲁道夫•奥托的努秘学的现象学特征》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2010年:清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br/>
目录展开

序一:沉潜于方法论探索

序二:宗教缘何如此难解?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学术史研究的历程:回顾与反思

一、宗教现象学的学术史及其主要问题的研究

二、宗教学学术史的伦理问题研究

第二节 宗教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一、面向宗教本身,探寻宗教的原现象

二、探寻宗教所具有的普遍的现象学结构

三、构建现象学的宗教类型学

四、阐述宗教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其现象学功能

五、探索宗教现象学的方法论基础

第三节 宗教学学术史的伦理问题研究

一、对宗教伦理学若干核心概念进行梳理

二、考辨宗教伦理思想发展源流,展示诠释学形势的变迁

第二章 荷兰—斯堪的纳维亚学派的宗教现象学

第一节 蒂勒与商特皮

一、康内利斯·蒂勒

二、商特皮·德·拉·索赛

第二节 克瑞斯腾森:“现象学家应该虚己”

第三节 索德布鲁姆的“圣俗之分”

第三章 奥托:从“神圣”到“圣秘”的现象学还原

第一节“圣秘”:纯粹的神圣

第二节 “圣秘”的诸要素

第三节 “圣秘”的结构与特征

一、圣秘的意向结构

二、圣秘的超越结构

三、圣秘的两可结构

四、圣秘的绝对域特征和边缘域特征

第四节 奥托的宗教现象学方法

一、现象学的本质直观

二、现象学的还原

三、现象学的解释学

第五节 宗教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一、开拓了宗教学的新领域

二、改变了宗教学的解释学形势

三、在宗教哲学历史上的地位

第四章 舍勒:宗教语言与现象学表述进程

第一节 “绝对域”与神圣价值

第二节 “宗教行为”

第三节 “遮诠神学”与现象学的本质直观

第四节 “宗教与形而上学的整合体系”

第五节 现象学的自负与现象学的谦卑

第五章 海德格尔:“形式指引”与宗教生活?现象学

第一节“形式指引”

第二节 形式指引与基础存在论

第三节 诠释学“嫁接”于现象学

第四节 宗教生活现象学

一、“实际生活经验”

二、原始基督教的生活经验

三、从“《神圣》书评提纲”看海德格尔的宗教生活现象学

第六章 凡·德·列欧:宗教的类型学与诠释学

第一节 “宗教”“现象”与现象学

第二节 “理想型”与宗教类型学

第三节 “同感”“领悟”与宗教现象学的诠释学路线

第四节 从方法论角度看列欧的宗教现象学的特点和成就

一、列欧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受了胡塞尔的影响?

二、如何看待列欧与狄尔泰以及海德格尔之间的思想渊源关系?

三、如何看待列欧在宗教学学术史上的理论贡献?

第七章 伊利亚德:神圣时空与宗教现象的结构

第一节 整体的神圣

第二节 “显圣”“神圣时空”与“象征”

第三节 “宗教人”

第四节 “范型”“结构学”与“形态学”

第八章 狄奥多若:“身论”与“人格”概念的起源

第一节 本体论类比与狄奥多若的“身论”

第二节 “身”的三重玄义与“人格”概念的起源

第九章 奥古斯丁:《忏悔录》及其伦理思想

第一节 奥古斯丁与《忏悔录》

第二节 原罪论、恶非实体论、意志论道德心理学

一、原罪论

二、恶非实体论

三、意志论道德心理学

第十章 波爱修:道德必然导向宗教

第一节 哲学的慰藉

第二节 道德必然导向宗教

第三节 古典时代与中世纪的思想桥梁

第十一章 阿奎那:《〈伦理学〉评注》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第一节 阿奎那与《〈伦理学〉评注》

一、阿奎那的引言

二、人类行为的目的(卷一1~12)

三、美德总论、道德美德(卷一13、卷二)

四、四主德等具体美德的探究(卷三~卷九)

五、幸福(卷十)

第二节 人性论、自然法与美德伦理

第十二章 施特劳斯:“犹太问题”与新保守主义宗教伦理

第一节 犹太问题与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

一、“犹太问题”是“人类问题”的典型化

二、“自由主义同化论”行不通

三、政治锡安主义的得失与自由主义的局限

第二节 新保守主义的宗教伦理

一、犹太锡安主义与新教锡安主义的契合

二、维护“公共的正统”,抵御“共同的敌人”

第十三章 桑德尔:宗教与政治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 宗教与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论

一、美国宗教参与政治的传统以及当前的新特点

二、当代美国宗教的政治参与方式

三、当代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论以及来自宗教界的声音

第二节 千禧年主义、奥古斯丁传统与政治伦理

一、前、后千禧年主义之间的张力

二、新宗教右翼的政治神学与美国的政治传统

第三节 桑德尔:公民共和主义与政治中的道德问题

第十四章 审慎与尊重他者:宗教学的伦理立场反思

第一节 缪勒:译名之争与宗教对话伦理

一、宗教学之父与中国“译名之争”

二、缪勒立场中的包容论因素和多元论因素

三、审慎与尊重他者:两种因素的相互调适

第二节 多重参与和尊重他者:重审耶佛对话的三种模式

一、“易佛”——晚明天主教徒的文化参与策略

二、“况佛”——谢扶雅“基督学时代论”的史家视野

三、“援佛”——唐代景教的多重文化参与

第十五章 结语

第一节 宗教现象学的理论得失及其学术影响

一、宗教现象学的要点和特点

二、宗教现象学的得与失

三、宗教现象学的影响

第二节 宗教伦理问题研究的若干结论

一、宗教伦理思想的源流和范式转变

二、从两种伦理立场出发批评自由主义

三、从比较宗教学的视角出发反思对话伦理

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