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潮汕文库·潮汕侨批书法荟萃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73.30购买纸书

68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张美生

出  版  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5-01

字       数:7.9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艺术 > 书法/篆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此书从书法欣赏的角度选录潮汕侨批213件,这些侨批主要来自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寄至潮汕的原件。全书侨批按照时间先后编排为两章,上自清末民初,下迄20世纪80年代,*章为“晚清民国时期的潮汕侨批书法”,第二章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潮汕侨批书法”。全书侨批均有录文和标题,并注明侨批书写的公元年份、年份下限、年份上限或月份,方便读者对照阅读。此书不仅有书法审美价值,也可从中领略到海外潮籍华侨的奋斗精神,同时也具有华侨华人研究、潮学研究的史料价值。<br/>【作者】<br/>      张美生,1964年生,广东澄海人。现为广东省档案局(馆)民间档案文献协作组成员、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文献征集顾问、广东省领海档案馆顾问、汕头市侨批文物馆顾问、汕头市埠文化陈列馆顾问、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顾问、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文物征集专家组成员、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委会委员等。       主要从事侨批、抗战、禁毒等历史专题资料及纸币的收集与研究。其“抗战”藏品曾受到中国军事科学院原政委、海军副司令员张序三中将,中共中央宣传部原部长朱厚泽,中国前驻日本大阪总领事千昌奎,国家海洋局原政治部主任张海峰等领导的好评并题词。二十多年来,专注于原始实物征集、整理和研究,所撰写的文章发表于诸多报刊。收藏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潮商卫视、人民日报、中国文物报、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被誉为“收藏潮汕抗战文物人”。 著有《潮汕侨批赏析》(汕头大学潮学研究资料丛书,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版),参编《日军侵略潮汕写真》(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海邦剩馥——潮汕侨批遗珍》(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版)。2013年,荣获第六届潮学奖一等奖。<br/>
目录展开

