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我学针方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25.00购买纸书

55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7

作       者:王红伟,谢新才,王贵春

出  版  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0-01

字       数:24.4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王红伟、谢新才、王贵春编写的《国医大师贺普 仁教我学针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贺普仁教授从 医近七十年首度公的秘籍,贺老不轻传的行针要 、常用的经外奇穴和经验穴,贺老擅用的透穴、成方 心悟、经验特效穴以及经典针灸名*选穴法。下篇为 验案撷英,临床医案以病为纲。具体介绍针灸治疗的 临床表现、望诊、证属、治则、取穴、操作方法,做 到一目了然,易于掌握,可作为针灸临床、科研的参 考。
目录展开

版权页

作者简介

周 序

王 序

王 序

前 言

上篇 学术思想、针法针方

第一章 贺普仁教授履历

第二章 国医大师的保健操

1.贺老非常重视眼睛的保护

2.贺老崇尚道法自然的思想

3.贺老对防止衰老的见解

第三章 创立贺氏针灸三通疗法

一、微通法

二、温通法

三、强通法

四、贺氏火针治疗的机制

五、贺氏火针疗法的技巧

第四章 贺普仁教授用针心法

一、见症用穴

二、针方心悟

第五章 针刺手法、穴性

一、八要穴

二、经验特效穴

三、回阳九针

四、八穴配合

五、十二井穴

第六章 贺普仁教授擅用透穴

一、灵活应用透针基本方法

1.平谧阴阳,疏通经络

2.免伤卫气,增强针感

3.疏通经络,上下相接

二、透穴刺法的操作

三、常用透穴

1.头面部常用透刺穴

2.上肢常用透刺穴

3.下肢常用透刺穴

4.腹背部常用透刺穴

四、举例特殊治疗法

第七章 贺普仁教授常用对穴治疗

1.合谷—太冲

2.合谷—内庭

3.足三里—三阴交

4.中脘—内关—足三里

5.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6.膻中—内关

7.命门—委中

8.中脘—天枢

9.天枢—阳陵泉

10.中脘—气海—三阴交

11.中脘—内关

12.足三里—内关

13.足三里—内庭

14.足三里—曲池

15.足三里—太冲

16.足三里—阳陵泉

17.足三里—百会—风府

18.足三里—天突—膻中

19.气海—中极—关元

20.气海—三阴交

21.气海—关元—三阴交

22.气海—阴陵泉

23.气海—足三里

24.气海—气冲—归来—三阴交

25.气海—关元—足三里

26.支沟—阳陵泉

27.鱼际—太溪

28.大椎—肩髃

29.涌泉—劳宫

30.魄户—魂门

第八章 针灸前接诊流程

1.望全身情况——望神

2.望色

3.望形态

4.望头与发

5.望五官

6.望舌

7.望皮肤

8.闻诊

9.问诊

10.切诊

第九章 贺普仁教授止痛十法

一、针灸治痛的三个原则

1.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2.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

3.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

二、针灸治痛十个立法

1.疏风止痛法

2.散寒止痛法

3.祛湿止痛法

4.行气止痛法

5.活血止痛法

6.温中止痛法

7.消导止痛法

8.养血止痛法

9.清热止痛法

10.补肾止痛法

第十章 贺普仁教授用三通法治疗疼痛的心法

一、疼痛病因

二、疼痛性质

1.酸痛

2.重痛

3.满痛和胀痛

4.绞痛

5.纽痛

6.痞痛

7.支痛

8.切痛

9.引痛

10.跳痛

11.刺痛

12.掣痛

13.冷痛

14.灼痛

15.空痛

16.隐痛

17.窜痛

三、疼痛的时间

1.卒痛

2.缓痛

3.时痛

4.乍痛

5.持续痛

四、针灸治痛

五、针刺侧重于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原则

六、针刺以循经为主,阴阳证因标本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一章 贺普仁教授重视人体经络

1.手太阴肺经病候

2.手阳明大肠经病候

3.足阳明胃经病候

4.足太阴脾经病候

5.手少阴心经病候

6.手太阳小肠经病候

7.足太阳膀胱经病候

8.足少阴肾经病候

9.手厥阴心包经病候

10.手少阳三焦经病候

11.足少阳胆经病候

12.足厥阴肝经病候

第十二章 贺普仁教授论针刺的作用和配穴原则

1.循经选穴法

2.局部选穴法(按疾病部位配穴法)

