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书名页
版权页
《慢性胃炎中西医诊疗》编委会名单
前 言
第一章 慢性胃炎概述
一、中医学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1.病名
2.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及治疗上的认识
二、西医学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第二章 中医学对脾胃的认识
第一节 脾胃的生理病理
一、脾的生理病理
(一)脾的生理特性
1.脾宜升则健
2.脾喜燥恶湿
3.脾之气与长夏相应
(二)脾的生理病理特点
1.主运化
2.主统血
3.主升清
二、胃的生理病理
(一)胃的生理特性
(二)胃的生理病理特点
1.主受纳、腐熟水谷
2.主通降
第二节 脾胃与其他脏腑的联系
一、脾与胃
1.纳运协调
2.升降相因
3.燥湿相济
二、脾胃与肝胆
三、脾胃与肾
四、脾胃与心
五、脾与肺
第三章 西医学对胃的认识
第一节 消化系统简介
一、口腔
二、咽
三、食管
四、胃
五、小肠
六、大肠
第二节 胃的形态及组织结构
一、胃的形态
二、胃的毗邻关系
三、胃的组织结构
(一)黏膜
1.上皮
2.固有膜
3.黏膜肌层
(二)黏膜下层
(三)肌层
(四)浆膜
四、胃黏膜屏障
1.上皮表面的黏液和碳酸氢盐层
2.上皮细胞层
3.胃黏膜微循环
4.黏膜免疫系统
5.黏膜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第三节 胃的生理功能
一、胃的分泌功能
(一)胃液
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来源
2.胃液的作用
3.食物对胃液分泌的影响
(二)胃肠激素及其功能
(三)影响胃酸分泌的因素
1.刺激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2.抑制胃酸分泌的因素
二、胃的吸收功能及食物的消化过程
1.吸收功能
2.食物的消化过程
三、胃的运动功能
(一)胃的运动在食物消化方面作用
(二)胃的运动形式
1.非消化期
2.消化期
3.胃运动的调节
四、胃的排空及控制
第四章 慢性胃炎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一节 慢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一、饮食不节
1.饥、饱过度
2.饮食不洁
3.饮酒失度
4.生冷伤胃
5.偏食偏嗜
二、六淫之邪
三、精神因素
四、劳逸失度
五、体质素虚
六、浊毒内蕴
七、脏腑相累
第二节 慢性胃炎的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急性胃炎演变
二、感染因素
1.Hp感染
2.其他细菌、病毒感染
三、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因素
四、生活方式
五、化学因素
六、血管活性因子的改变及黏膜营养因子缺乏
七、遗传因素
八、其他因素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胃炎病因病理的研究
一、消化系统功能研究
1.胃酸分泌功能试验
2.唾液淀粉酶及胃蛋白酶活性测定
二、胃肠道形态学研究
三、肠道菌群状态研究
四、胃肠道激素作用研究
五、微观与宏观理论研究
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理论研究
第五章 慢性胃炎常见症状
第一节 胃 痛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三、诊查要点
1.诊断依据
2.辨证要点
3.证治分类
第二节 痞 满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三、诊查要点
1.诊断依据
2.辨证要点
3.证治分类
第三节 嗳 气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三、诊查要点
1.诊断依据
2.辨证要点
3.证治分类
第四节 呃 逆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三、诊查要点
1.诊断依据
2.辨证要点
3.证治分类
第五节 反 酸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查要点
1.诊断依据
2.证治分类
第六节 嘈 杂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三、诊查要点
1.诊断依据
2.辨证要点
3.证治分类
第七节 呕 吐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三、诊查要点
1.诊断依据
2.辨证要点
3.证治分类
第八节 烧 心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三、诊查要点
1.诊断依据
2.证治分类
第九节 胃 缓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三、诊查要点
1.诊断依据
2.证治分类
第十节 纳 呆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三、诊查要点
1.诊断依据
2.辨证要点
3.证治分类
