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总目录
季羡林谈国学(精装珍藏版)
目录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第一辑 国学漫谈
国学漫谈
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国外中国学研究
中国文化的内涵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对国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21世纪国学研究瞻望
第二辑 寻根漫谈
寻根漫谈
中国姓氏文化
中国楹联
成语和典故
漫谈皇帝
漫谈古书今译
漫谈竹枝词
老子在欧洲
《儒林外史》取材的来源
《论语》与《孙子兵法》
含英咀华 古为今用——就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答记者问
第三辑 雅文化与俗文化
雅文化与俗文化
精华与糟粕
漫话历史题材
漫谈文学作品的阶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东方风俗文化
论书院
关于神韵
文学批评无用论
历史研究断想
中国古史应当重写
建议重写《中国通史》
第四辑 作诗与参禅
作诗与参禅
研究中国文化应该把宗教考虑进来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唐初统治者对宗教的态度
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读书札记
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
跋
季羡林谈人生(精装珍藏版)
目录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第一章 人生漫谈
人生
再谈人生
三论人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不完满才是人生
人生箴言
禅趣人生
人生漫谈
人生小品
缘分与命运
走运与倒霉
世态炎凉
爱情
一
二
三
成功
第二章 做人与处世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与虚伪
做人与处世
牵就与适应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难得糊涂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三思而行
谈孝
谈礼貌
论朋友
论正义
漫谈伦理道德
慈善是道德的积累
漫谈撒谎
一
二
容忍
忘
毁誉
坏人
傻瓜
隔膜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一、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形势
二、人的天性或本能
三、道德问题
四、修养与实践问题
公德(一)
公德(二)
公德(三)
公德(四)
第三章 我们面对的现实
论压力
论恐惧
我们面对的现实
生活的现实
学术研究的现实
论博士
论教授
衣着的款式
漫谈消费
论包装
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再论包装
论“据理力争”
论怪论
思想家与哲学家
真理愈辨愈明吗?
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一切问题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中餐与西餐
我的怀旧观
我的座右铭
座右铭(老年时期)
我的美人观
我害怕“天才”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一寸光阴不可轻
时间
目中无人
第四辑 谈老年
谈老
老年
老年谈老
谈老年(一)
谈老年(二)
谈老年(三)
老年十忌
一忌:说话太多
二忌:倚老卖老
三忌:思想僵化
四忌:不服老
五忌:无所事事
六忌:提当年勇
七忌:自我封闭
八忌:叹老嗟贫
九忌:老想到死
十忌:愤世嫉俗
再谈老年
老年四“得”
赞“代沟”
老少之间
老马识途
谈所谓“老龄化社会”
养生无术是有术
长寿之道
长生不老
漫谈“再少”问题—向普天下老年人祝贺春节
第五章 希望在你们身上
新年述怀
八十述怀
新年抒怀
虎年抒怀
梦游21世纪
千禧感言
迎新怀旧—21世纪第一个元旦感怀
新世纪新千年寄语
九十述怀
九三述怀
狗年元旦抒怀
九十五岁初度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希望21世纪家庭更美好
希望在你们身上
跋
风风雨雨一百年(精装珍藏版)
目录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壹 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
我的中学时代
初中时期
高中时代
报考大学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1930—1932年的简略回顾
寸草心
大奶奶
我的母亲
我的婶母
我的妻子
我的家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校长
教员
上课
我同学生的关系
我同校长的关系
我的苦闷
我亲眼看到的一幕滑稽剧
天赐良机
