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国学知要(十三五)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4.50购买纸书

2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李良松,郭洪涛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字       数:32.4万

所属分类: 教育 > 大中专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由李良松、郭洪涛主编的《国学知要(供中医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将古代国学的内涵概括为六个方面:一为国家的正统学问,二为国家的主流学术,三为国家的*高学府,四为国家*高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五为经史百家之学,六为治国理政之学。这是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古代文献,从数千条的国学主题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是对“国学”*新、*为全面的诠释,也是为“国学”正本清源,恢复国学“高、大、上”的本来面目。国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经典上,国学*不能停留在蒙书(古代启蒙读物)上。国学是国家和民族*高智慧的结晶,国学是国家*经典的学问,国学是国家主流的学术思想,只有学好国学才能传承文明,只有学好国学才能治国安邦,只有学好国学才能提高国民的精神境界。<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国学知要》编委会

编写说明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国学释义

第一节 古代国学的丰富内涵

一、国家的正统学问

二、国家的主流学术

三、国家的最高学府

四、国家的最高教育管理机构

五、经史之学

(一)关于《诗经》列入国学的记载

(二)关于《尚书》列入国学的记载

(三)关于《易经》列入国学的记载

(四)关于《礼记》列入国学的记载

(五)关于五经列入国学的记载

六、治国理政之学

第二节 近代关于国学的认知

第三节 现代对国学的再认识

第二章 国学史略

第一节 先秦诸子

一、儒家

二、道家

三、墨家

四、法家

五、阴阳家

六、名家

第二节 两汉经学

第三节 魏晋玄学

一、魏晋玄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二、魏晋玄学的基本特点

三、魏晋玄学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隋唐佛学

一、隋唐佛教的八宗并弘

二、隋唐佛教的主要思想

第五节 宋明理学

一、理学的思想流派

二、理学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第三章 国学概论

第一节 古籍的分类

一、《七略》的六分法

二、魏晋以后的四部分类

第二节 经部概述

第三节 史部概述

第四节 子部概述

第五节 集部概述

第四章 国学研究

第一节 古书的版本与流传

第二节 古代汉语与古籍校读

第三节 四部书籍的研读方法

第五章 国学解惑

第一节 国学是文化的文化

第二节 国学涵盖中国科技

第三节 国学的异化与忧惑

第四节 国学与中国人文精神

第五节 国学与国粹的关系

第六节 国学与西学的差别

下篇 各论

第六章 经 学

第一节 经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经学的孕育产生

一、六经

二、五经

三、七经

四、九经

五、十经

六、十二经

七、十三经

第三节 经学的发展演变

第四节 经学的学术派别

一、经学分派诸说

二、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第七章 儒 学

第一节 儒学的产生背景

第二节 儒学的发展演变

一、先秦儒学

二、秦汉儒学

三、隋唐儒学

四、宋明理学

五、现代新儒学

第三节 儒学的深远影响

一、重视教育

二、重视“仁”

三、倡导以民为本

四、主张“天人合一”