第十一节 反 胃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查要点
1.诊断依据
2.证治分类
第六章 慢性胃炎常见并发症
一、胃溃疡
二、上消化道出血
三、贫血
四、口腔溃疡
五、胃息肉
六、胃黏膜脱垂
七、胃癌
第七章 慢性胃炎常用检查
第一节 胃 镜 检 查
一、概述
二、胃镜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第二节 十二指肠镜检查
一、概述
二、十二指肠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第三节 超声内镜检查
一、概述
二、超声内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2.相对禁忌证
第四节 共聚焦内镜检查
一、概述
二、CLE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胃炎
2.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3.胃癌
(二)禁忌证
第五节 幽门螺杆菌检查
一、概述
二、检测指征及检测方法的选择
三、检测时间及诊断标准
四、常用检测方法
1.Hp的组织学检查
2.Hp的细菌学检查
3.Hp的快速尿素酶试验(RUT)
4.13C/14C尿素呼气试验
5.Hp粪便抗原检测
6.Hp的血清学检测
第六节 胃 液 检 查
一、胃液分析
1.一般性状检查
2.化学检查
3.显微镜检查
二、胃酸分泌功能检查
1.检查方法
2.正常值
3.临床意义
第七节 胃功能检查
一、胃排空检测
1.放射性元素显像
2.胃肠道造影检查
3.超声检查
4.磁共振成像
5.呼气实验
6.生物电阻抗法
二、胃容量和胃顺应性检测
1.水负荷实验(water load test,WLT)
2.电子恒压器测定
三、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压力测定方法
1.测压仪器
2.测压方法
3.检测指标
四、胃电图技术
第八节 X线 检 查
一、概述
二、正常胃X线表现
三、胃炎及胃部疾病X线表现
1.浅表性胃炎X线表现
2.萎缩性胃炎X线表现
3.胆汁反流性胃炎X线表现
4.疣状胃炎X线表现
第八章 慢性胃炎常用药物
第一节 慢性胃炎常用中药
一、陈皮
二、半夏
三、党参
四、白术
五、枳实
六、茯苓
七、山药
八、白芍
九、甘草
十、砂仁
十一、鸡内金
十二、竹茹
十三、黄连
十四、乌梅
十五、麦芽
十六、神曲
十七、莱菔子
十八、厚朴
十九、山楂
二十、白豆蔻
二十一、石斛
二十二、香橼
二十三、乌贼骨
二十四、佛手
二十五、木香
二十六、瓦楞子
二十七、玉竹
第二节 慢性胃炎常用药对
一、半夏、生姜
二、川楝子、延胡索
三、百合、乌药
四、黄连、吴茱萸
五、五灵脂、蒲黄
六、刺猬皮、九香虫
七、三七、白及
八、三七、珍珠粉
九、旋覆花、代赭石
十、乌贼骨、浙贝母
十一、浙贝母、薏苡仁
第三节 慢性胃炎常用方剂
一、百合乌药汤
二、柴胡疏肝散
三、失笑散
四、益胃汤
五、黄连解毒汤
六、三仁汤
七、蒿芩清胆汤
八、达原饮
九、清胃散
十、甘露消毒饮/甘露消毒丹
十一、藿朴夏苓汤
十二、枳实导滞丸
十三、血府逐瘀汤
第四节 慢性胃炎常用自制中成药
一、茵连和胃颗粒(丸)
二、芍药和胃颗粒
三、葛根清肠颗粒
四、十味百合颗粒
五、苁芦通便胶囊
六、金石利咽颗粒
七、苦地颗粒
八、辛芷通窍颗粒
九、三仙消食颗粒
十、玄麦颗粒
十一、泽坤胶囊
十二、青葛解热颗粒
十三、龙胆清热合剂
十四、板蒿解热合剂
十五、珍龙安神胶囊
第五节 慢性胃炎常用西药
一、治疗Hp的药物
1.枸橼酸铋钾
2.克拉霉素
3.阿莫西林
4.甲硝唑
5.呋喃唑酮
二、抑酸或制酸药物
1.西咪替丁(泰胃美)
2.雷尼替丁
3.法莫替丁(高舒达)
4.罗沙替丁
5.奥美拉唑(洛赛克)
6.兰索拉唑(达克普隆)
7.泮托拉唑(潘妥洛克)
8.铝碳酸镁(达喜)
三、胃黏膜保护药物
1.硫糖铝
2.胶体果胶铋
3.吉法酣(惠加强)
4.替普瑞酮(施维舒)
5.麦滋林-S
6.瑞巴派特(膜固思达)
7.尿囊素铝
8.米索前列醇(喜克溃)
四、促胃肠动力药物
1.甲氧氯普胺(灭吐灵)
2.多潘立酮(吗丁啉)
3.莫沙必利(快力)
4.替加色罗(泽马可)
5.曲美布汀(瑞健)
6.西沙必利(普瑞博思)
五、助消化药物
1.胰酶
2.康彼申片(复合多酶片,泌特达吉)
3.胃蛋白酶
4.淀粉酶
5.其他助消化药
第九章 慢性胃炎常见类型
第一节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西医病因病理
1.病因
2.病理
(二)中医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2.体征
四、辅助检查
1.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
2.幽门螺杆菌检查
3.胃液分析检查
4.钡餐检查
5.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相关检查
五、诊断
1.诊断要点
2.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一)西医治疗
1.消除病因
2.药物治疗
(二)中医辨证分型
1.饮食停滞型
2.肝气犯胃型
3.胃阴亏虚型
4.脾胃虚寒型
5.寒邪客胃型
6.浊毒内蕴型
7.瘀血停滞型
(三)中医特色疗法及护理技术
1.中医特色疗法
2.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第二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西医病因病理
