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书名页
版权页
杏林散墨——王庆其医论医案集编委会
作者简介
施 序
人生三件事:立德、立功、立言(自序)
甲篇 经典发微
《内经》专题十讲
第一讲 从文化和临床研读《内经》的体会
(一)用文化阐释经典,从经典理解文化
1.文化有什么用
2.什么是文化和中医药文化
3.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
4.“天人合一”“以和为贵”思想与《内经》学术
(二)合临床解析经典,用经典指导临床
(三)照着讲与接着讲
【参考文献】
第二讲 从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看《内经》的学术价值
(一)从世界中医学的兴衰看《内经》
(二)《内经》建立了具有东方文化色彩的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
(三)从未来医学发展趋势看《内经》
(四)世界第五大发明:经络学说和针灸疗法
(五)《内经》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
第三讲 《内经》的天人之道及其在医学中的运用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之道
1.“天人合一”说
2.“天人相分”说
3.“天人相胜”说
4.“天人相通”说
5.“天人感应”说
6.“天人合德”说
7.“天人合道”说
8.“天人一气”说
(二)《内经》的天人之道
1.《内经》关于“天”的理解
2.《内经》关于“人”的理解
3.《内经》“人与天地相应(参)”的含义
4.《内经》天人之道在医学中的应用
5.对《内经》天人之道的评价
6.结语
第四讲 《内经》心身观及其临床运用
(一)“心”的内涵
1.古代哲学中“心”的几种含义
2.现代解剖医学中的“心”
3.《内经》藏象理论中对“心”的认识
4.中医理论中“心”的生理功能
(二)心病的概念
(三)“心病”的病因
1.因郁致病
2.因病致郁
(四)现代心理疾病的发病原因
1.社会心理因素
2.易患素质——人格缺陷
(五)《内经》中的心理疗法
1.“心药”的概念
2.心理疗法
第五讲 《内经》三因制宜及其临床运用
一、《内经》治疗学的主要内容
1.治疗原则
2.治疗方法
3.治疗手段
二、三因制宜
1.因人制宜
2.因地制宜
3.因时制宜
第六讲 《内经》络脉理论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一)络脉的概念
(二)关于络脉的沿革
1.《内经》首次提出“络脉”概念
2.张仲景对络脉理论的发展
3.叶天士关于络病治疗的发挥
4.吴以岭对络病学的研究
(三)络脉的生理功能
(四)络脉的病因病机特点及临床表现
(五)络病的治疗
(六)络脉理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运用
1.慢性萎缩性胃炎特点
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分型
3.辨病(胃镜病理特征)加减
4.病案举例
5.体会
第七讲 《内经》头痛证及其临床运用
(一)头痛的病名
(二)头痛的病机
1.邪遏清阳
2.经络脏腑气逆
3.瘀血阻络
(三)头痛的分类及证治
1.外感头痛
2.六经头痛
3.其他头痛
第八讲 《内经》消渴证及其临床运用
一、关于消渴病名
二、消渴的分类
1.消
2.风消
3.热中
4.食亦
5.肺消、膈消
6.脾瘅、消中
7.消瘅
三、消渴的临床特征
1.多食
2.口渴
3.多尿
4.口甘
5.消瘦
四、消渴的病因病机
1.素食甘美多肥
2.五脏柔弱
3.内伤七情、外感六淫而火热内郁
4.肺胃内热
5.心肺阳气不足,不能行化水津
五、消渴的治疗原则及预后
1.消渴的治疗原则
2.消渴的分类治疗
3.消渴的预后
六、对糖尿病治疗的几点启示
七、临床运用举例
1.“二阳结,谓之消”
2.“消渴。治之以兰”
3.“高梁之变,足生大丁”
八、糖尿病与治未病
1.糖尿病前期的逆转
2.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
第九讲 《内经》汗证及其临床运用
一、关于汗证
二、汗证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1.魄汗