贰 十年回顾
进入哥廷根大学
学习吐火罗文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十年回顾
黎明之前
遥远的怀念
叁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我和北大
怀念西府海棠
梦萦水木清华
纪念一位德国学者西克灵教授
回忆陈寅恪先生
忆恩师董秋芳先生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肆 我和书
我和书
我的书斋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我最喜爱的书
推荐十种书
《留德十年》楔子
《牛棚杂忆》缘起
《清华园日记》引言
伍 在病中
大放光明
在病中
早期历史
西苑医院
西苑二进宫
西苑三进宫
张衡插曲
艰苦挣扎
301医院
皮肤科群星谱
两次大会诊
301英雄小聚义
死的浮想
皮癌的威胁
奇迹的出现
院领导给我留下的印象
病房里的日常生活
第三次大会诊
简短的评估
反躬自省
辞“国学大师”
辞学界(术)泰斗
辞“国宝”
对未来的悬思
回家
三进宫
笑着走
陆 我的学术总结
我是怎样研究起梵文来的
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
我和外国文学
我和外国语言
我的学术总结
一、本书的写法
二、我的学术研究的特点
三、我的研究范围
四、学术研究发展的轨迹—由考证到兼顾义理
五、我的义理
六、一些具体的想法
七、重视文化交流
八、佛教梵语研究
九、吐火罗文
十、《糖史》
十一、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
十二、搜集资料必须有竭泽而渔的气魄
十三、我的考证
十四、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十五、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十六、满招损,谦受益
十七、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十八、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
十九、必须中西兼通、中西结合,地上文献与地下考古资料相结合
二十、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
柒 我的人生感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做人与处世
我们面对的现实
一、生活的现实
二、学术研究的现实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一、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形势
二、人的天性或本能
三、道德问题
四、修养与实践问题
我的座右铭
老年谈老
长寿之道
我的人生感悟
九十述怀
九三述怀
九十五岁初度
封笔问题
在“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表彰大会上的书面发言
跋
彼岸印迹(精装珍藏版)
目录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第一章 辗转出国路
楔子
留学热
天赐良机
在北平的准备工作
满洲车上
在哈尔滨
过西伯利亚
在赤都
初抵柏林
第二章 哥廷根求学
哥廷根
道路终于找到了
怀念母亲
二年生活
汉学研究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完成学业尝试回国
大轰炸
在饥饿地狱中
山中逸趣
烽火连八岁 家书抵亿金
学习吐火罗文
纳粹的末日——美国兵入城
盟国
优胜记略
第三章 异国的人们
章用一家
我的老师们
我的女房东
反希特勒的人们
伯恩克(Boehncke)一家
迈耶(Meyer)一家
留在德国的中国人
第四章 漫漫归国路
别哥廷根
赴瑞士
在弗里堡(Fribourg)
同使馆的斗争
从瑞士到法国马赛
船上生活
西贡二月
从西贡到香港
回到祖国的怀抱
余音袅袅
第五章 印度风情
楔子
初抵德里
在德里大学和尼赫鲁大学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难忘的一家人
孟买,历史的见证
一个抱小孩子的印度人
佛教圣迹巡礼
回到历史中去
深夜来访的客人
海得拉巴
天雨曼陀罗——记加尔各答
国际大学
别印度
跋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精装珍藏版)
目录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我写我
我的童年
我的小学和中学
小引
回忆一师附小
回忆新育小学
我们的校舍
教员和职员
我的学习和生活
学习的一般情况
我的性格
回家路上
看捆猪
看杀人
马市
九月九庙会
看戏
学英文
国文竞赛
一次失败的“造反”
偷看小说
蚂蚱进城
想念母亲
回忆正谊中学
杜老师
郑又桥老师
徐金台老师
鞠思敏先生
尚实英文学社
回忆北园山大附中
教员队伍
我们的校舍
学校管理和学生生活
我的生活和学习
回忆济南高中
校舍
教员和职员
我的学习和生活
荣誉感继续作美
要革命
上国文课
学生对外打群架
毕业旅行筹款晚会
结语
报考大学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受用终生的两门课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校长
