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绪论
第一章 租界内外:殖民主义伪公共性与民族主义公共性
第一节 近代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的缘起及其早期发展脉络
一、上海古代雕塑遗存
二、鸦片战争后租界的纪念碑、雕像与建筑雕塑
三、民族主义的公共纪念碑与纪念雕像
第二节 公共审美空间与公共生活空间的分离
一、两类不同的公共空间与艺术功能的分殊
二、公共空间的公众属性
第三节 公共纪念中的多重性交流
一、殖民者的共同体认同与殖民政治的公共象征
二、纪念碑中的民族国家的公共性
三、小结
第二章 城市历史重构与社会公众的塑造
第一节 1949年至1966年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建设
一、造像与毁像
二、公共艺术题材与纪念内涵的转变
第二节 城市新历史的叙写与公众的塑造
一、城市历史的公共记忆重建
二、社会主义信仰对公众的塑造
第三章 “无产阶级革命”的公共艺术
第一节 “文革”时期上海的城市公共艺术
第二节 “文革”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的政治公共语境
一、群众美术运动与公共艺术
二、领袖与工农兵形象成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题材
三、“文革”公共艺术交流中的视觉共识语汇
第三节 政治意识形态对公共性的形塑
第四节 “文革”上海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公”观念
一、艺术中的“破私立公”
二、“公共领域”中的艺术与审美夺权
第四章 新时期城市文化的多元公共性
第一节 上海城市雕塑规划与区域空间划分
第二节 历史传统的公共纪念
第三节 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形象的塑造
第四节 日常经验感知的公共交流
第五节 精英的文化身份认同
小结
结论
附录: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年表(1855—2007)
附图一:民国时期“大上海计划”大上海市中心行政区域平面图
附图二:上海城市雕塑总体规划市域雕塑规划布局框架
附图三:上海城市雕塑总体规划中心城雕塑布局框架
附图四:上海城市雕塑总体规划中心城现状雕塑布点
参考文献
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