2.灌汗
3.炅汗
4.寝汗
5.漏泄、漏风
6.绝汗
7.五脏汗证
三、汗证的病因病机
1.暑热迫津
2.气虚失固
3.营卫不和
4.虚热内扰
5.阳虚失固
四、汗证的治疗
五、病案举例
1.阴虚阳亢汗证案
2.盗汗、无汗案
3.绝汗案
第十讲 《内经》的健康长寿及养生理念
一、《内经》关于生命、健康、长寿、疾病及其防治的基本理念
1.生命的本源——阴阳两气的交会融合
2.健康的本质——和谐
3.长寿的秘诀——天寿过度、气血常通、肾气有余
4.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生病起于过用
5.防治的原则——不治已病治未病
二、《内经》养生的基本原则
1.基于“天人合一”的顺时养生
2.基于道家“淡泊清静”的精神养生
3.基于“谨和无味”的饮食养生
4.基于“气血以流通为贵”的运动养生
5.基于儒家“仁者寿”的道德养生
仲景用药十讲
第一讲 学习仲景用桂枝的临床体会
一、桂枝的功效
1.调和营卫
2.温经通阳
3.化气行水
4.温经除湿
5.温中补虚
6.平冲降逆
7.通络祛瘀
二、桂枝的配伍
1.桂枝加麻黄
2.桂枝加芍药
3.桂枝加附子
4.桂枝加甘草
5.桂枝加桃仁
6.桂枝加茯苓、白术
7.桂枝加龙骨、牡蛎
8.桂枝加人参
9.桂枝加黄芪
10.桂枝加大黄
11.桂枝加干姜
12.桂枝加薤白
13.桂枝加葛根
14.桂枝加厚朴、杏仁
15.桂枝加芍药、知母
16.桂枝加当归
17.桂枝加黄连
三、桂枝的使用禁忌及剂量
1.桂枝的使用禁忌
2.桂枝的应用剂量
第二讲 学习仲景用附子的临床体会
一、附子的品名及炮制
二、附子的功效
1.回阳救逆
2.温阳利水
3.逐寒止痛
4.益火消阴
5.温通散结
6.温脏安蛔
三、附子的配伍运用
1.附子加干姜
2.附子加人参
3.附子加白术
4.附子加石膏
5.附子加桂枝
6.附子加大黄
7.附子加麻黄
8.附子加甘草
四、附子的应用剂量
五、附子应用的指征及其他注意事项
1.附子应用的指征
2.附子的煎煮及服用方法
3.附子的中毒症状及其解救
4.其他
第三讲 学习仲景用麻黄的临床体会
一、麻黄的功效
1.发汗解表
2.平喘止咳
3.利水退肿
4.宣痹止痛
5.分消表里
二、麻黄的配伍运用
1.麻黄加桂枝
2.麻黄加杏仁
3.麻黄加附子
4.麻黄加白术
5.麻黄加石膏
6.麻黄加连翘
7.麻黄加升麻
8.麻黄加半夏
9.麻黄加甘草
三、麻黄的应用剂量
四、病案举例
第四讲 学习仲景用石膏的临床体会
一、石膏的功效
1.清热泻火
2.清肺平喘
3.除烦解渴
二、石膏的配伍
1.石膏加麻黄
2.石膏加知母
3.石膏加桂枝
4.石膏加人参
5.石膏加附子
三、病案举例
1.糖尿病消谷善饥案
2.更年期综合征案
3.舌痛案
第五讲 学习仲景用细辛的临床体会
一、细辛的功效
1.辛散祛风解表邪
2.散寒化饮止咳逆
3.温经通阳治厥逆痹痛
4.通利九窍
二、细辛的配伍
1.细辛加麻黄、附子
2.细辛加干姜、五味子
3.细辛加当归、芍药
第六讲 学习仲景用黄连的临床体会
一、黄连的功效
1.清肠止利
2.清心降火
3.清胃止呕
4.清胃消痞
5.泻火止血
二、黄连的配伍运用
1.黄连加黄芩
2.黄连加干姜
3.黄连加半夏
4.黄连加阿胶
5.黄连加人参
6.黄连加大黄
7.黄连加附子
三、病案举例
1.慢性萎缩性胃炎案
2.巴雷特食管案
3.顽固舌痛案
第七讲 学习仲景用姜的临床体会
一、姜的品名及炮制
1.生姜
2.干姜
3.煨姜
4.炮姜
5.姜炭
二、干姜的功效
1.温中散寒
2.回阳通脉
3.温化痰饮
4.制附子毒性
三、生姜的功效
1.发散风寒
2.温胃止呕
3.温肺化饮
4.温中利水
5.解毒
四、干姜和生姜的配伍运用
(一)干姜的配伍运用
1.干姜加附子
2.干姜加人参、白术
3.干姜加黄芩、黄连
4.干姜加甘草
5.干姜加细辛、五味子
6.干姜加柴胡、桂枝
7.干姜加栀子
8.干姜加柏叶
(二)生姜的配伍运用
1.生姜加大枣
2.生姜加半夏
3.生姜加栀子
4.生姜加枳实
5.生姜加橘皮
6.生姜加紫苏
7.生姜加白术、附子
五、关于干姜与生姜的应用剂量
六、病案举例
1.慢性结肠炎伴肠功能紊乱案
2.胃食管反流病案
3.小儿厌食症
第八讲 学习仲景用白术的临床体会
一、白术的功效
1.利水逐湿
2.化饮定眩
3.祛湿通痹
4.健脾制水
5.通大便
6.安胎
二、白术的配伍运用
1.白术加麻黄
2.白术加桂枝
3.白术加干姜
