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书名页
版权页
《中医临床技能实训指南》编委会
编写说明
专题篇
第一章 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时间
三、考试合格分数线
第二章 考试内容与方式
一、考试内容
二、考试方式
知识篇
第一章 中医诊断方法
第一节 舌诊
一、正常舌象及其临床意义
二、异常舌象及其临床意义
(一)望舌质
(二)望舌苔
(三)望舌下络脉
三、操作方法
(一)操作方法
四、注意事项
(一)舌象的生理差异
(二)饮食或药物等因素影响
(三)季节因素影响
第二节 脉诊
一、脉诊方法
二、操作方法
三、注意事项
四、常见的脉象与主病
第二章 针刺
第一节 常见的针刺穴位
一、主要穴位的定位、主治与操作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三)督脉
(十四)任脉
(十五)奇穴
第二节 针刺操作技术
一、毫针法
(一)进针方法
(二)针刺角度和深度
(三)行针
(四)得气
(五)针刺补泻
二、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
(一)晕针
(二)滞针
(三)血肿
(四)断针
(五)弯针
(六)气胸
(七)刺伤内脏
三、针刺注意事项
(一)特殊生理状态的针刺注意事项
(二)妊娠妇女、小儿针刺时的注意事项
(三)颈项、眼区等部位腧穴的针刺注意事项
(四)胸胁、腰背部腧穴的针刺注意事项
(五)腹部腧穴的针刺注意事项
(六)不宜针刺的情况
四、其他针法
(一)三棱针法
(二)皮肤针法
第三章 艾灸与拔罐
一、艾灸
(一)艾炷灸
(二)艾条灸
(三)温针灸
(四)灸法的注意事项
二、拔罐法
(一)拔罐方法
(二)起罐方法
(三)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四)操作注意事项
第四章 推拿技术
一、法
(一)操作方法
(二)动作要领
(三)注意事项
(四)适用部位
(五)作用
(六)常用穴位
二、揉法
(一)操作方法
(二)动作要领
(三)注意事项
(四)适用部位
(五)作用
(六)常用穴位
三、按法
(一)操作方法
(二)动作要领
(三)注意事项
(四)适用部位
(五)作用
(六)常用穴位
四、拿法
(一)操作方法
(二)动作要领
(三)注意事项
(四)适用部位
(五)作用
(六)常用穴位
五、推法
(一)操作方法
(二)动作要领
(三)注意事项
(四)适用部位
(五)作用
(六)常用穴位
六、抖法
(一)操作方法
(二)动作要领
(三)注意事项
(四)适用部位
(五)作用
(六)常用穴位
七、捏脊法
(一)操作方法
(二)动作要领
(三)注意事项
(四)适用部位
(五)作用
(六)常用穴位
第五章 体格检查
第一节 基本检查法
一、基本检查法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五)嗅诊
第二节 全身状态检查
一、体温
(一)口腔温度
(二)肛门温度
(三)腋下温度
二、脉搏
(一)操作方法
(二)临床意义
三、血压
(一)测量方法
(二)血压分类
(三)血压变异的临床意义
四、发育与体型
五、营养状态
六、意识状态
七、面容与表情
(一)急性病容
(二)慢性病容
(三)贫血面容
(四)肝病面容
(五)肾病面容
(六)二尖瓣面容
(七)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
(八)黏液水肿面容
(九)伤寒面容
(十)苦笑面容
(十一)满月脸
(十二)肢端肥大症面容
(十三)面具脸
八、体位
(一)自动体位
(二)被动体位
(三)强迫体位
九、步态
(一)痉挛性偏瘫步态
(二)剪刀步态
(三)共济失调步态
(四)慌张步态
(五)蹒跚步态
第三节 皮肤检查
一、皮肤弹性
二、皮肤颜色
三、湿度与出汗
四、皮疹
(一)斑疹
(二)玫瑰疹
(三)丘疹
(四)斑丘疹
(五)荨麻疹
五、皮下出血
(一)瘀点
(二)紫癜
(三)瘀斑
(四)血肿
六、蜘蛛痣
七、皮下结节
八、水肿
九、皮下气肿
第四节 浅表淋巴结检查
一、检查方法
(一)检查颌下淋巴结
(二)检查颈部淋巴结
(三)检查右腋窝淋巴结
(四)检查右侧滑车上淋巴结
(五)检查腹股沟淋巴结
(六)检查滑车下淋巴结
二、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一)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二)全身淋巴结肿大
第五节 眼检查
一、眼睑
二、结膜
(一)检查球结膜
(二)检查下眼睑结膜
(三)检查上眼睑结膜
三、巩膜
四、瞳孔
(一)对光反射
