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聚焦:摄影在中国电子书

★   十个主题,启中国摄影史研究的新阶段 随着一系列通史著作的出现,中国摄影史写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著名艺术史家巫鸿教授基于现代学术方法,用十个个案行细致的研究,挖掘中国摄影的多元传统,大大推了中国摄影史研究的深读和广度。 ★   外国摄影师怎么拍“中国”? 清朝末年,美国摄影师米勒拍摄了大量人物肖像,被认为是真实人物的写实照片,而巫鸿教授察觉到了其中的疑,例如:一个贵妇为什么会穿着全套命服去影楼拍照?这套服饰在其他人身上不断出现,又是怎么回事?在这些疑的背后,关系到的是外国摄影师如何利用这些影像,努力将中国纳世界范围的视觉叙事传统。

售       价:¥

纸质售价:¥57.20购买纸书

35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巫鸿

出  版  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01

字       数:17.9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艺术 > 摄影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1839 年诞生,随后*次鸦片战争爆发,这项新发明便随着殖民扩张一起来到中国。从西方旅行家*早的摄影记录始,到“文革”后的实验摄影,摄影在中国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变化,生发出了丰富多元的内涵,或者与瞬息万变的政治社会情势相关,或者表现个人的心灵世界,抑或以此为媒介直与艺术本身对话。   巫鸿教授采用“深描”(thick de*ion)的方法,选取十个极具代表性的个案,探索中国摄影表现的多重历史,在对事实行仔细检验的基础上,他通过对摄影形式、图像、技术和社会语境的研究,结合近距离视觉分析和广泛的跨学科阐释,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摄影师及其作品,掘中国摄影的多元视觉传统,并探讨这些影像如何参与并构成了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br/>【推荐语】<br/>★   十个主题,启中国摄影史研究的新阶段 随着一系列通史著作的出现,中国摄影史写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著名艺术史家巫鸿教授基于现代学术方法,用十个个案行细致的研究,挖掘中国摄影的多元传统,大大推了中国摄影史研究的深读和广度。 ★   外国摄影师怎么拍“中国”? 清朝末年,美国摄影师米勒拍摄了大量人物肖像,被认为是真实人物的写实照片,而巫鸿教授察觉到了其中的疑,例如:一个贵妇为什么会穿着全套命服去影楼拍照?这套服饰在其他人身上不断出现,又是怎么回事?在这些疑的背后,关系到的是外国摄影师如何利用这些影像,努力将中国纳世界范围的视觉叙事传统。 ★   剪辫子:中国人如何看自己? 从普通人的发辫合影留念,到鲁迅等人的“断发像”,直到溥仪决心剪掉自己的辫子,摄影在展现近代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融了中国本身的视觉文化。 ★   中国摄影的未来 1840年代始,摄影就让中国处在全世界的视野之中,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中国艺术家已经可以用更积极的姿态看待摄影和世界,从古代艺术和现实生活中汲取丰富多样的视觉素材,在世界艺术史的图景中做出独有的贡献。<br/>【作者】<br/>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现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本德杰出贡献教授”,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研究与国际交流,策划众多重要展览,包括《瞬间:20世纪末的中国实验艺术》(1998)、《在中国展览实验艺术》(2000)、《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2002)、《过去和未来之间:中国新影像展》(2004)、《关于展览的展览》(2000、2016)、《中国当代摄影40年》(2017)。   代表著作有《武梁祠》《礼仪中的美术》《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重屏》《废墟的故事》《走自己的路》《作品与展场》《荣荣的东村》等。<br/>
目录展开

致谢

引言

第一部分 以影像表现中国与自我

一 创造“中国式”肖像风格:以弥尔顿·米勒为例

照片中的人是谁?

照片反映的是谁的个性?

再造中国肖像风格

作为“程式”的中国肖像风格

二 摄影征服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照片的一部“宏伟影集”

“影集”

香港和广州

战场

北京

尾声:摄影征服中国

三 剪辫子:民族与自我在影像中诞生

历史背景

重塑中国

剪辫前留影

剪辫后留影

尾声:辫子之死

四 关于摄影的摄影:金石声和他的内部空间

第二部分 重访多元视觉传统

五 寻觅仙山:中国山水摄影的美学和源流

创造仙山

图绘仙山

拍摄黄山

六 “老照片热”与当代艺术:精英与流行文化的协商

“老照片热”和《老照片》丛刊

照片 / 文本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老照片

结论

第三部分 摄影当代性的建构

七 莫毅:一个城市民俗学者

背景

《街道的表情》

城市的表演

《我居住地的风景》

八 刘铮和他的《国人》

中国的戴安·阿勃丝

《国人》

残疾人与蒙羞者的图像

死亡将之合为一体

死亡的过程与结果

九 荣荣:废墟中的自传

北京东村

逃离

重返现在

废墟照片

婚纱

十 缪晓春的时空之旅

出洋与归国

与传统和社会的协商

《虚拟最后审判》

内部视点

外部视点

作为表演的视觉转译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