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书名页
版权页
校注说明
舒艺室续笔·内经素问
目录
上古天真论
以妄为常。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月事以时下。
此其道生。
生气通天论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阴阳离合论
阴阳。
阴阳别论
阴阳结斜。
移精变气论
外无伸宦之形。
脉要精微论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三部九候论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九句。
通评虚实论
岐伯曰:脉气上虚、尺虚,是谓重虚。
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
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阴经络傍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
刺热篇
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
大奇论
并虚为死。
脉解篇
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
刺齐论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全篇。
调经论
洒淅起于毫毛。
四时刺逆从论
刺五脏,中心一日死。
读书余录·内经素问
目录
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太冲脉盛。
四气调神大论
使气亟夺。
不施则名木多死。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生气通天论
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故圣人传精神。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阴阳应象大论
天有八纪,地有五里。
阴阳离合论
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
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阴阳别论
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
灵兰秘典论
消者瞿瞿,孰知其要。
六节藏象论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五脏生成论
凝于脉者为泣。
徇蒙招尤。
异法方宜论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
其民嗜酸而食胕。
移精变气论
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汤液醪醴论
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
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去宛陈莝。
玉版论要
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
脉要精微论
浑浑革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
生之有度,四时为宜。
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
平人气象论
死心脉来,前曲后居。
玉机真脏论
冬脉如营。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
宝命全形论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为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八正神明论
故日月生而泻,是为脏虚。
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夏冬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
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
离合真邪论
不可挂以发者,待邪之至时而发针泻矣。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
目录
户部郎中胡君甫事状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
素 问
人将失之邪。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以耗散其真。
不时御神。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
恬惔虚无。
其民故曰朴。
发始堕 发堕 须眉堕
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
真人
至人
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
名木
故身无奇病。
肺气焦满。
肾气独沉。
愚者佩之。
传精神。
因于湿,首如裹。
因于气,为肿。
汗出偏沮。
足生大丁。
春必温病。
筋脉沮,精神乃央。
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生长收藏。
春必温病。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病之形能也乐恬憺之能 与其病能及其病能 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 病能论 合之病能
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
札迻·素问王冰注
目录
素问王冰注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春三月,此谓发陈。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使也。
阴阳别论篇第七
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
五脏生成论篇第十
徇蒙招尤。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十月十一月,冰复,地气合。
中心者环死。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赤欲如白裹朱。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痹论篇第四十三
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雷公曰:“臣治疏愈,说意而已。”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将言以杂合邪?”
香草续校书·内经素问
目录
《内经素问》一
上古天真论
乃问于天师曰。
醉以入房。
生气通天论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
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溃溃乎若坏都。
乃生大偻。
俞气化薄,传为善畏。
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金匮真言论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合夜至鸡鸣。
阴阳应象大论
在变动为忧。
故同出而名异耳。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
阴阳别论
病为偏枯痿易。
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
灵兰秘典论
以传保焉。
六节藏象论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五脏生成篇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
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
徇蒙招尤。
五脏相音,可以意识。
名曰肺痹,寒热得之。
五脏别论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
异法方宜论
其治宜砭石。
其民陵居而多风。
汤液醪醴论
形施于外。
玉版论要篇
色夭面脱,不治。
诊要经终论
中心者环死。
刺胸腹者,必以布憿著之,乃从单布上刺。
脉要精微论
五色精微象见矣。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
平人气象论
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
累累如连珠。
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
玉机真脏论
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
其形肉不脱,真脏虽不见,犹死也。
脏气法时论
肝病者,平旦慧。
宣明五气篇
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
《内经素问》二
宝命全形论
木敷者,其叶发。
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
土得木而达。
从见其飞,不知其谁。
八正神明论
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
入则伤五脏,工候救之,弗能伤也。
离合真邪论
不知三部者,阴阳不别,天地不分。
通评虚实论
脉虚者,不象阴也。
太阴阳明论
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
刺热篇
荣未交。
评热病论
谷生于精。
使人强上冥视。
逆调论
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
人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灸如火者,何也?
疟论
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
刺疟论
二刺则知。
举痛论
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腹中论
先唾血。
风论
或为风也。
然致有风气也。
痹论
经络时疏,故不通。
凡痹之类,逢寒则虫。
痿论
枢折挈。
宗筋弛纵。
厥论
病能论
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不然病主安在。
脉解篇
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
阳未得自次也。
则为瘖俳。
刺志论
邪在胃及与肺也。
经络论
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
气穴论
肋肘不得伸。
调经论
而此成形。
神不足则悲。
内针,其脉中,久留而视。
不足则四肢不用。
四时刺逆从论
不足病生热痹。
滑则病狐疝风。
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
五运行大论
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
风胜则地动。
气交变大论
反,胁痛。
其主苍早。
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
五常政大论
其病摇动注怒。
其德柔润重淖。
火行子槁。
介虫不成。
六元正纪大论
民乃厉。
田牧土驹。
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至真要大论
痛留顶。
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
著至教论
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
疑于二皇。
示从容论
别异比类,犹未能以十全。
公何年之长而问之少。
疏五过论
迎浮云莫知其际。
为万民副。
征四失论
更名自功。
方盛衰论
是以春夏归阳为生。
亡言妄期。
解精微论
忧知于色。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