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课本里的《论语》电子书

售       价:¥

256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李山

出  版  社:中信出版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01

字       数:14.2万

所属分类: 教育 > 中小学教辅 > 小学教辅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北师大名师李山老师倾情打造, 带领孩子一次读通读透《论语》,给孩子铺就受益一生的人文底色。 康震倾情推荐。 《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言行,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儒家极为重要的经典,也可以说是中国经典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宋代朱熹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四书”是古代文人士子读书目,对中国人的思想与价值观念、一言一行有着深远的影响。 《课本里的论语》是北师大教授、《百家讲坛》名师李山老师特意为孩子打造的《论语》精读本。内容覆盖中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论语》“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举一反三,因材施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字句,李山老师将这些字句摘选出来,还原到所在《论语》的章节,进行句义串讲,同时不局限于小学教材,结合《论语》全书以及其他儒家经典,以及《左传》《史记》等史书故事,对其进行阐发。在阅读中拓展了孩子知识边界,提升了孩子古文阅读力、理解力、逻辑力。 随着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内容增加,个别地区更是把《论语》纳入了高考经典阅读考察范围,学生如何学习《论语》,家长如何进行指导,老师如何教学,成了中小学生、家长、一线语文老师关注的焦点和难点。李山老师《课本里的论语》一书,旨在帮助中小学生、老师、家长读懂《论语》精髓,知行合一,乐在其中。
目录展开

扉页

第一讲 学而时习之

学习的问题

学习、交友、自处

孔子博学的故事

好学的孔子

六言六蔽

孔子与柏拉图学习观对比

向自身开战

第二讲 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三省

曾子持身谨慎

曾子的言论

言忠信,行笃敬

第三讲 贤贤易色

孔子与子夏的切磋

子夏其人

家国和忠孝

人伦关系中的信

学习的态度

第四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其人

聚敛之臣冉有

善问且孝的子贡

尊师重道

恕之道

第五讲 各言其志

各言其志

子路的回答

冉有的回答

公西华的回答

曾皙的回答

孔子的点评

《论语》的文学价值

第六讲 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

儒家的历史观

百世可知

温故知新的历史意义

第七讲 见贤思齐

冀己亦有是善

儒家的学习观

圣人无常师

第八讲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和小人

和与同的概念差异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中国人的“和”的观念

儒家辩证法

第九讲 有教无类

孔子的教育

国人和野人

讥世卿出身论

孔子的成人教育

孝悌与政治

第十讲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第十一讲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与仁者

山水悟道

仁者寿的本意

中国的宇宙观

儒家文学情调

第十二讲 贤哉,回也

颜渊的贤德

孔子曲肱而乐

孔颜乐处

儒者的气命与情调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寻孔颜乐处

第十三讲 举一反三,因材施教

启发式教学

和易以思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孔子的教育精义

第十四讲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文子谥号

孔文子其人

孔文子的好学精神

朱熹解读谥法文化

孔子眼中的贤

第十五讲 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释义

弘毅之争

内圣外王,崇德辨惑

孔子的宽和

临大节不可夺

任以为己任

第十六讲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知、仁、勇

天下之达德

智慧与爱人

管仲之仁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君子义以为尚

第十七讲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儒家人生规则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赋诗言志和用典

富贵贫贱观

第十八讲 子贡问政

子贡之问

富而教之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宁死而不失信于民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

政治最大的精神

第十九讲 不怨天,不尤人

孔子的落寞

西狩见麟事件

天命有穷有通

下学上达意在言表

第二十讲 何如斯可谓之士

春秋时代的士

士的标准

次等的士

孔子的不满

第二十一讲 后生可畏

儒家之畏

无闻

后生可畏的资质论

关于名声的启示

第二十二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贡问为仁

因果之仁

为仁之资

知之为知之

第二十三讲 欲速,则不达

儒家的礼乐理想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做一个治民者

第二十四讲 君子之道,孰先传焉

子夏的教育主张

子夏和子游的分歧

子游之道

君子儒与小人儒

版权页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