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医气化结构理论——道、天地、阴阳电子书

北京中医大学徐安龙说:本书正是以《道德经》《易经》为背景,以《黄帝内经》为依托,再结合《伤寒杂病论》以生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医的根脉、主线、原则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本书提出:气化是认识生命的关键,道和天地为生命的根源,阴阳为生命展的模式,天人一气而同构为生命的实质,精气神为生命本天、应天、通天的表达。本书将现行中医基本理论的源头,由阴阳五行一步前推到道与天地,对于认识生命、认识中医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自信不能狂妄自大,以中医为主不是排斥现代科学,而是更加需要我们以古代先贤为榜样,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研究和发展中医,赋予中医以新时代相对应的形式。同时,从现代西方社会各方面发展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和瓶颈看,特别是从医学上的问题看,现代科学和社会都急需从东方文明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以丰富其内涵和增加其源动力。此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太平”。

售       价:¥

纸质售价:¥37.90购买纸书

230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7.5

作       者:王朝阳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2-01

字       数:23.1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以《道德经》、《易经》为背景,以《黄帝内经》为对象,探讨生命的由来、终始、本质; 以道、天地、阴阳为主线,对中医理论的框架行全面重构,并以之指导中医临床实践。<br/>【推荐语】<br/>北京中医大学徐安龙说:本书正是以《道德经》《易经》为背景,以《黄帝内经》为依托,再结合《伤寒杂病论》以生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医的根脉、主线、原则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本书提出:气化是认识生命的关键,道和天地为生命的根源,阴阳为生命展的模式,天人一气而同构为生命的实质,精气神为生命本天、应天、通天的表达。本书将现行中医基本理论的源头,由阴阳五行一步前推到道与天地,对于认识生命、认识中医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自信不能狂妄自大,以中医为主不是排斥现代科学,而是更加需要我们以古代先贤为榜样,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研究和发展中医,赋予中医以新时代相对应的形式。同时,从现代西方社会各方面发展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和瓶颈看,特别是从医学上的问题看,现代科学和社会都急需从东方文明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以丰富其内涵和增加其源动力。此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太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访问学者敬天林说:王朝阳教授在书中,对中医学的许多概念、范畴,从气化结构的角度作了阐释;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的主线及其相互关系,对涉及中医基础理论的若干问题都谈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这对探求真理、研究学问、繁荣学术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王朝阳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 89 级毕业生。从医从教 20 多年以来,专注于专业,倾心于学问,钟情于临床。正如王教授在“自序”中所说:在做好教学、临床工作中,“白云先生”“刘老渡舟、赵老绍琴、胡老希恕诸前辈”“皆为楷模”;王教授的父亲王端义,师从著名中医学家程门雪先生,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届毕业生,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内科、针灸科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王端义教授从事头皮针临床与教学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头皮针治疗学》《头针运动疗法》在原来的国际标准基础上又有所改和增益,特别是把头皮针疗法与运动针法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头皮针运动疗法,将头皮针治疗技术提高到了新水平。王教授说:“父亲虽为国内著名头针专家,但一生淡泊名利,勤恳工作,为自己做人做事做学问树立了榜样。” <br/>【作者】<br/>王朝阳,男,47岁,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儿科大学荣誉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出身于医学世家,全面继承父亲王端义教授的“运动头针疗法”,在临床中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师从于蒲辅周先生(周恩来总理之保健医)的亲传弟子、广安门医院薛伯寿教授,对热病、妇科、儿科、老年病、肿瘤及内科杂病的治疗皆有很深的体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跟随白广远先生修习太极拳二十年。<br/>
目录展开