4.白术加当归
5.白术加黄芪
6.白术加茯苓
7.白术加附子
8.白术加泽泻
三、白术的应用剂量
四、病案举例
第九讲 学习仲景用芍药的临床体会
一、赤芍与白芍之分
二、芍药的功效
1.解肌和营
2.缓急止痛
3.疏肝和脾
4.通利血痹
5.清热止痢
6.通便泄邪
7.安胎止漏
三、芍药的配伍运用
1.芍药加桂枝
2.芍药加甘草
3.芍药加大黄
4.芍药加附子
5.芍药加黄芩
6.黄芩加半夏
7.芍药加当归
8.芍药加柴胡
9.芍药加枳实
四、芍药的应用剂量
五、芍药的使用禁忌及炮制方法
1.芍药的使用禁忌
2.芍药的炮制方法
第十讲 学习仲景用甘草的临床体会
一、甘草的功效
1.和中补虚
2.缓急止痛
3.清热解毒
4.祛痰止咳
5.补气复脉
6.调和诸药
二、甘草的配伍应用
1.甘草加桂枝
2.甘草加芍药
3.甘草加附子
4.甘草加干姜
5.甘草加小麦、大枣
6.甘草加人参
7.甘草加桔梗
8.甘草加茯苓
9.甘草加麻黄
10.甘草加大黄
11.甘草加半夏
三、甘草的应用剂量
四、甘草的使用禁忌及炮制方法
乙篇 医案纪实
教学查房病案
慢性浅表性胃炎
【病史概要】
【病例分析】
【经典发微】
1.辨气血
2.辨升降
3.辨寒热
4.辨虚实
【讨论】
脑梗死1
【病史概要】
【病例分析】
【经典发微】
1.中风的病因病机
2.中风的治疗原则
【讨论】
脑梗死2
【病史概要】
【病例分析】
【经典发微】
1.络脉理论辨治脑梗死
2.络病治疗“以通为用”
【讨论】
心脏神经官能症
【病史概要】
【病例分析】
【经典发微】
1.结胸
2.痞证
3.胸痹
4.心痛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
【病史概要】
【病例分析】
【经典发微】
【讨论】
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史概要】
【病例分析】
【经典发微】
【讨论】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史概要】
【病例分析】
【经典发微】
1.发热
2.化痰
3.治疗肺阴不足
【讨论】
鼻出血
【病史概要】
【病例分析】
【经典发微】
1.虚实内伤外感之辨,治衄不唯肺胃之腑
2.治血之辨,治衄不唯止血之法
【讨论】
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
【病史概要】
【病例分析】
【经典发微】
【讨论】
冠心病房颤
【病史概要】
【病例分析】
【经典发微】
1.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2.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3.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讨论】
帕金森病
【病史概要】
【病例分析】
【讨论】
膜性肾病、脑梗死
【病史概要】
【病例分析】
1.先病为本,后病为标,急则治其标,当先治疗脑梗死失语
2.从风论治膜性肾病
低钾血症
【病史概要】
【病例分析】
【讨论】
高血压、甲亢
【病史概要】
【病例分析】
【讨论】
睡眠障碍
【病史概要】
【病例分析】
【讨论】
教学门诊病案
脾系病
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案
2.慢性萎缩性胃炎案
3.反流性食管炎案
4.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炎案
5.慢性胃炎案
6.巴雷特食管病案
7.肛门脱垂案
8.结肠息肉案
9.幽门不完全梗阻(小肠旋转不良)案
10.溃疡性结肠炎案
11.慢性结肠炎案
12.呕泛清水案
肝系病
心系病
1.心悸伴更年期综合征案
2.窦性心动过缓案
3.高血压病案
4.高血压、冠心病案
肺系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案
2.喘息性支气管炎案
3.肺动脉高压案
肾系病
1.尿失禁案
2.高血压并发慢性肾功能不全案
3.慢性肾功能不全案
4.尿路感染案
5.肾结石案
杂 病
1.神经性皮炎案
2.银屑病案
3.荨麻疹案
4.带状疱疹案
5.胰腺癌案
6.原发性肝癌案
7.子宫内膜癌术后案
8.面神经瘫痪案
9.癫痫案
10.口腔扁平苔癣案