1.病因
2.病理
(二)中医学的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2.体征
四、辅助检査
1.胃镜检查
2.X线检查
3.幽门螺杆菌(Hp)测定
4.胃液分析
5.血清胃泌素测定
6.壁细胞抗体(PCA)测定
7.内因子
8.胃蛋白酶
9.伴恶性贫血
五、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一)西医治疗
1.去除致病因素
2.良好的生活调理
3.药物治疗
4.其他
(二)中医辨证分型
1.肝胃不和型
2.脾胃虚寒型
3.胃阴亏虚型
4.瘀阻胃络型
5.浊毒内蕴证
(三)中医特色疗法及护理技术
第三节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西医病因
1.行胃—空肠吻合术术后
2.幽门括约肌功能失常
3.胃—幽门—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功能失常
4.幽门螺杆菌(Hp)感染
(二)中医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2.体征
四、辅助检查
1.内镜表现
2.病理学改变
3.过量胆酸反流入胃的检测指标
4.胆囊造影
5.钡剂检查
五、诊断要点
1.诊断
2.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一)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
(二)中医辨证分型
1.肝气犯胃型
2.胆热犯胃型
3.胃阴不足型
4.浊毒内蕴型
5.瘀阻胃络型
6.脾胃气虚型
(三)中医特色疗法及护理技术
1.中医特色疗法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2.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第十章 特殊类型慢性胃炎或胃病
第一节 淋巴细胞性胃炎
一、概述
二、病因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内镜表现
五、治疗
第二节 疣 状 胃 炎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
2.并发症
四、临床诊断
1.内镜诊断
2.X线特征
3.B超诊断
4.组织病理学诊断
5.电镜诊断
五、治疗
(一)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2.抗Hp感染
3.微波治疗
(二)中医治疗
1.祛解毒邪
2.扶助正气
3.解郁化瘀
4.修护黏膜
第三节 Menetrier病
一、概述
二、病因病理
1.病因
2.病理表现
三、临床表现
四、辅助检查
1.X线钡餐检查
2.纤维胃镜检查及黏膜活检
3.CT检查
4.实验室检查
五、诊断
六、治疗
1.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3.中药
第四节 肥厚性胃炎
一、概述
二、病因病理
1.病因
2.病理表现
三、临床表现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纤维胃镜检查及黏膜活检
3.CT检查
4.X线钡餐检查
五、诊断
六、治疗
1.内科保守治疗
2.中药
第十一章 慢性胃炎的保健调理
第一节 起 居 调 摄
一、日常调摄
1.保持生活起居规律化
2.保持心情愉快
3.保证良好的睡眠
4.保证合理饮食
5.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
6.劳逸结合,适当娱乐
7.祛除不良的嗜好
二、四时调摄
1.春季
2.夏季
3.秋季
4.冬季
第二节 饮 食 调 理
一、调理原则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饮食宜软、烂、易消化
3.适当多吃新鲜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4.细嚼慢咽
5.注重营养平衡
6.切忌暴饮暴食
7.避免吃过冷、过热、过甜、过咸的食物
8.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二、常用调理食物
(一)谷物类
1.大米
2.糯米
3.荞麦
4.薏苡仁
(二)蔬菜类
1.白菜
2.菜花
3.萝卜
4.番茄
(三)水果类
1.猕猴桃
2.山楂
3.橘子
4.柚子
(四)肉禽类
1.鸡肉
2.牛肉
3.鸭肉
4.羊肉
5.猪肚
(五)水产类
1.草鱼
2.鲫鱼
(六)豆类
1.黄豆
2.蚕豆
(七)菌菇类
1.蘑菇
2.金针菇
3.黑木耳
三、常用调理药膳
1.陈皮香附鸡
2.枳壳砂仁肚片
3.五香槟榔
4.莱菔子粥
5.胡萝卜淮山药内金汤
6.甘粱粥
7.梅花粥
8.丹参三七鸡
9.田螺墨鱼骨羹
10.党参小米粥
11.炒木耳肉片
12.糯米百合莲子粥
13.猪肚姜桂汤
14.砂仁羊肉汤
15.胡椒猪肚
16.高良姜粥
17.洋参灵芝香菇散
18.太子参石解滋胃汤
19.石斛花生
第三节 情 志 调 理
一、古代文献有关情志因素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的论述
二、情绪对慢性胃炎的影响
三、从情志出发调理慢性胃炎的相关研究
1.从“心”调理
2.从“肝”调理
3.心理治疗
四、慢性胃炎患者情志调节的要点
