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3.00购买纸书

4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王元兰、邓斌 主编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5-01

字       数:31.5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自然科学 > 化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在*版基础上行修订。本书是根据高等院校教学要求,本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对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教学内容行适当地删选、革新和融合,组成了一个全新的教学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分散体系(稀溶液、胶体),化学反应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定量分析概论,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分析,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分析,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法及元素选述等内容。教材各章前均附有学习要求,各章后均附有知识拓展和精选的思考题和习题。为方便教学,本书配套有电子课件,思考题和习题配有电子版参考答案等。<br/>【作者】<br/>王元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化学类课程负责人兼化学教研室主任 教授,1993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1993年7月至今任教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化学教研室,从事大学化学教学与科研工作,2004年硕士毕业于中南林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8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专业。先后担任无机化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绿色化学与技术等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工作。2006始担任化学类课程负责人兼化学教研室主任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的课题有林业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重项目1项、林业科技大学青年基金一般项目2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人才引项目1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改项目4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及湖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1项,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校级《仪器分析》精品课程及参加《无机及分析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br/>
目录展开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论

第1章 分散系统

本章学习要求

1.1 分散系统及其分类

1.1.1 分散系统的概念

1.1.2 分散系统的分类

1.2 溶液

1.2.1 溶液的概念

1.2.2 溶液的浓度

1.3 稀溶液的依数性

1.3.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1.3.2 溶液的沸点升高

1.3.3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1.3.4 溶液的渗透压

1.3.5 稀溶液依数性的应用

1.4 电解质溶液

1.4.1 电解质溶液依数性的偏差

1.4.2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1.4.3 活度

1.4.4 离子强度(I)

1.5 胶体溶液

1.5.1 分散度和比表面

1.5.2 表面能

1.5.3 吸附作用

1.5.4 溶胶的性质

1.5.5 溶胶粒子带电的原因

1.5.6 胶团结构

1.5.7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1.5.8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1.6 表面活性物质和乳浊液

1.6.1 表面活性物质

1.6.2 乳浊液

知识拓展

什么是胶体金?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化学反应基本理论

本章学习要求

2.1 化学热力学

2.1.1 基本概念

2.1.2 化学反应热

2.1.3 热化学

2.1.4 热化学方程式

2.1.5 标准摩尔生成焓

2.1.6 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2.2 化学反应的方向

2.2.1 自发过程

2.2.2 混乱度和熵

2.2.3 化学反应的熵变

2.2.4 吉布斯函数与化学反应的方向

2.2.5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

2.3 化学动力学

2.3.1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表示方法

2.3.2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2.3.3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2.4 化学平衡

2.4.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2.4.2 平衡常数

2.4.3 多重平衡规则

2.4.4 化学平衡的移动

知识拓展

化学动力学与治疗药物监测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物质结构基础

本章学习要求

3.1 原子的结构

3.1.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模型

3.1.2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3.1.3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3.1.4 原子轨道和波函数

3.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3.2.1 四个量子数

3.2.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2.3 元素周期律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3.3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3.3.1 原子半径(rA)

3.3.2 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

3.3.3 电负性

3.3.4 价电子和价电子层结构

3.4 化学键

3.4.1 离子键

3.4.2 价键理论

3.5 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

3.5.1 杂化轨道理论要点

3.5.2 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空间构型

3.5.3 分子轨道理论

3.6 分子间力和氢键

3.6.1 分子的极性

3.6.2 分子间作用力

3.6.3 氢键

知识拓展

晶体结构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分析化学概论

本章学习要求

4.1 分析化学概述

4.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4.1.2 分析方法的分类

4.1.3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4.1.4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4.2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4.2.1 真值

4.2.2 误差的来源及分类

4.2.3 误差的表示方法

4.2.4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4.2.5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4.2.6 置信度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4.3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4.3.1 有效数字

4.3.2 有效数字的修约

4.3.3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4.4 滴定分析

4.4.1 滴定分析概述

4.4.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4.4.3 滴定反应的条件

4.4.4 滴定方式

4.4.5 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4.4.6 滴定分析的计算

知识拓展

微型全分析系统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本章学习要求

5.1 酸碱质子理论

5.1.1 酸碱定义

5.1.2 酸碱的共轭关系和共轭酸碱对

5.1.3 酸碱反应的实质

5.1.4 水的离子积和pH

5.1.5 酸碱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和酸碱的解离常数

5.1.6 共轭酸碱对中和的关系

5.2 酸碱平衡

5.2.1 溶液中酸碱平衡的处理方法

5.2.2 溶液中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2.3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5.3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计算

5.3.1 酸碱溶液中pH的计算

5.3.2 水溶液中酸碱组分不同型体的分布

5.4 缓冲溶液

5.4.1 缓冲作用原理

5.4.2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5.4.3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5.4.4 缓冲溶液的配制和应用

5.5 酸碱指示剂

5.5.1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5.5.2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5.5.3 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主要因素

5.5.4 混合指示剂

5.6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6.1 强酸与强碱的相互滴定

5.6.2 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

5.6.3 多元酸和多元碱的滴定

5.7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5.7.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5.7.2 应用实例