11.白细胞减少症案
12.夜行症案
13.不安腿综合征案
14.嗜睡案
15.紧张性头痛案
16.阳虚汗案
膏方医案
1.肺癌术后案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案
3.慢性支气管炎案
4.哮喘案
5.更年期综合征案
6.眩晕案
7.高年耳鸣耳聋案
8.焦虑失眠案
9.头痛案
10.脑膜瘤术后案
11.头痛耳鸣案
12.中风后案
13.脑梗死、脑萎缩案
14.胃穿孔术后案
15.胃脘痛案
16.反流性食管炎案
17.浅表性胃炎案
18.溃疡病案
19.慢性胃炎伴轻度不典型增生案
2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胃炎案
21.胃食管反流病案
22.慢性萎缩性胃窦炎伴肠腺化生案
23.重度胃炎伴双腕管综合征案
24.疣样胃炎伴肠化生案
25.腹泻案
26.肠激惹综合征案
27.溃疡性结肠炎案
28.便秘案
29.呕吐案
30.痞满案
31.胃下垂案
32.淋证案
33.尿路感染案
34.肾病综合征案
35.早泄案
36.失眠兼代谢综合征案
37.偏头痛潮热案
38.不孕症案
39.产后腹痛案
40.面瘫案
4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案
附篇 薪火相传
跟师札记
甘温健脾补气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脾气散精”与糖尿病的治疗
“补火生土”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关于君臣佐使组方的新解
羌活胜湿汤治疗寒湿头喃
“胃不和则卧不安”与卧不安则胃不和
调理五脏疾病的经验
膏方问诊、组方、遣药经验
一、问诊“四要”
二、立方“三元”
三、“组药”拟方
1.健脾止泻药组
2.清肠止泻药组
3.痛泻要方药组
4.理气通腑药组
5.制胃酸药组
6.启脾苏胃药组
7.辛开苦降药组
8.活血止痛药组
9.养血润肠药组
10.润燥通便药组
11.疏肝理气药组
12.降脂药组
13.降糖药组
14.降压药组
15.安神药组
16.调肾阴阳药组
17.补肾健腰药组
18.滋肾明目药组
19.补肾纳气平喘药组
20.清咽润喉药组
四、膏方医案举例
1.食管炎、萎缩性胃炎案
2.更年期综合征案
对老年人体质特点的认识
一、肾常不足,肝常有余
二、气常怫郁,血常有瘀
以“治未病”思想治疗胃癌前病变
(一)辨证加减
1.肝胃不和
2.脾胃湿热
3.胃阴不足
4.气滞血瘀
5.脾阳虚弱
(二)辨病加减
(三)随症加减
1.反酸
2.胸脘疼痛
3.胃脘痞胀
4.嗳气
(四)养生护理及心理治疗
1.调整心态
2.饮食有节
3.注意冷热
“肾藏精”的发生及临床应用
1.水地说
2.天一生水说
3.精气学说
治疗贲门失迟缓症一例
论风邪致病特点及治疗的临床运用
一、风者,善行而数变
二、风邪致病无处不到
三、风胜则动
四、风胜则痒
“六腑以通为用”的临床体会
一、“六腑以通为用”的含义、出处
二、六腑的生理、病理
三、六腑病证特点与治疗
物极必反——从“否”卦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策略的思考
一、“物极必反”的出处
二、《易经》卦象的启示
三、肿瘤治疗策略的思考
调五脏以治脾胃——学习王庆其教授治胃癌前病变经验点滴
一、疏肝以理脾胃
二、补火以生脾土
三、调心以和脾胃
四、补肺以壮脾气
“脾胃盛衰”的临床意文
饮食失节,脾胃乃伤
“阴虚则内热”的临床意文
脾胃虚弱,得阳始运
“脾主黏膜”与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学习王庆其教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经验
运用枳术丸的经验
运用乌梅丸的经验
应用相反相成药对的经验
1.寒热并投
2.润燥互用
3.通涩并用
4.补泻互寓
5.升降相成
关于服人参忌食萝卜问题的看法
一、从文献来说
二、从老中医经验来说
三、从实验研究来说
四、人参补气与萝卜消气,此“气”非彼“气”
五、王师经验
关于“因势利导”法的认识
关于“老人多瘀”的见解
和胃气清湿热治疗食管癌前病变
从“积精全神”论治失眠症
1.心血不足、心神失养
2.心火亢盛、肾阴不足
3.肾阳不足,心阳浮越