3.表里选穴法

4.五输(井、荥、输、经、合)选穴法

5.经方选穴法

6.经验选穴法

7.特定穴选穴法

8.三焦选穴法

9.接经选穴法

10.对症选穴法

11.按时选穴法

12.子午流注依时针刺选穴法

13.灵龟八法依时针刺选穴法

第十三章 贺普仁教授引用经典针灸名著选穴法

一、针灸歌赋选穴法

1.《百症赋》辨证取穴精选摘要

2.《肘后歌》辨证取穴精选摘要

3.《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辨证取穴精选摘要

4.《席弘赋》辨证取穴精选摘要

5.《行针指要歌》辨证取穴精选摘要

6.《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辨证取穴精选摘要

7.《得效应穴针法赋》辨证取穴精选摘要

8.《标幽赋》辨证取穴精选摘要

9.《玉龙歌》辨证取穴精选摘要

10.《通玄指要赋》辨证取穴精选摘要

11.《胜玉歌》辨证取穴精选摘要

12.《灵光赋》辨证取穴精选摘要

二、贺老常用穴位

1.以性能选穴

2.以部位选穴

3.以病因选穴

三、贺老用三通法治疗麻木

1.气虚型

2.血虚型

3.气滞血瘀型

4.阳虚寒凝型

第十四章 贺普仁教授常用的经外奇穴和经验穴

1.头面部经外奇穴

2.颈项部经外奇穴

3.背腰部经外奇穴

4.胸腹部经外奇穴

5.上肢经外奇穴

6.下肢经外奇穴

第十五章 针刺手法

1.九刺在《灵枢》中的记载

2.十二刺

3.五刺

4.五脏痹的刺法

5.针刺的基本原则

6.毫针的操作

第十六章 针刺概述

1.选择针具

2.针刺的深度

3.针刺中的禁忌及针刺的意外

4.晕针的表现与处理

5.针刺的禁忌

6.病情的禁忌

7.暂时现象的须知

8.疾病的性质

9.进针的角度

10.针刺后留针的时间

第十七章 贺普仁教授行针方法真传

1.行针法

2.留针法

3.提插法

4.针感法

5.出针法

6.针刺的辅助手法

7.贺老不轻传的行针要点以及针刺特殊手法

8.出针缓慢

第十八章 贺普仁教授不轻传的行针手法

一、基本补泻手法(单一手法)

1.徐疾法

2.提插法

3.迎随法

4.捻转法

5.呼吸法

6.开阖法

7.九六法

8.子母法

9.纳支法

10.平补平泻法

二、针刺综合手法(复合手法)

1.青龙摆尾针刺操作过程及方法

2.白虎摇头针刺操作过程及方法

3.苍龟探穴针刺操作方法

4.赤凤迎源针刺操作过程及方法

5.烧山火针刺操作过程及方法

6.透天凉针刺操作过程及方法

7.阳中隐(引)阴针刺操作过程及方法

8.阴中隐(引)阳针刺操作过程及方法

9.子午捣臼针刺操作过程及方法

10.龙虎交战针刺操作过程及方法

11.中气法针刺操作过程及方法

12.留气法针刺操作过程及方法

13.抽添法针刺操作过程及方法

14.运气法针刺操作过程及方法

15.提气法针刺操作过程及方法

16.五龙针法

17.五十营疗法

第十九章 贺普仁教授针灸治法古今论

1.调法

2.通法

3.引法

4.决法

5.温法

6.劫法

7.补法

8.泻法

下篇 验案撷英

第一章 内科验案

1.中风

2.眩晕

3.昏厥

4.呕吐

5.脑震荡后遗症

6.小舞蹈病

7.摇头风

8.痫证

9.癫狂

10.脏躁

11.低热

12.气管炎

13.悬饮(胸膜炎)

14.震颤

15.面瘫

16.心痛(心肌异常)

17.胸痹(心肌缺血)

18.呃逆

19.腹痛(肠粘连)

20.浮肿

21.水肿(慢性肾炎)

22.淋证

23.癃闭

24.遗尿

25.遗精

26.阳痿

27.甲亢

28.积聚

29.虚损(放射反应)

30.哮喘

31.胃下垂

32.便溏

33.痿证

34.脉痹(大动脉炎)

35.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6.发热

37.流脑

38.腿胀(下肢静脉曲张)

39.麻木

40.头痛

41.偏头痛

42.前额痛

43.巅顶痛

44.全头痛(肾虚)