1.乐观对待,安心调养
2.避开烦恼忧愁,保持心情舒畅
第四节 运 动 保 健
一、散步
二、太极拳
三、八段锦
四、医疗体操
(一)呼吸锻炼法
1.自然呼吸
2.腹式呼吸
3.提肛呼吸
4.“吁”字呼吸
5.意念呼吸
(二)健胃锻炼法
1.腹式呼吸
2.腹部按摩
3.腹部点按
4.举腿运动
5.仰卧起坐
6.叩足三里
7.拍打脊椎
8.旋腰
(三)改善胃肠功能操
(四)脾脏坐式锻炼法
1.脾脏导引法
2.呼气治脾法
3.修养脾脏法
(五)防止老化体操
(六)全身活动健身法
1.活动头颈部
2.活动双眼
3.活动手部
4.活动腰部
5.活动腿部
6.活动脚踝
第五节 其他调养方法
一、毫针疗法
二、艾灸疗法
1.灸神阙(即肚脐)
2.灸足三里
3.艾条灸法
三、拔罐疗法
1.处方一
2.处方二
3.处方三
4.处方四
5.处方五
四、按摩疗法
1.内关
2.足三里
3.脾俞
4.胃俞
5.中脘
6.天枢
7.丰隆
五、耳穴贴压疗法
1.主穴
2.配穴
六、药熨疗法
1.处方一
2.处方二
3.处方三
4.处方四
5.处方五
6.处方六
七、药物敷贴疗法
1.处方一
2.处方二
3.处方三
4.处方四
5.处方五
6.处方六
八、足底按摩疗法
1.原理
2.作用
3.常用手法
4.足底反射区疗法
5.注意事项
第十二章 慢性胃炎研究进展
第一节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一、概述
1.病名
2.西医诊断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位
3.病机
4.病机转化
三、辨证分型
1.辨证标准
2.微观辨证
四、临床治疗
1.治疗目标
2.治疗原则
3.辨证论治
4.辨病论治
5.常用中成药
6.针灸治疗
7.心理干预
五、疗效评定
1.明确主要疗效指标
2.不推荐使用复合指标
3.关注远期疗效
4.胃黏膜定标活检技术
六、预防调摄
1.饮食控制
2.心理调摄
3.生活调摄
4.随访监测
第二节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
一、流行病学
二、内镜部分
三、病理组织学
四、螺杆菌属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五、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六、慢性胃炎的转归、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访与癌变预防
七、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三节 胃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6)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2.鉴别诊断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2.治疗原则
3.分证论治
四、中成药
1.理气和胃止痛类
2.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类
3.清胃泻热、消导和中类
4.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类
5.养阴益胃、缓急止痛类
五、其他治法
1.针刺治疗
2.艾灸治疗
3.烫熨疗法
4.穴位敷贴治疗
六、调摄及预防
第四节 胃脘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一、概述
1.胃脘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2.胃脘痛论述始见于《黄帝内经》,尚有“当心而痛”“心痛”等病名
3.胃脘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上消化道疾病
二、病因病机
1.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失调和劳逸所伤,或因药物损伤,或素体脾虚是胃脘痛的主要病因
2.“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是胃脘痛的基本病机
3.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最为密切
4.胃脘痛重者可见便血、呕血,甚则血脱;胃脘痛病久者入络致瘀血
三、辨证分型
1.寒邪客胃证
2.饮食伤胃证
3.肝胃不和证
4.脾胃湿热证
5.寒热错杂证
6.瘀血阻胃证
7.胃阴亏虚证
8.脾胃虚寒证
四、临床治疗
3.辨证施治
4.中成药运用
5.针灸疗法
6.外治疗法
五、疗效评定
1.疼痛评分量表
2.胃脘痛除胃痛外的单项症状疗效评价
3.胃脘痛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4.生存质量评价
六、预防调摄
第十三章 慢性胃炎的典型病例
病例一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病例二 慢性糜烂性胃炎
病例三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例四 胆汁反流性胃炎
病例五 慢性胃炎合并口腔溃疡
病例六 疣 状 胃 炎
病例七 慢性胃炎合并痤疮
参 考 文 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