论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络脉理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从“火”论治精神类疾病
一、清心胃之火,治疗精神分裂症
二、补肝肾之阴,清相火,治疗顽固性失眠
重剂起沉疴——有故无殒亦无殒
1.白术
2.生麻黄
3.石菖蒲
不寐者,阳不交阴也
一、阳气之亢动,责之肝——平肝潜阳、清肝泻火法治疗不寐
二、阴液之不足,病在脾胃——健脾和胃,调气和血法治疗失眠
膏方处方原则
一、开方首要。问诊为先
二、膏方治则:燮理阴阳,调和气血
三、膏方扶正着重健脾和胃。调补肝肾
四、有病之体,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无病之人,重点在辨质论治
安养心神治疗脾胃病
一、健脾养血安神
二、健脾和胃安神
三、调和脾胃升降,治疗心神不宁
“阴火”是虚火吗?
辛开苦降治疗胃痞证心验
师承论文
王庆其临床经验撷英
一、临床经典。相互融合
(一)从临床的角度研究《内经》的学术价值
(二)将《内经》之要义运用于临床
(三)病案举例
二、心身并重,调神为要
(一)临床强调心身观和整体观
(二)治病先调神
三、善治胃肠,调节升降
(一)调理气机,辛开苦降
(二)治“萎”独取阳明
(三)冬令膏方,护胃为先
四、辨治疑难,组方相激相成
(一)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二)辨治慢性肾病
(三)辨治慢性结肠炎案
五、学习仲景,善用辛温
(一)严重恶风畏寒案
(二)肺动脉高压案
(三)严重泛吐清水案
【参考文献】
王庆其“顽病祛风”理论的临床应用
一、王庆其教授学术观点撷要
1.健康的本质是和谐
2.治未病的思想
3.扶正与祛邪
4.老年慎泻,少年慎补
5.阳病多语,阴病无声
二、王庆其教授治疗内科疾病临床经验述要
1.治胃(肠)先治心
2.治“萎”不独取阳明,治五脏以调脾胃
3.治脾胃可安五脏
4.老年人体质特点:多肾虚血瘀,肝常有余,肾常不足
5.顽病不妨治风
三、顽病治风思想的临床应用
1.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2.顽病治风的理论基础
3.顽病治风思想的临床应用
王庆其膏方组方用药经验
一、学术观点撷要
1.治胃(肠)先治心
2.胃食管反流病的八大诱发因素
3.治“萎”不独取阳明,治五脏以调脾胃
4.辨证与辨征相结合
5.治脾胃可安五脏
6.老年人体质特点多肾虚血瘀,肝常有余肾常不足
7.顽病不妨治风
8.当前要防止中医“西化”和“重药轻医”的倾向
二、膏方组方的基本理念及特点
(一)膏方组方的基本理念
1.问诊“四要”
2.立方“三元”
(二)膏方组方的特点
1.进补有方略,护胃最重要
2.辨病与辨质相结合
3.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
4.大方复治,组药配伍
三、膏方用药配伍经验
1.健脾止泻药组
2.清肠止泻药组
3.痛泻方药组
4.理气通腑药组
5.养血润肠药组
6.润燥通便药组
7.制胃酸药组
8.启脾苏胃药组
9.辛开苦降药组
10.活血止痛药组
11.疏肝理气药组
12.降脂药组
13.降糖药组
14.降压药组
15.安神药组
16.调肾阴阳药组
17.补肾健腰药组
18.滋肾明目药组
19.补肾纳气平喘药组
20.清咽润喉药组
四、膏方医案举隅
1.慢性泄泻案
2.十二指肠溃疡案
3.萎缩性胃炎案
4.糜烂性胃炎案
5.围绝经期综合征合浅表性胃炎案
6.慢性胃炎案
7.食管炎、萎缩性胃炎案
【参考文献】
王庆其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思路与经验
一、王庆其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理念
1.“治未病”理念——见微知变,癌前干预
2.“援物比类”——种子-土壤学说
3.“久病入络”“息而成积”——络脉理论指导胃癌前病变辨治
4.脾主黏膜——胃黏膜的屏障作用
二、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思路
1.改善“小生态”,调五脏以治脾胃
2.改善“微生态”,调升降,和气血
3.针对局部,消积聚,解癌毒