(二)调节反射与集合反射
五、眼球
第六节 口腔检查
一、检查方法
二、扁桃体肿大分度
第七节 鼻窦检查
一、额窦压痛
二、上颌窦压痛
三、筛窦压痛
四、蝶窦
第八节 颈部检查
一、颈部血管
二、甲状腺
(一)视诊
(二)触诊
三、气管
(一)检查方法
(二)临床意义
第九节 胸廓、胸壁与乳房检查
一、胸廓检查
(一)正常胸廓
(二)常见异常胸廓
二、胸壁检查
(一)胸壁静脉检查
(二)胸骨检查
三、乳房检查
(一)视诊
(二)触诊
第十节 肺和胸膜检查
一、视诊
二、触诊
(一)胸廓扩张度
(二)语音震颤(语颤)
(三)胸膜摩擦感
三、叩诊
(一)叩诊方法
(二)叩诊音
(三)肺界叩诊
四、听诊
(一)听诊方法
(二)听诊内容
第十一节 心脏检查
一、视诊
(一)心前区隆起
(二)心尖搏动
二、触诊
(一)触诊方法
(二)触诊内容
三、叩诊
(一)叩诊方法
(二)叩诊顺序
(三)正常心脏相对浊音界
(四)心脏浊音界改变及临床意义
四、听诊
(一)心脏瓣膜听诊区
(二)听诊体位及顺序
(三)听诊内容
第十二节 外周血管检查
一、脉搏
(一)脉率
(二)脉律
二、周围血管征
(一)周围血管征
(二)毛细血管搏动征检查方法
(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检查方法
第十三节 腹部检查
一、视诊
(一)腹部外形
(二)呼吸运动
(三)腹壁静脉
(四)胃肠型和蠕动波
二、触诊
(一)腹壁紧张度
(二)压痛及反跳痛
(三)腹部包块
(四)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
(五)墨非氏征
(六)液波震颤
三、叩诊
(一)腹部叩诊音
(二)肝脏叩诊
(三)移动性浊音
(四)肾区叩击痛
(五)膀胱叩诊
四、听诊
(一)肠鸣音(肠蠕动音)
(二)振水音
(三)血管杂音
第十四节 脊柱与四肢检查
一、脊柱检查
(一)弯曲度检查
(二)活动度检查
(三)压痛与叩击痛
二、四肢关节检查
(一)检查外形改变
(二)检查运动功能
第十五节 神经系统检查
一、肌力、肌张力
(一)肌力检查
(二)肌张力检查
二、共济运动
(一)检查方法
(二)临床意义
三、神经反射
(一)生理反射
(二)病理反射
四、脑膜刺激征
(一)检查方法
(二)临床意义
五、拉塞格征
(一)检查方法
(二)临床意义
第六章 西医基本操作
第一节 外科洗手
一、外科洗手
(一)操作步骤
(二)注意事项
第二节 戴无菌手套
一、戴无菌手套
(一)操作方法
(二)注意事项
第三节 穿手术衣
一、穿手术衣
(一)操作方法
(二)注意事项
第四节 手术区消毒
一、手术区消毒
(一)操作方法
(二)注意事项
第五节 穿、脱隔离衣
一、穿、脱隔离衣
(一)操作方法
(二)注意事项
第六节 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
一、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方法
(一)操作方法
(二)止血带止血的注意事项
第七节 伤口换药
一、伤口换药
(一)操作方法
(二)注意事项
第八节 脊柱损伤的搬运
一、脊柱损伤的搬运
(一)操作方法
(二)注意事项
第九节 长骨骨折简易固定
长骨骨折简易固定
(一)操作方法
(二)注意事项
第十节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
(一)操作方法
(二)注意事项
第十一节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简易呼吸器使用
(一)操作方法
(二)注意事项
第七章 常用辅助检查
第一节 心电图检查
一、正常心电图
(一)临床表现
二、异常心电图
(一)心房、心室肥大
(二)心肌梗死、心肌缺血
(三)心律失常
第二节 X线检查
一、正常胸部正位片
二、异常胸部正侧位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二、尿液检测
三、粪便
四、肝
(一)肝功能
(二)胆红素代谢检查
(三)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五、肾
六、其他检验
(一)血糖及其代谢物检查
(二)血脂检查
(三)血清电解质检查
(四)淀粉酶测定
(五)心肌损伤常用酶检测
(六)心肌蛋白检测
(七)B型利钠肽检测
(八)类风湿因子检查
(九)抗链球菌溶血素测定:ASO<500U
(十)血清甲胎蛋白测定:AFP<20g/L
(十一)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十二)血气分析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