《潮汕文库》序

前言

凡例

第一章 晚清民国时期的潮汕侨批书法

1.辛(1911)阳月(十月)初十日,越南薛孝居寄海邑西洋乡张捷谦少爷

2.辛(1921)十一月初四,叻坡[新加坡]林序周寄潮安大寨家双亲大人

3.民国十三年(1924)五月八号,叻[新加坡]林序周寄潮安大寨家父亲大人

4.丙年(1926)八月廿六日,外洋儿贞寄潮汕慈亲大人

5.丙(1927)十二月十一日,越[沙捞越]陈进保寄澄邑程洋岗家大嫂

6.丁(1927)九月初五日,外洋两猛寄潮汕慈亲大人

7.戊(1928)六月十七,暹[泰国]圣源寄汀(澄)邑南砂乡林严亲大人

8.戊(1928)七月十六日,外洋两猛寄潮汕慈亲大人

9.己(1929)七月廿五日,〔暹〕大弟寄〔澄莲中余宅〕荆妻李氏

10.十八年(1929)十月十三日,外洋贞玉寄潮汕慈亲大人

11.庚年(1930)三月初八日,彭亨[马来亚]刘仕芝寄潮安东凤乡陈赞堂先生

12.辛未(1931)四月三十日,叻吴锦兴寄潮安江东都洪金祝先生

13.辛(1931)七月十六日,暹何春好寄潮邑何厝围乡家母亲大人

14.壬(1932)三月十七,暹刘寿春寄澄邑月窟内乡家母亲大人

15.壬(1932)三月廿日,外洋陈公寄潮汕媳妇

16.壬申年(1932)六月十一日,外洋大专寄潮汕祖父大人

17.癸(1933)九月十一日,越姚丁南寄潮安南桂家母亲大人

18.民国廿三年(1934)元月初五日,外洋曾大专寄潮汕祖父大人

19.甲(1934)五月初八日,呷[马来亚呷坡]林松汉寄潮汕家荣泉兄台

20.民二十三年(1935)旧历十二月初二日,房亨[马来亚彭亨]北根陈集良寄潮安东凤乡陈赞堂先生

21.廿四年(1935)六月三号,外洋南山寄潮汕父亲大人

22.廿四年(1935)九月十四号,暹京许卓峰寄饶邑隆都家祖母大人

23.中华民国廿四年(1935)十一月十三日,暹镇乾寄饶平隆都吴宅双亲大人

24.乙亥年(1935)十月廿二日,暹财福寄汀(澄)邑南砂乡林宅慈亲大人

25.中华民国乙年(1935)十月卅日,外洋永源寄潮汕大兄

26.甲七月初五日(1936前),外洋林荣泉寄潮汕朝晋胞弟

27.甲九月廿五日(1936前),〔暹〕大弟寄〔澄莲中余宅〕荆妻李氏

28.乙四月初五日(1936前),外洋丘明正寄潮汕岳祖母、岳慈亲

29.乙六月初八日(1936前),越陈国保寄澄邑程洋岗家慈亲老大人

30.庚七月十九日(1936前),暹大弟寄澄莲中余宅荆妻李氏

31.庚完月(十二月)十二日(1936前),外洋李来盛寄潮汕大姊

32.辛七月初七日(1936前),外洋陈进保寄潮汕慈亲大人

33.癸十月廿五日(1936前),暹来镇寄潮安鹤塘乡刘氏贤妻

34.二月初八日(1936前),暹大专寄汀(澄)邑中外区家祖父大人

35.七月四日(1936前),外洋许美馥寄潮汕母亲大人

36.八月初一(1936前),麻坡[马来亚]陈弟哖寄潮安东凤家绵浩胞兄

37.八月廿五日(1936前),外洋雄才寄潮汕母亲大人

38.十月初六日(1936前),叻曾清鉴寄潮安凤廓新乡郭财和先生

39.阳月(十月)十七日(1936前),叻陈喜炎寄潮安东凤乡陈镇炎胞兄

40.闰月廿一日(1936前),外洋男寄潮汕母亲大人

41.(1936前)叻李开源寄潮安急水陈振平贤甥

42.廿五年(1936)元月初七日,外洋大才寄潮汕祖父大人

43.丙(1936)六月廿日,外洋大专寄潮汕祖父大人

44.丙(1936)六月廿四日,外洋丁南寄潮汕母亲大人

45.廿五年(1936)六月廿六,暹卓峰寄饶邑隆都许双亲大人

46.廿五年(1936)七月五日,外洋程兴寄潮汕双亲大人

47.丙年(1936)七月廿四日,嘭哼(彭亨)陈赞堂寄潮安东凤乡家祖母大人

48.丙子年(1936)七月廿五日,外洋再炎寄潮汕外祖母大人

49.廿五年(1936)十一月十九,外洋程兴寄潮汕双亲大人

50.廿六年(1937)元月十二号,外洋文高寄潮汕母亲大人

51.廿六年(1937)二月三日,外洋清裕寄潮汕余氏贤妻

52.廿六年(1937)八月初六日,叻林思贞寄澄海程洋岗林思敬先生

53.丁(1937)八月二十日,潮安鹤塘乡光裕寄暹陈运昇父亲大人

54.中华民国廿六年(1937)十一月廿六日,外洋义林寄潮汕壮城表兄台

55.丁丑年(1937)十一月廿七日,外洋陈继源寄潮汕婶母大人