第四节 儒学的代表人物

一、孔子思想

二、孟子思想

三、荀子思想

四、程朱理学

五、陆王心学

第八章 史 学

第一节 史学的含义

第二节 史学的起源

第三节 史学的发展

一、秦汉——史学的形成时期

二、魏晋——史学的发展时期

三、隋唐——史学的繁荣时期

四、宋元——史学的巅峰时期

五、明清——史学的衰落时期

六、中国近代史学

第四节 史学的特质

一、历代统治者均重视史学

二、私撰史籍之风绵延不绝

三、史学文体多样内容丰富

第五节 先秦的史籍

第九章 佛 学

第一节 佛学的概念

第二节 佛学的历史

一、汉朝——佛教传入时期

二、魏晋——佛教发展时期

三、隋唐——佛教全盛时期

四、宋清——佛教衰落时期

五、近代——佛教停滞时期

第三节 佛教的宗派

一、三论宗

二、天台宗

三、华严宗

四、唯识宗

五、禅宗

六、净土宗

七、律宗

八、密宗

第四节 八宗的特点

第十章 道 学

第一节 道学的内涵外延

第二节 道学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道学的代表人物

第四节 道学的八大支柱

第五节 道家思想的影响

第十一章 中医学

第一节 中医学的含义

第二节 中医的发展史

一、上古至春秋——中医学实践积累时期

二、战国到两汉——中医学的奠基时期

三、两晋至隋唐五代——中医学全面发展时期

四、宋金元——中医学争鸣创新时期

五、明清——中医学成熟完善时期

六、鸦片战争至民国——中医学缓慢发展时期

第三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

第十二章 文 学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起源发展

一、中国文学的起源

二、中国文学的发展

(一)古典文学

(二)现代文学

(三)当代文学

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多重含义

一、泛指文章经籍

二、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之一

三、指辞章修养

四、官名

五、指儒家学说

六、特指有关狱讼的文书、文件

七、文才、才学

八、儒生,亦泛指有学问的人

九、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的艺术

第三节 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独特的语言文字

二、文学自身的特点

三、儒道释合流的思想特征

第四节 中国文学的四大体裁

一、诗歌

二、散文

三、小说

四、戏剧

第十三章 戏 曲

第一节 戏曲的含义

第二节 戏曲的起源

一、歌舞说

二、巫觋说

三、俳优说

第三节 戏曲的发展史

一、先秦一戏曲的萌芽期

二、唐代一戏曲的形成期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

六、近代—戏曲的革新期

七、现代—戏曲的争辉期

第四节 戏曲的艺术特色

一、综合性

二、程式性

三、虚拟性

第五节 戏曲的表演行当

第六节 戏曲的音乐特点

第七节 中国戏曲脸谱

第八节 中国戏曲剧种

一、京剧

二、越剧

三、黄梅戏

四、评剧

五、豫剧

六、川剧

七、秦腔

八、吕剧

第十四章 书 画

第一节 书 法

一、中国书法的基本含义

二、中国书法的起源和演变

三、中国书法的载体类别

第二节 国 画

一、国画的起源和发展

二、国画的分类

三、国画的造型特点

四、国画的主要流派

第三节 中国字画的形式

第十五章 天文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天文学概况

第二节 天文学的基本概念

一、七政、五纬

二、二十八宿、四象

三、三垣

四、十二次

五、分野

第十六章 音 律

第一节 中国音律的起源

第二节 古代音律简史

第三节 古典诗歌的音律

第四节 古代音律常识

第五节 古代音律的划分

第六节 音律的艺术价值

第十七章 武 学

第一节 武学的含义

第二节 武学的历史演变

一、武学的源流

二、武学的沿革

三、武学的种类流派

四、武术器械

五、武术技法

六、武举制度

第十八章 小 学

第一节 小学的源流

第二节 小学的发展史

第三节 训诂学知识

一、训诂与训诂学

二、训诂学发展史

三、训诂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 音韵学知识

一、音韵学概述

二、研究的内容

第十九章 饮食学

第一节 饮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饮食的发展史

一、有巢氏——茹毛饮血时期

二、燧人氏——石烹熟食时期

三、伏羲氏——渔猎养畜时期

四、神农氏——“耕而陶”时期

五、黄帝——作灶蒸烹时期

六、夏商周秦——饮食文化成形时期

七、汉晋南北朝——饮食文化丰富时期

八、唐宋——饮食文化高峰时期

九、元明清——饮食文化又一高峰

十、近现代——饮食结构发展趋势

第三节 饮食文化的特点

第四节 古代食雕艺术

第五节 菜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六节 饮食与健康

第二十章 风雅学

第一节 琴

一、琴的起源和历史

二、古琴的一般知识

第二节 棋

一、围棋

二、象棋

第三节 茶

一、茶的名称

二、茶的发源

三、茶的使用

四、中国茶文化

第四节 香

一、产生和发展

二、香药本草

三、香与文人

第二十一章 风水学

第一节 风水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风水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风水和《周易》的关系

第四节 风水学相关用语

第五节 风水学的流派

一、理气派

二、峦头派

第六节 风水学的原则

一、整体系统

二、因地制宜

三、依山傍水

四、观形察势

五、地质检验

六、水质分析

七、坐北朝南

八、适中居中

九、顺乘生气

十、改造风水

第七节 风水学的科学性

第二十二章 金石学

第一节 金石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金石学的发展源流

一、萌芽时期

二、发展时期

三、成熟时期

第三节 金石学著作的分类

第四节 金石学的现状

第五节 金石学与考古学

第六节 保存金石的西泠印社

第二十三章 姓氏学

第一节 姓氏的含义

第二节 姓氏的源流

第三节 姓氏的创建

第四节 帝王赐姓

第五节 姓氏分布

第六节 姓氏著作

一、《世本》

二、《急就篇》

三、《元和姓纂》

四、《百家姓》

五、《古今姓氏书辩证》

六、《通志·氏族略》

七、《古今万姓统谱》

八、《千家姓文》

九、《史姓韵编》

第七节 姓名与阴阳五行

第八节 家族中的字辈

第二十四章 农 学

第一节 农学的含义

第二节 农学的发展

第三节 农学思想

一、时气论

二、土壤论

三、物性论

四、树艺论

五、畜牧论

六、耕道论

七、粪壤论

八、水利论

九、农器论

十、灾害论

第二十五章 其 他

第一节 园 林

一、园林的基本含义

二、园林的发展历史

三、园林特点

四、园林的分类

第二节 祭 祀

一、历史沿革

二、祭祀种类

三、祭品处置

四、祭祀场所

五、祭祀时间

第三节 灶 神

一、灶神传说

二、祭灶历史

第四节 春 节

一、春节的起源

二、春节的发展

三、年俗

第五节 元宵节

一、元宵节的起源

二、元宵节的历史

主要参考书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