教员
我同学生的关系
我同校长的关系
我的苦闷
我亲眼看到的一幕滑稽剧
天赐良机
师生之间
进入哥廷根大学
十年回顾
回到祖国
1946—1949年
思想斗争
终于找到了出路
出路的表现
1950—1956年
陷入会议的旋涡中
对1949年再做一点补充
批判的狂潮汹涌澎湃
我的学术研究
1957—1965年
政治运动
我的学术研究
1966—1977年
1978—1993年
政治环境
我的学术研究
入党一年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我看北大
我和北大
我的家
二月兰
还乡记
临清县招待所
聊城师范学院
五样松抒情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跋
悼念忆:师友回忆录(精装珍藏版)
目录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第一辑 我的先生们
纪念一位德国学者西克灵教授
西谛先生
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悼念朱光潜先生
为胡适说几句话
回忆吴宓先生
忆念胡也频先生
晚节善终 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回忆陈寅恪先生
扫傅斯年先生墓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对陈寅恪先生的一点新认识
忆恩师董秋芳先生
寅恪先生二三事
临财不苟得
备课
不请假
追忆哈隆教授
第二辑 同学少年
忆章用
怀念衍梁
怀念乔木
悼组缃
追忆李长之
悼念周一良
忆念张天麟
第三辑 老友飘零
悼念曹老
悼念姜椿芳同志
悼许国璋先生
悼念邓广铭先生
悼念赵朴老
忆老友于道泉
痛悼钟敬文先生
痛悼克家
第四辑 回首士林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回忆梁实秋先生
悼念沈从文先生
诗人兼学者的冯至(君培)先生
寿作人
也谈叶公超先生二三事
郎静山先生
我眼中的张中行
回忆汤用彤先生
赵元任先生
跋
牛棚杂忆(精装珍藏版)
目录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缘起
从社教运动谈起
对号入座
快活半年
自己跳出来
抄家
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
千钧一发
劳改的初级阶段
大批斗
太平庄
自己亲手搭起牛棚
牛棚生活(一)
(一)正名
(二)我们的住处
(三)日常生活
(四)晚间训话
(五)离奇的规定
牛棚生活(二)
(六)设置特务
(七)应付外调
(八)连续批斗
(九)1968年6月18日大批斗
(十)棚中花絮
牛棚生活(三)
(十一)特别雅座
(十二)特别班
(十三)东语系一个印尼语的教员
(十四)自暴自弃
(十五)“折磨论”的小结
牛棚转移
半解放
完全解放
翻译《罗摩衍那》
一个小插曲
一幕闹剧
我的恢复组织生活
余思或反思
后记
跋
一生的远行(精装珍藏版)
目录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欧游散记
去故国
表的喜剧
听诗
忆日内瓦
重返哥廷根
非洲之行
科纳克里的红豆
马里的芒果城
巴马科之夜
战斗吧,非洲!
下瀛洲
游唐大招提寺
下瀛洲
日本人之心
诗仙堂
箱根
尼泊尔随笔
飞越珠穆朗玛峰
加德满都的狗
乌鸦和鸽子
雾
神牛
游巴德冈故宫和哈奴曼多卡宫
游兽主(Paśupati)大庙
望雪山—游图利凯尔
别加德满都
曼谷行
小引
初抵曼谷
报德善堂与大峰祖师
帕塔亚
一只小猴
奇石馆
延边行
小引
我在延吉吃的第一顿饭
延吉风情
美人松
后记
观天池
台游随笔
楔子
初抵台北
台北街头小景
血浓于水
法鼓山
义工
佛山心影
楔子
暨南大学
到了佛山
佛山街头小景
佛山陶瓷厂
西樵山
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
南国桃园
石景宜艺术馆
尾声
跋
红(精装珍藏版)
目录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第一辑 物喜
海棠花
枸杞树
荷之韵
芝兰之室
从南极带来的植物
喜雨
听雨
听雨
火车上观日出
黄色的军衣
咪咪二世
兔子
第二辑 像一个春宵的轻梦
晨趣
黄昏
梦萦红楼
黎明前的北京
清塘荷韵
春色满寰中
汉城忆燕园
燕园盛夏
春归燕园
春城忆广田
大觉寺
星光的海洋
登蓬莱阁
回忆
寂寞
年
第三辑 寻梦
母与子
寻梦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红
老人
三个小女孩
忆念荷姐
我的第一位老师
两个小孩子
附:关于《两个小孩子》的一点纠正
医学士
第四辑 同声相求
夜会(书评)
观剧
文明人的公理
同声相求——参加印度蚁垤国际诗歌节有感
海上世界
我看中国文化书院
我与《世界文学》
我和《大公报》
我和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与百花
第五辑 忆旧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我爱北京
北京忆旧
一座精美绝伦的汉白玉雕像——一个幻影
兔年万福
故乡行
楔子
在车厢中
盛大的欢迎
官庄扫墓
临清的宴会
祝寿大会
祝寿晚会
环游临清市
发思古之幽情
跋
赋得永久的悔
目录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第一辑 难忘这些人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