徐序

敬序

自序一

自序二

绪言

一、《黄帝内经》中的中医理论主线

(一)《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理论与临床的互证

(二)道—天地—阴阳为中医理论的唯一主线

(三)人体解剖结构与气化结构

(四)人生于地,悬命于天

(五)精气神与形

二、如何研读中医经典

(一)回归经典

(二)本于天地,参透阴阳

(三)避免流散无穷

(四)认识到中医的局限性

三、中医成才之要

(一)认知角度之要在于察同

(二)遵道而归宗

(三)立志而守真

结 语

第一章 天地

第一节 天地与人

一、先秦两汉时期的哲学特点

二、同源、同构、互感

三、天地立极,人化于中

第二节 天地之别,阴阳之要

一、天尊地卑

二、天地之别,阴阳之要

三、四气调神,生气通天

四、重天,重精气,重心肾

五、天人相应的节律性

第三节 天地气化模式在人体气化结构中的体现

一、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

二、天地之气、天地之位、天地之性

三、气化结构中天、地、人三部的体现

第四节 天地之性是经络、脏腑最根本的属性

一、经络、脏腑天地之性总论

二、脏腑天地识

三、经络天地识

第五节 《黄帝内经》前九篇的展开顺序

一、前三篇言天

二、中三篇言天与地

三、后三篇统论人

四、总论

第二章 阴阳

第一节 两仪

第二节 四象

一、天道四象与人道四象

二、六节中心肺肝肾四脏的关系

第三节 从四象到六节

一、五行

二、从四象到五行再到六节

三、人体内两类不同的气化结构

四、阳明与厥阴

五、三阴三阳生命模式的说明

第四节 《内经》与《伤寒论》中六节专论

一、六节简论

二、《六节藏象论》中脏腑性质的分类方式

三、《内经》中三阴三阳的论述

四、《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构架的特点

第三章 脏气流转

第一节 五脏气化之本位和流转之位

一、人体五脏气化本位

二、脏气随天气而动的流转之位

第二节 脏气流转之因

一、生气通天

二、天地脏腑

第三节 中医血气运行的方式和精气化生的途径

一、现代医学的体循环、肺循环在中医中的认识

二、生精在肝

第四章 五行学说的两种模式

第一节 两种五行观

第二节 河图天地五行观

一、四方与中央

二、河图天地五行观

三、五行本义

四、生命的天地时空观

第三节 《内经》中的河图天地五行观

一、《内经》中的天地观

二、脾不得独主于时与脾为孤脏

三、《素问·刺禁论》中的一段重要论述

四、《内经》中生克制化五行观

第四节 《伤寒论》中的五行观

一、河图天地五行观

二、生克五行观

三、论火生土

第五章 气与位的统一 —— 兼论经络与脏腑的关系

第一节 人体天地阴阳符号学

一、人体天地阴阳符号学是气与位统一的必然

二、人体中的两种结构

第二节 经络与脏腑

一、经络与脏腑之异同

二、《伤寒论》的六经是经络、脏腑统一的六经

三、现行中医理论中关于经络与脏腑认识上的误区

第三节 两种三因学说的不同认识

一、人体气化结构的层次

二、《金匮要略》中的三因学说

三、陈无择的三因学说

第六章 精气神

第一节 先后天与精气神

一、先后天之论

二、精气神的先后天

三、有关先后天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二节 同构与精气神

一、精真与信

二、玄、神与气

三、精神与气形

第三节 先后天精气神之治

一、先天无补

二、后天调平

三、养生之要

四、生命大旨

第四节 关于营卫的几个重点概念和关系的厘清

一、营卫与血、津液汗、五脏阴精的关系

二、营气、卫气的功能与循行分布

三、营卫之要

四、从《岁露论》看卫气在体内流注的规律

五、《内经》中营卫失常疾病的分析

第五节 阴精阳气之要

一、负阴抱阳

二、阴精阳气之间,以阴精为本

第六节 从一生的生命周期跨度看生命之演变

一、余气

二、生命的演变过程

第七节 生命活动的本质、模式、目的和展开

一、生命的模式、展开的方式和主线

二、人之命在天不在人,人之运在人不在天

第八节 虚劳病分析及小建中汤气化解释

一、虚劳病释义

二、小建中汤气化解

三、风消与消渴

后记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