56.丁丑(1938)完月(十二月)初四日,叻陈赞名寄澄邑程洋岗林思敬先生

57.戊(1938)三月初五日,外洋继豪寄潮汕母亲

58.戊(1938)五月初四日,外洋丁炳南寄潮汕岳母大人

59.戊(1938)五月十五日,暹财福寄澄邑南砂乡林宅慈亲大人

60.戊(1938)五月廿七日,叻宋树钊寄澄邑下蓬家双亲大人

61.戊(1938)六月十五日,香[香港]潘兆祥寄饶邑碧砂乡家祖慈大人

62.戊(1938)六月廿九日,外洋万乘寄潮汕塘氏贤妻

63.戊(1938)七月初十日,暹海泉寄饶隆南溪乡赵宅慈亲大人

64.戊(1938)桂月(八月)廿日,越丁南寄潮安南桂都姚庆松吾儿

65.戊(1938)八月廿九日,外洋汉章寄潮汕母亲大人

66.廿七年(1938)十月,暹李期周寄饶邑下堡李宅张氏荆妻

67.民国二十七年(1938)十二月三号,暹陈文高寄饶隆前溪陈乡陈宅双亲大人

68.戊(1938)十月廿四,越丁南寄潮安南桂都姚庆松吾儿

69.戊(1939)十一月十七日,外洋佳锐寄潮汕慈母大人

70.廿八年(1939)正月十三日,叻许美馥寄潮安西洋乡张运俊先生

71.己(1939)二月廿九日,叻宋树钊寄澄邑下蓬家双亲大人

72.己(1939)三月初一日,外洋潘贤伟寄潮安东莆区潘庆奎吾侄

73.己(1939)三月廿一日,〔叻〕郑万道寄潮安五区家双亲大人

74.己(1939)四月初一日,暹应杰寄汀(澄)邑外埔乡黄应瑜吾弟

75.己(1939)十一月初九日,〔叻〕树钊寄〔澄邑下蓬〕笑娇内子

76.民廿九年(1940)二月一日,泰[泰国]财福寄澄邑南砂乡林宅慈亲大人

77.廿九年(1940)二月三十日,潮安鹤塘乡儿光裕寄暹陈运昇父亲大人

78.二十九年(1940)三月廿九日,暹曾大专寄澄邑中外都家婶母大人

79.庚(1940)六月初三日,叻陈赞堂寄潮安东凤村刘氏荆妻

80.庚辰年(1940)六月初五日,叻郑万道寄潮安五区家双亲大人

81.二十九年(1940)阴历七月初十日,外洋曾大专寄潮汕婶母大人

82.庚(1940)七月廿日,叻刘祥贞寄潮安东凤村陈学炎先生

83.庚(1940)十一月十五日,叻潘兆祥寄饶邑隆都家祖慈大人

84.庚辰年(1940)十二月初三日,外洋万道寄潮汕双亲大人

85.卅年(1941)一月十七日,叻郑木绵寄潮安南桂家慈亲大人

86.辛(1941)元月初五日,叻潘兆祥寄饶邑隆都家祖慈大人

87.卅年(1941)二月四日,叻陈照廷寄潮安南桂区陈学炎先生

88.辛(1941)二月廿六日,麻[马来亚麻坡]林荣泉寄潮安古楼乡林杰标侄

89.辛巳年(1941)四月初五日,〔叻〕郑万道寄〔潮安五区〕双亲大人

90.辛巳年(1941)七月十八日,叻郑万道寄潮安五区家双亲大人

91.辛(1941)九月初九日,槟城[马来亚]潘兆祥寄饶邑隆都家祖慈大人

92.辛(1941)九月十八日,外洋潘兆珊寄潮汕家贤妻

93.五月十三日(约1942前),外洋继豪寄潮汕慈亲大人

94.闰六月廿八日(约1942前),外洋有存寄潮汕慈亲大人

95.八月初三日(约1942前),外洋步潜寄潮汕楷模、楷猷两侄

96.九月初二日(约1942前),外洋陈孝先寄潮汕姑母大人

97.初三日(约1942前),暹曾君干寄澄邑渡头曾耀举之母

98.民国卅四年(1945)九月廿五号,外洋继豪寄潮汕母亲大人

99.民国卅四年(1945)阴历十月十三日,外洋陈广臣寄潮汕慈亲大人

100.民国卅四年(1945)十一月廿五日,叻陈昌凯寄潮安鳌头乡家母亲大人

101.民国卅五年(1946)四月初四日,外洋陈静卿寄潮汕祝荣婶

102.卅五年(1946)七月廿三,叻方源德寄潮安登云区家源木胞弟

103.民卅五年(1946)八月十二日,新加坡潘兆祥寄饶邑碧砂乡家慈亲大人

104.中华民国卅五年(1946)九月卅日,叻陈逢松寄潮安鳌头乡黄氏吾妻

105.民卅五年(1946)十一月十二日,新加坡潘兆祥寄饶邑碧砂乡家慈亲大人

106.丙戌(1946)十一月十六日,外洋郭玉凤寄潮汕嫂嫂

107.卅六年(1947)四月六日,暹张木春寄潮安南桂都张宅慈亲大人

108.丁亥(1947)四月初十日,叻林璧书寄潮安南桂张銮书先生

109.丁亥(1947)四月廿四日,外洋张文潮寄潮汕慈亲大人

110.卅六年(1947)五月九日,巴双[马来亚]陈燕初寄潮安鳌头乡陈燕城先生

111.中华民国卅六年(1947)五月廿九日,叻宋耀正寄澄邑下蓬宋树昭先生