在兄弟们中间
爽朗的笑声
朵朵葵花向太阳
难忘的一家人
我和济南
一个影子似的孩子
室伏佑厚先生一家
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吴雨僧(宓)先生
两个乞丐
哭冯至先生
赋得永久的悔
寸草心
小引
大奶奶
我的母亲
我的婶母
忆念宁朝秀大叔
元旦思母
第二辑 留得春光过四时
香橼
春满燕园
马缨花
夹竹桃
一朵红色石竹花
处处花开夹竹桃
五色梅
槐花
神奇的丝瓜
石榴花
喜鹊窝
老猫
一条老狗
第三辑 遥远的怀念
别稻香楼
重过仰光
忆日内瓦
歌唱塔什干
写作《春归燕园》的前前后后
遥远的怀念
怀念西府海棠
重返哥廷根
梦萦未名湖
梦萦水木清华
月是故乡明
野火
幽径悲剧
园花寂寞红
人间自有真情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天上人间
当时只道是寻常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跋
读书·治学·写作(精装珍藏本)
目录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第一辑 读书
开卷有益
我最喜爱的书
一、司马迁的《史记》
二、《世说新语》
三、陶渊明的诗
四、李白的诗
五、杜甫的诗
六、南唐后主李煜的词
七、苏轼的诗文词
八、纳兰性德的词
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十、曹雪芹的《红楼梦》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坐拥书城意未足
我的书斋
推荐十种书
一、《红楼梦》
二、《世说新语》
三、《儒林外史》
四、李义山的诗
五、李后主的词
六、《史记》
七、陈寅恪的《寒柳堂集》
八、陈寅恪的《金明馆丛稿》
九、德国亨利希·吕德斯的《印度语文学》(Philologica Indica)
十、德国西克(E.Sieg)、西克灵(W.Siegling)和舒尔茨(W.Schulze)的《吐火罗语法》(Tocharische Grammatik)
藏书与读书
我和北大图书馆
我和外国文学
漫谈散文
我对散文的认识
散文的两大类
中国散文与世界散文
1994年我常读的一本书——《陈寅恪诗集》
读朱自清《背影》
我读《蒙田随笔》
我和东坡词
第二辑 治学
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
我的学术研究的特点和范围
我和外国语言
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
如何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必须有“竭泽而渔”的气魄
如何利用时间
才、学、识
理论
知识面
外语
汉语
把学术还给人民大众
关于义理、文章与考证
谈义理
说文章
论考证
学术研究发展的轨迹——由考证到兼顾义理
为考证辩诬
再谈考证
我的考证
我的义理
一些具体的想法
关于汉语语法的研究
中国通史必须重写
中国文学史必须重写
美学研究的根本转型
文艺理论在国际上“失语”问题
广通声气博采众长
“模糊”“分析”与“综合”
先谈“模糊”
再谈“分析”
最后谈“综合”
谈翻译
论重译
著者和译者
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
汉语与外语
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情况
我对出国留学的看法
语言,特别是外语的功能
翻译的危机
学习哪一种外语
怎样学习外国语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
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站在学术新潮流的前面
陈寅恪先生的治学方法
中国的考据学
德国的考据学
中国文化的内涵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
文化与气节
爱国主义
陈寅恪先生一家三代的爱国主义
胡适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治学方法
作为学者的胡适
作为思想家的胡适
第三辑 写作
作文
一
二
三
写文章
写日记
文章的题目
我的处女作
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我在小学和中学的写作经历
文以载道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多读一点中外文学作品
多注意“身边琐事”
语言混乱数例
惨淡经营与信手拈来
怎样写散文
语言与文字
谈谈“炼话”
获奖有感
跋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精装珍藏版)
目录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第一辑 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
文化与文明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
东方文化
再谈东方文化
续补
我与东方文化研究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