45.头痛(血虚)

46.头痛(瘀血)

47.头痛(痰浊)

48.胸痹

49.胁肋痛(肋间神经痛)

50.黄疸(病毒性肝炎)

51.胃脘痛

52.痢疾

53.膀胱湿热(泌尿系感染)

54.虚劳(肾炎)

55.尿浊(前列腺炎)

56.前阴痛(性交恐惧症)

57.头摇

58.不寐(睡眠障碍)

59.腹泻

60.便秘

61.感冒

62.心悸、怔忡

63.消渴

64.肥胖

65.阳强

66.昏迷(一氧化碳中毒)

67.腹痛

第二章 骨伤科验案

1.臂痛(桡神经麻痹)

2.鹤膝风

3.跟腱撕裂

4.失枕

5.岔气

6.肩胛痛

7.背痛(脊柱炎)

8.腰酸(腰肌劳损)

9.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10.痹证(关节炎)

11.肘痛(网球肘)

12.腱鞘炎

13.漏肩风(肩周炎)

14.腿股风(坐骨神经痛)

15.膝痛

16.足跟痛

17.股痹(股外侧皮神经炎)

18.下颌关节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19.外伤性截瘫

20.针刺治疗“植物人”

第三章 外科、皮科验案

1.鹅掌风

2.脱发

3.肛门瘙痒

4.瘰疬(淋巴结炎)

5.白癜风

6.湿疹

7.瘾疹(荨麻疹)

8.摄领疮(神经性皮炎)

9.硬皮(对称性掌跖红斑角化症)

10.脱肛

11.颈淋巴结核

12.瘿气(甲状腺瘤)

13.慢性日光性皮炎

14.冻疮

15.鸡眼

16.痤疮

17.黄褐斑

18.发际疮

19.带状疱疹

20.胆石症

21.胆囊炎

22.肠痈(阑尾炎)

23.疝气

24.石淋(泌尿系结石)

25.肛裂

26.痔疮

27.痈疮

28.系统性红斑狼疮

29.结节性红斑

30.瘢痕

31.皮肤血管瘤(血瘤)

32.纤维瘤

33.脂肪瘤

34.粉瘤

35.系统性硬化病

36.过敏性皮炎

37.毛囊炎

38.皮肤粗糙

39.黑斑

40.斑秃

第四章 儿科验案

1.蛲虫病

2.小儿惊风

3.痄腮

4.儿童多动综合征

5.小儿弱智

6.蛔厥(胆道蛔虫病)

7.小儿疳积

8.小儿吐泻

9.小儿斜颈

10.小儿面瘫

11.小儿夜惊

12.昏厥(小儿休克)

13.小儿失语症

14.小儿腰椎麻醉后头痛

15.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16.小儿膀胱肌痉挛

17.小儿便秘

18.小儿肠绞痛

19.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20.小儿脑炎后遗症

21.小儿吉兰-巴雷综合征

22.小儿鹅口疮

23.小儿劄目

24.小儿脑积水

25.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26.脊髓灰质炎

第五章 妇科验案

1.阴挺(子宫脱垂)

2.子宫肌瘤

3.不孕症

4.乳痈(急性乳腺炎)

5.乳腺增生

6.痛经

7.子宫内膜炎

8.带下

9.更年期综合征

10.卵巢囊肿

11.闭经

12.月经后期

13.经前期综合征

14.崩漏

15.恶阻

16.缺乳

17.阴痒

18.产后血虚颤抖

19.产后痿证

第六章 五官科验案

1.口疮(口腔溃疡)

2.暴盲(视网膜炎)

3.视物昏渺(视神经萎缩)

4.复视

5.睑废(眼睑下垂)

6.斜视

7.目翳(白内障)

8.鼻炎

9.鼻衄

10.耳鸣

11.面肌痉挛

12.天行赤眼

13.酒渣鼻

14.舌肿

15.牙痛

16.驴唇风(唇痛)

17.耳痛

18.咽喉痛

19.颜面痛

20.虹膜睫状体炎

21.角膜炎

22.近视

23.散光

24.迎风流泪

25.青盲(青光眼)

26.麦粒肿

27.眼肌痉挛

28.流泪症

29.鼻塞

30.鼻窦炎

31.口吃

32.口唇麻木

33.夜盲症

34.色盲

35.牙龈萎缩

36.雪盲(电光性眼炎)

37.暴喑(失音)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