112.丁(1947)七月初十日,柔佛[马来亚]李再赐弟寄潮安鹳巢乡李再赐胞兄

113.丁(1947)七月十四日,潮安江东母寄泰国张得惜吾儿

114.丁亥(1947)八月初四日,叻张文潮寄潮安南桂乡家慈亲大人

115.卅六年(1947)十月八日,叻刘四峇寄潮安登隆都刘捷镇先生

116.丁亥年(1947)十月廿七日,外洋致祥寄潮汕表嫂

117.卅六年(1947)阴十一月初四日,外洋广臣寄潮汕慈亲大人

118.卅六年(1947)十二月初三日,外洋父寄潮汕茂鉴吾儿

119.丁(1948)完月(十二月)初十日,外洋沈波南寄潮汕岳母大人

120.卅七年(1948)元月二十八日,港[香港]李楞枝寄潮安南桂家双亲大人

121.卅七年(1948)二月七日,暹张木春寄潮安南桂都张宅慈亲大人

122.民国卅七年(1948)三月廿五,〔叻〕陈逢松寄〔潮安鳌头乡〕黄氏吾妻

123.民国卅七年(1948)四月廿一日,叻陈逢松寄潮安鳌头乡黄氏吾妻

124.戊子年(1948)五月廿五日,外洋毓秋寄潮汕慈亲大人

125.一九四八年,砂拉越张泽盛寄潮安第五区张叡勤

126.四月初九日(约1949前),外洋母寄潮汕金祥吾儿

127.四月十九日(约1949前),越张永金寄潮安南桂区慈亲大人

128.八月十七日(约1949前),麻坡郑裕潮寄潮安南桂乡家慈亲大人

129.八月廿一日(约1949前),叻老婶寄澄邑下蓬宋树钊贤侄

130.十月廿日(约1949前),叻宋树钊寄汀(澄)邑下蓬家双亲大人

131.戊(1948)八月廿一日,叻陈捷叙寄潮安鳌头陈世昭长男

132.九月廿八日(1948),越张永金寄潮安南桂区慈亲大人

133.中华民国卅七年(1948)十一月初一日,叻杨木良寄汕头市新马路杨子忠先生

134.一九四八年,叻郑奕玉寄潮安南桂家慈亲大人

135.民国卅八年(1949)元月初七日,外洋炳极寄潮汕母亲大人

136.卅八年(1949)一月十二日,叻张运俊寄潮安南桂张孟钊先生

137.民卅八年(1949)元月十七,叻吴坤丰寄潮安银湖村许氏荆妻

138.二月十四日(1949),外洋黄居禧寄潮汕岳母大人

139.中华民国卅八年(1949)四月十八日,外洋梅寄潮汕母亲大人

140.己(1949)六月初七日,外洋长丰寄潮汕继豪族侄台

141.民国三十八年(1949)八月初二日,外洋郑万豪寄潮汕慈亲大人

142.民卅八年(1949)八月三日,外洋陈亨发寄潮汕朝居宗侄台

143.旧历闰七月初九日、九月一号(1949),外洋郑炳存、郑惠英寄潮汕细姨母大人

144.九月十日(民国),外洋省斌寄潮汕克能侄

145.(民国)外洋晓澄寄潮汕大(姊)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潮汕侨批书法

146.庚寅年(1950)元月初九日,外洋父寄潮汕茂鉴吾儿

147.一九五〇年元月卅日,叻强兴寄潮安南桂张君远吾儿

148.庚寅(1950)三月初九日,外洋父寄潮汕茂鉴吾儿

149.阴历四月初十日(1950),麻坡郑裕潮寄潮安南桂乡家慈亲大人

150.六月初六日、七月廿日(1950),叻宋树钊寄澄邑下蓬英弟

151.(约1950)〔叻宋树钊〕寄〔澄邑下蓬〕英弟

152.六月十一日(1950),叻廖仕禄寄潮安大寨家慈亲大人

153.阴历七月廿六日(1950),麻坡郑裕潮寄潮安县南桂乡家慈亲大人

154.庚年(1950)十一月初四日,外洋黄居禧寄潮汕岳母大人

155.庚年(1950)十一月初八日,外洋姆寄潮汕二婶

156.庚(1951)十二月初九日,柔佛吴正标寄潮安鹳巢乡李再赐先生

157.三月十二日、二月初五日(1951),叻宋树钊寄汀(澄)邑下蓬家慈亲大人

158.一九五一四月六日,外洋宝泉寄潮汕戊谦兄

159.辛(1951)五月初三日,外洋强兴寄潮汕御卿贤妻

160.辛(1952)十二月十九日,香高永绵寄澄海县上华区高永彭先生

161.壬(1952)六月十五日,星[新加坡]宋璧初寄澄邑樟林宋南梅先生

162.一九五三年元月廿八日,叻坡陈镜海寄潮汕妙姿姻姊、家国姻弟

163.癸(1953)三月初七日,越姚丁南寄潮安南桂区家慈亲大人

164.一九五三年三月初九日,叻坡陈镜海寄潮汕家国姻弟、妙姿姻姊

165.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廿九日,外洋攀河寄潮汕慈亲大人

