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城市大气颗粒物组分及污染电子书

  国内几十座城市大气污染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呈现出大气颗粒物PM2.5和大气O3复合污染的特征,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已成为了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成为了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污染问题。本书以源解析研究结果为依据,针对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对空气污染分级管理与分类控制措施,对有效控制大气颗粒物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售       价:¥

纸质售价:¥53.70购买纸书

2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黄丽坤、王广智 著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01

字       数:14.9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工业技术 > 环境科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分析了我国颗粒物组分及污染行为,结合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需求,系统总结了我国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理论与应用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全书共分7章: 主要介绍大气颗粒物的物理及化学特性、大气颗粒物的采集与分析、大气颗粒物物化特性及时空分布、大气颗粒物污染来源解析、重污染时期大气颗粒物污染特性解析、大气颗粒物污染分类防治对策。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气环境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师及科研人员,环境保护部门从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br/>【推荐语】<br/>国内几十座城市大气污染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呈现出大气颗粒物PM2.5和大气O3复合污染的特征,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已成为了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成为了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污染问题。本书以源解析研究结果为依据,针对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对空气污染分级管理与分类控制措施,对有效控制大气颗粒物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内容提要

版权页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大气颗粒物与大气污染

1.2 大气颗粒物来源及形成机制

1.2.1 大气颗粒物的组成

1.2.2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1.2.3 大气颗粒物的形成机理

1.3 大气颗粒物的危害及影响

1.3.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3.2 对环境气候的影响

1.4 国内外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

1.4.1 大气颗粒物环境标准进展

1.4.2 国内城市污染现状

1.4.3 北方寒冷城市污染现状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大气颗粒物化学特性研究概况

1.5.2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研究进展

第2章 大气颗粒物的采集与分析

2.1 概述

2.2 典型城市气象与环境特征

2.2.1 城市概况

2.2.2 气象条件

2.2.3 能源结构与工业布局

2.2.4 城市发展与环境污染

2.3 样品采集条件

2.3.1 采样点布置

2.3.2 样品采集时间

2.3.3 采样仪器及方法

2.4 样品分析方法

2.4.1 质量浓度分析

2.4.2 水溶性离子成分分析

2.4.3 无机元素成分分析

2.4.4 碳成分分析

2.5 样品采集与分析质量控制

2.5.1 采样方法质量控制

2.5.2 质量浓度分析质量控制

2.5.3 化学成分分析质量控制

2.6 数据解析方法

2.6.1 扫描电镜分析

2.6.2 主成分分析

2.6.3 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式

2.6.4 富集因子分析

2.6.5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

2.7 大气颗粒物传输途径分析

第3章 大气颗粒物物理和化学特性分析

3.1 概述

3.2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3.2.1 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特征

3.2.2 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相关性分析

3.3 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成分变化特征

3.3.1 水溶性离子逐月变化特征

3.3.2 水溶性离子成分季节分布特征

3.3.3 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成分相关性分析

3.4 大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成分变化特征

3.4.1 无机元素逐月变化特征

3.4.2 无机元素季节分布特征

3.4.3 不同粒径颗粒物无机元素含量对比分析

3.5 大气颗粒物中碳成分变化特征

3.5.1 碳成分逐月变化特征

3.5.2 碳成分季节性分布特征

3.5.3 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碳成分含量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气颗粒物污染来源解析

4.1 概述

4.2 扫描电镜法鉴别颗粒物成分及其来源

4.2.1 源及受体样品颗粒物形态分析

4.2.2 不同污染时期大气颗粒物形态鉴别

4.3 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大气颗粒物污染源

4.3.1 样品采集与分析因子的选择

4.3.2 主成分提取与分析

4.4 化学质量平衡法解析大气颗粒物污染源

4.4.1 污染源各因子贡献值分析

4.4.2 污染源贡献率对比分析

4.4.3 化学质量平衡法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污染时期大气颗粒物污染特性解析

5.1 概述

5.2 采暖时期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5.2.1 采暖期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化学成分变化特征

5.2.2 富集因子法解析采暖期颗粒物污染来源

5.2.3 CMB法解析采暖期大气颗粒物污染来源

5.3 灰霾天气时期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5.3.1 灰霾天气的鉴别

5.3.2 灰霾事件(一)

5.3.3 灰霾事件(二)

5.4 沙尘天气时期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传输途径分析

5.4.1 沙尘天气的鉴别

5.4.2 沙尘天气事件(一)

5.4.3 沙尘天气事件(二)

5.5 春节期间大气颗粒物理化性质

5.5.1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5.5.2 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分析

5.5.3 大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分析

5.5.4 春节期间颗粒物污染来源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南北方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对比分析

6.1 南北方总体环境质量对比

6.1.1 统计对象

6.1.2 API的时空变化

6.1.3 首要污染物对比

6.1.4 空气污染级别对比

6.2 典型城市概况及气象条件对比

6.2.1 城市概况对比

6.2.2 气象条件特征对比

6.3 典型城市季节性污染特征对比分析

6.3.1 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对比

6.3.2 化学组成及浓度对比

6.4 典型城市污染源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大气颗粒物污染分类防治对策

7.1 概述

7.2 大气颗粒物排放控制现状

7.2.1 电力行业烟尘治理水平仍有待提升

7.2.2 工业锅炉烟尘控制水平相对滞后

7.2.3 城市扬尘污染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7.2.4 移动源颗粒物污染控制亟待加强

7.3 加强环境管理体制和污染控制研究

7.3.1 建立以颗粒物污染控制为突破口的环境空气质量管理体系

7.3.2 开展多污染源、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7.3.3 建立全国大气颗粒物排放清单

7.3.4 加强污染防治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

7.4 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措施

7.4.1 机动车限行与鼓励小排量车使用

7.4.2 燃料改造及清洁能源开发

7.4.3 机动车尾气综合防治

7.5 扬尘污染管理与控制措施

7.5.1 道路尘与开放源扬尘的控制

7.5.2 强化货运机动车的封闭管理

7.5.3 严格建筑工程及提倡环保型施工

7.6 工业排放源监管与控制措施

7.6.1 高污染企业搬迁建设的监控

7.6.2 淘汰高污染与低产能行业及加快产业技术升级

7.7 燃煤污染排放管理与控制措施

7.7.1 SO_2和烟尘源头综合治理

7.7.2 拆除小型燃煤锅炉及普及集中供热

7.7.3 推进煤改清洁能源

7.8 结合最新国家政策、分类实施

附录

附录一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

附录二 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简要说明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