“天人合一”新解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补充
一、西方科学技术的副作用问题
二、东西方文化融合的问题
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问题
一、雪莱预言工业发展的恶果
二、雪莱开出的药方
三、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四、西方向东方学习
五、两种思维方式
一点补充
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
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
中国青年与现代文明
第二辑 西方不亮东方亮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
文化的产生
文化的交流
文化的体系
两大文化体系
两大文化体系的同与异
对东方文化的看法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河西河东行将易位
人类文化发展的前途
议论东西方文化的意义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间的盛衰消长问题
西方不亮东方亮
东西文化的互补关系
核心观点
立论的基础:“文化交流论”
东方文化:将再现辉煌
中国的民族性:“思想包袱”与文化“危机”
对儒学的态度:批判与继承
西化问题的侧面观
东学西渐与“东化”
拿来和送去
“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跋
象牙塔日记:精装珍藏版
目录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卷上 清华园日记
引言
自序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卷下 北大日记
1946年9月21日—1947年7月15日
1947年9月2日—1947年10月5日
季羡林谈佛(精装珍藏版)
目录
作者简介
做真实的自己 (代序)
我和佛教研究(1)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一、佛教兴起时印度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
二、当时思想界的情况
三、佛教的起源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
附记:
释迦牟尼(1)
羡林按:
一、释迦牟尼的名字
二、释迦牟尼的家族
三、释迦牟尼出生的时间
四、释迦牟尼的生平
释迦牟尼的少年时代
出家的经过
苦行
成佛
说法
招收弟子
释迦牟尼与国王结交
联络商人
涅槃
五、原始佛教的教义
六、释迦牟尼的说法方式
七、释迦牟尼对社会改革的看法
参考书:
印度佛教的发展与衍变
佛教与外道力量的对比
佛教内部大小乘力量的对比
佛教部派分布的情况
佛教日渐衰微的趋势
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婆达多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佛典中对于提婆达多的论述
三、论述中的矛盾
四、我的看法:几点结论
(一)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思想界的情况
(二)沙门思想体系内部的情况
(三)佛教内部的情况
浮屠与佛(1)
附记:
再谈浮屠与佛
一、“佛”字对音的来源
二、从“浮屠”与“佛”的关系推测佛教
传入中国的途径和时间
(一)《四十二章经》与大月支
(二)《四十二章经》原本语言
(三)支谦等译经的语言问题
(四)几点想法
附记:
法显
一、晋宋时期佛教发展情况
二、法显的生平和活动
幼年时期
西行求法的目的
出发时间
西域行程
在印度的活动
在师子国
浮海东还
回国后的译经活动和卒年
三、结语
法显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一)法显旅行所到之地最多,最远
(二)法显真正到了印度
(三)法显携归翻译的戒律起了作用
(四)法显对大乘教义发展和顿悟学说的兴起起了作用
《法显传》在世界上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中国(1)——两种文化的撞击和吸收
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
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
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
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
关于玄奘
一、玄奘的家世
二、西行求法前在国内的学习准备阶段
三、西行求法的动机
四、在印度的活动
五、回国后的情况
六、在佛教哲学方面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七、翻译印度因明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于《大唐西域记》
先谈第一点。
现在再谈第二点。
现在谈第三点。
最后一点谈一谈实践的问题。
佛教的倒流
补充
跋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