166.一九五四年元月十五日,叻陈禅兰寄潮安秋溪陈炎梅先生

167.一九五四年二月初六日,叻廖仕泉寄潮安第七区家慈亲大人

168.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十日,叻张乾兴寄潮安西洋乡张君远吾儿

169.旧完月(十二月)十八日(1955),外洋锦邓寄潮汕锦娥吾姊;甲午年(1955)完月(十二月)十八日,外洋瑞香寄潮汕姑母大人

170.55年5月1日,外洋木辉寄潮汕慈亲大人

171.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外洋御泰寄潮汕岳母大人

172.一九五六年元月廿四日,外洋潘贤伟寄潮汕树荣

173.一九五六年丙申四月廿八日,叻谢琴音寄潮安鹳巢乡李再赐先生

174.1957年7月28日,外洋正贤、遂芯寄潮汕岳母大人

175.一九五七年,叻郑奕江寄汕头华侨中学校郑万里吾儿

176.一九五八年三月五日,外洋黄居禧寄潮汕岳母大人

177.一九五八年十月十四日,外洋杰民寄潮汕丘氏吾妻

178.一九五九年元月廿六日,外洋潘贤伟寄潮汕家贤保吾兄

179.己(1959)三月廿九日,叻张旭秋寄潮安南桂郑淑坚先生

180.壬寅年(1962)八月十八日,叻成子梅寄潮汕慈亲大人

181.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廿二日,暹罗[泰国]许金乾寄汀(澄)樟藉乡母亲

182.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三日,陈其岳寄潮安鳌头洋东乡母亲大人

183.甲辰年(1964)十一月十一日,叻陈捷树寄潮安鳌头沈亚嗳荆妻

184.一九六六年一月七日,外洋振海寄潮汕外祖父母大人

185.一九六六年十月十二日,叻陈玩矫寄潮安鳌头乡陈广标先生

186.1967年5月12日,马来亚郑裕潮寄潮安县东凤乡家慈亲大人

187.一九六八年九月八日,外洋振海寄潮汕外祖父母大人

188.1972年1月25日,泰国黄璋发寄潮安秋溪都陈贤进姻兄

189.一九七三年八月廿九日,外洋蓝松江寄潮汕绍浩兄台

190.一九八五年元月廿一日,外洋邢树熙、陈婵珠寄潮汕岳双亲大人

191.己七月初二日(1949后),外洋英锋寄潮汕母亲大人

192.庚九月卅日(1949后),外洋永河寄潮汕佩鸾吾妻

193.庚十一月初六(1949后),外洋孝钦寄潮汕赛兰吾妻

194.辛八月廿日(1949后),叻郭思照寄潮安大黄坑家慈亲大人

195.农元月初八日(1949后),外洋正贤、遂蕊寄潮汕岳母大人

196.元月廿四日(1949后),叻郑璧奎寄潮安南桂家慈亲大人

197.二月初四日(1949后),麻坡郑裕潮寄潮安第五区家慈亲大人

198.二月十七日(1949后),叻张居兴寄潮安南桂张牛牯侄儿

199.四月初四(1949后),外洋丁陈氏寄潮汕家姑大人

200.四月七日(1949后),外洋父寄潮汕利仙、英仙女儿

201.五月初二日(1949后),外洋张运俊寄潮汕绍娟内助

202.五月廿五日(1949后),外洋杨秀兰寄潮汕楚鸿吾儿

203.五月廿九日(1949后),外洋丁陈氏寄潮汕家姑大人

204.农历五月廿九日(1949后),外洋父寄潮汕茂鉴儿

205.六月初六日(1949后),外洋继豪寄潮汕浩基侄儿

206.六月廿七日(1949后),叻杨秀兰寄潮安东凤乡陈楚鸿吾儿

207.七月十三日(1949后),外洋永绵寄潮汕母亲大人

208.八月廿日(1949后),叻陈碧心寄澄邑隆都潘舜良女儿

209.十一月二日(1949后),外洋陈和武寄潮汕李氏荆妻

210.十一月廿二(1949后),香蔡得钦寄潮安登隆都蔡永钦先生

211.十一月廿七日(1949后),外洋巧仙寄潮汕双亲大人

212.农历十二月十二日(1949后),暹黄丙权寄澄属南砂乡林宅岳母大人

213.(1949后)外洋张茂□寄潮汕祖母大人

附录一 从侨批看华侨的谋生轨迹与历史贡献

附录二 浅论侨批书写格式与礼貌用语

附录三 侨批书法艺术及其蕴含意义

附录四 读张美生《潮汕侨批书法荟萃》(七言古风)

参考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