4.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王庆其运用健脾清肠祛风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王庆其运用《内经》理论治疗脾胃病经验撷英
一、“脾气散精”——健脾散精化浊法治疗代谢综合征
二、“阳道实,阴道虚”——用健脾益气、温阳散火法治疗扁平苔癣
三、“土得木而达”——疏肝、和脾、祛风、清肠法治疗肠激惹综合征
四、“邪在胆,逆在胃”——利胆降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五、“胃不和则卧不安”与卧不安则胃不和
王庆其运用相反相成药对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一、相反相成药对治疗脾胃病的理论探讨
二、王师常用的相反相成药对举隅
1.寒热并投
2.润燥互用
3.通涩并用
4.补泻互寓
5.动静结合
6.升降有常
7.结语
【参考文献】
王庆其用药经验拾萃
一、甘草称国老,补中缓急兼复脉
二、细辛可过钱,辛散温通能止痛
三、附子王道药,堪称壶中大将军
四、桂枝性温通,和营补虚平冲逆
五、升麻非升提,清热凉血能解毒
六、黄柏补肾阴,实热虚然皆可清
七、石膏清阳明,仲景垂妙于定方
王庆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
一、学术思想
(一)中医学的生命观——天人合一、形神一体
(二)健康的本质是和谐——天人和、心身和、气血和
(三)中医心身相关理论的本质——形神合一
(四)人体的自稳调控机制——亢害承制
(五)老年人病理体质特点——肾虚、肝旺、血瘀
二、经验特色
(一)通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1.胃食管反流病八大诱发因素
2.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位与病机
3.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原则
(二)用络脉理论辨治萎缩性胃炎
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特点
2.用络脉理论辨治萎缩性胃炎
(三)健脾清肠祛风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1.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
2.关于“肠风”
3.治疗大法
(四)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顽病不妨治风
1.顽病治风的病理基础
2.运用祛风法的几点体会
3.常用祛风中药分类
(五)治疗情志病的经验:心病还用心药医
1.建立真诚的医患关系
2.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地采用心理疗法
3.心理疗法必须与药物等治疗方式配合使用
三、跟师临诊
1.慢性结肠炎案
2.肠炎案
四、慢性胃炎
1.反流性胃炎案
2.慢性糜烂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性食管炎案
3.慢性萎缩性胃炎案
4.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案
5.巴雷特食管病案
五、胃下垂
六、功能性消化不良
七、肝病
1.离照当空。阴霾自消案
2.养血安神,肝病可补案
3.久病入络,活血通络案
八、喉源性咳嗽
九、支气管哮喘
十、中风后遗症
十一、肾病
1.慢性肾炎肾病型案
2.lgA肾病案
3.慢性肾功能不全案
十二、消渴
1.消渴案一
2.消渴案二
3.消渴案三
十三、情志病
1.郁证(心理障碍)案
2.不寐(神经衰弱)案
3.脏躁(更年期综合征)案
4.心悸怔忡(神经官能症)案
十四、偏头痛
1.清阳不升案
2.肝经郁火案
3.痰瘀阻络案
4.心肾不交案
十五、杂病
1.盗汗案
2.面肿案
3.小儿寒咳案
4.脘腹胀满案
5.老年性便秘案
6.肠梗阻案
7.面神经炎案
8.三叉神经瘤伽马刀术后案
附录1:王庆其学术著作一览表
附录2:王庆其学术论文一览表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