知识拓展

酸碱平衡与身体健康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本章学习要求

6.1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及溶度积规则

6.1.1 溶度积常数

6.1.2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6.1.3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6.1.4 溶度积规则

6.2 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6.2.1 沉淀的生成

6.2.2 分步沉淀

6.2.3 沉淀的溶解

6.2.4 沉淀的转化

*6.3 沉淀滴定法

6.3.1 沉淀滴定法概述

6.3.2 莫尔法——用铬酸钾作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的银量法

6.3.3 佛尔哈德法——用铁铵矾[NH4Fe(SO4)2·12H2O]作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的银量法

6.3.4 法扬司法——用吸附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的银量法

6.3.5 银量法应用示例

6.3.6 沉淀滴定结果计算

*6.4 重量分析法

6.4.1 沉淀重量分析法概述

6.4.2 影响沉淀的因素

6.4.3 沉淀条件的选择

6.4.4 沉淀的过滤与洗涤

6.4.5 沉淀的烘干或灼烧

6.4.6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知识拓展

痕量组分的富集——混晶共沉淀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学习要求

7.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7.1.1 配位键

7.1.2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7.1.3 配合物的组成

7.1.4 配合物的化学式和命名

7.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7.2.1 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7.2.2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7.2.3 外轨型和内轨型配合物

7.3 配位平衡

7.3.1 配合物的平衡常数

7.3.2 配位平衡的移动

7.4 螯合物

7.4.1 螯合物

7.4.2 螯合物的稳定性

7.4.3 螯合物的应用

7.5 EDTA的性质

7.5.1 EDTA的解离平衡

7.5.2 影响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7.5.3 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7.6 金属指示剂

7.6.1 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7.6.2 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7.6.3 金属指示剂的选择

7.6.4 金属指示剂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7.7 配位滴定法

7.7.1 配位滴定曲线

7.7.2 准确滴定某一金属的条件

7.7.3 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和酸效应曲线

7.8 配位滴定法的分类及干扰离子的消除

7.8.1 配位滴定法的分类

7.8.2 滴定干扰的消除

7.9 配位滴定的应用

7.9.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7.9.2 应用实例

知识拓展

配合物在生化、医药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本章学习要求

8.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8.1.1 氧化数

8.1.2 氧化还原反应

8.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8.2.1 氧化数法

8.2.2 离子-电子法

8.3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8.3.1 原电池和氧化还原反应

8.3.2 电极、电对和原电池符号

8.3.3 电极电势

8.4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8.4.1 能斯特方程

8.4.2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8.5 电极电势的应用

8.5.1 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8.5.2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8.5.3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8.5.4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限度

8.5.5 测定某些化学平衡常数

8.6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8.6.1 元素电势图

8.6.2 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8.7 氧化还原滴定法

8.7.1 概述

8.7.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8.7.3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8.8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8.8.1 高锰酸钾法

8.8.2 重铬酸钾法

8.8.3 碘量法

知识拓展

纸电池:绿色能源新兵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 电势分析法

本章学习要求

9.1 电势分析法概述

9.1.1 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9.1.2 电势分析法的特点

9.1.3 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

9.2 电势分析法的应用

9.2.1 溶液pH的测定

9.2.2 其他离子活度(浓度)的测定

9.3 电势滴定法

9.3.1 电势滴定法的原理

9.3.2 电势滴定法终点的确定

9.3.3 电势滴定法的应用

知识拓展

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电极

思考题与习题

第10章 分光光度法

本章学习要求

10.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0.1.1 电磁波谱

10.1.2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0.1.3 吸收曲线

10.1.4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10.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0.2.1 朗伯-比尔定律

10.2.2 吸光系数和摩尔吸光系数

10.2.3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

10.3 分光光度计

10.3.1 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10.3.2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0.4 分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10.4.1 显色反应及其条件的选择

10.4.2 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10.4.3 参比溶液的选择

10.4.4 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10.5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10.5.1 单组分的测定

10.5.2 多组分定量方法

10.5.3 示差分光光度法

知识拓展

吸光光度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11章 元素选述

本章学习要求

11.1s区元素

11.1.1 氢

11.1.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1.2p区元素

11.2.1 硼族元素

11.2.2 碳族元素

11.2.3 氮族元素

11.2.4 氧族元素

11.2.5 卤素

11.3 d区元素

11.3.1 过渡元素的通性

11.3.2 铬副族

11.3.3 锰副族

11.3.4 铁系元素

11.4 ds区元素

11.4.1 铜族元素

11.4.2 锌族元素

知识拓展

含镉及含汞废水的处理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

附录1 基本物理常数表

附录2 单位换算

附录3 一些物质的标准生成焓、标准生成Gibbs函数和标准熵(298.15K)

附录4 一些水合离子的标准生成焓、标准生成Gibbs函数和标准熵

附录5 难溶化合物溶度积(298.15K)

附录6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附录7 金属离子与氨羧螯合剂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附录8 标准电极电势表(298.15K)

附录9 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势(298.15K)

附录10 分子量表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