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历史经典·大家谈(套装五册)(国宝级大师的匠心之作)(历史学家严耕望、顾颉刚、齐世荣、何炳棣等倾情推荐)电子书

售       价:¥

663人正在读 | 2人评论 7.4

作       者:吕思勉,张荫麟,蒋廷黻,雷海宗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1-02

字       数:60.4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本套装包括《中国通史》、《中国史纲》、《三国史话》、《中国近代史》、《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中国通史》:原书为《吕著中国通史》,分为上编文化史和下编政治史,本书只取下编政治史部分。旨在按照历史年代的发展顺序,略叙我们这一民族国家几千年来的盛衰大略,以使读者形成清晰流畅的知识脉络。本书从中国古代的开化,一直讲到了革命途中的中国,大量叙述了中国历史的演变以及历史重大事件,面面俱到。全文采用夹注形式,穿插在正文中间,利于读者的无障碍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中国史纲》:本书是张荫麟先生于1935年受民国政府*委托,而主编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全书按照朝代顺序,本书上讫商周,下至东汉,将上千年的历史浓缩在区区十几万字之间,选取各朝代重大事件作为主题,着力叙述“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以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全书内容丰富,不仅讲述王朝更迭、政治兴衰,还描述了文化经济的盛衰,及民俗生活等,可谓包罗万象。《三国史话》: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一部三国题材的普及读物。他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内容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先生治史,注重对社会的综合研究,评论历史独具慧眼,故本书成为易中天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另外,本书附录中收录了吕思勉先生关于三国的其他文章共12篇,对正文内容加以补充,目的是使读者对三国历史有更为清晰完整的认识。《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本书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革命和社会发展趋势。迄今诞生90年,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近代史专著,与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三足鼎立。其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本书由著名历史学家雷海宗先生编写。本次出版去掉了原书里雷海宗先生在不同时期编写而成的比较琐碎的文章,使之成为一部更为纯粹的关于中国古代兵制的专著。全书共包括“中国的兵”“中国的家族”“中国的元首”“无兵的文化”“中国文化的两周”五大部分,从独特的角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另外,本书保留了原书中的大量注释作为脚注,有利于读者快速答疑解惑,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为了拓展知识,本书还精选了5篇雷海宗先生的文章作为附录,旨在使读者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
目录展开

三国史话

出版说明

一、楔子

二、宦官

三、外戚

四、黄巾

五、历史和文学

六、后汉的地理

七、董卓的扰乱

八、曹操是怎样强起来的

九、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十、袁绍和曹操的战争

十一、赤壁之战的真相

十二、刘备取益州和孙权取荆州

十三、替魏武帝辩诬

十四、从曹操到司马懿

十五、替魏延辩诬

十六、姜维和钟会

十七、孙吴建都南京

十八、司马懿如何人

十九、司马氏之兴亡

二十、晋代豪门斗富

附录

论曹篇

1.袁曹成败

2.曹操平定北方

3.曹操平关陇汉中

论刘篇

1.刘备入蜀

2.刘备取汉中

3.诸葛亮伐魏

4.诸葛亮南征考

论孙篇

1.孙氏父子轻佻

2.孙策欲袭许

3.孙氏据江东

4.孙吴盛衰

5.孙吴之亡

中国史纲

出版说明

自序

初版自序

再版自序

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第一节 商代文化

第二节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

第三节 周朝的兴起

第四节 周代与外族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第一节 封建帝国的组织

第二节 奴隶

第三节 庶民

第四节 都邑与商业

第五节 家庭

第六节 士

第七节 宗教

第八节 卿大夫

第九节 封建组织的崩溃

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

第一节 楚的兴起

第二节 齐的兴起(附宋)

第三节 晋楚争霸

第四节 吴越代兴

第五节 郑子产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

第一节 鲁国的特色

第二节 孔子的先世与孔子的人格

第三节 孔子与其时世

第四节 孔子与政治

第五节 孔子与教育

第六节 孔子的晚年

第五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第一节 三晋及田齐的兴起

第二节 魏文侯、李克、吴起

第三节 秦的变法

第四节 经济的进步与战争的变质

第五节 国际局面的变迁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第一节 新知识阶级的兴起

第二节 墨子

第三节 墨子与墨家

第四节 孟子、许行及周官

第五节 杨朱、陈仲、庄周、惠施、老子

第六节 邹衍、荀卿、韩非

第七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

第一节 吕不韦与嬴政

第二节 六国混一

第三节 新帝国的经营

第四节 帝国的发展与民生

第八章 秦汉之际

第一节 陈胜之起灭

第二节 项羽与巨鹿之战

第三节 刘邦之起与关中之陷

第四节 项羽在关中

第五节 楚汉之战及其结局

第九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

第一节 纯郡县制的重建

第二节 秦汉之际中国与外族

第三节 武帝开拓事业的四时期

第四节 武帝的新经济政策

第十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

第一节 道家学说的全盛及其影响

第二节 儒家的正统地位之确立

第三节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响

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

第一节 外戚王氏的专权

第二节 哀帝朝的政治

第三节 从王莽复起至称帝

第四节 王莽的改革

第五节 新朝的倾覆

第六节 东汉的建立及其开国规模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出版说明

总论—传统文化之评价

一、中国的兵

(一)春秋

(二)战国

(三)秦代

(四)楚汉之际

(五)西汉初期

(六)汉武帝

(七)武帝以后—光武中兴

(八)东汉

(九)后言—汉末至最近

二、中国的家族

(一)春秋以上

(二)战国

(三)秦汉以下

(四)结论

三、中国的元首

(一)列国称王

(二)合纵连横与东帝西帝

(三)帝秦议

(四)秦始皇帝

(五)汉之统一与皇帝之神化

(六)废庙议与皇帝制度之完全成立

(七)后言

四、无兵的文化

(一)政治制度之凝结

(二)中央与地方

(三)文官与武官

(四)士大夫与流氓

(五)朝代交替

(六)人口与治乱

(七)中国与外族

五、中国文化的两周

(一)正名

(二)中国史的分期

(三)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较

附录 世袭以外的大位承继法

(一)罗马帝国皇帝

(二)回教教主

(三)结论

中外的春秋时代

君子与伪君子—一个史的观察

古代中国的外交

(一)春秋时代

(二)战国时代

(三)后言

春秋时代政治与社会

(一)世卿

(二)君子观念

(三)士族之渐衰

(四)平民之渐兴

(五)大革命的开始

中国近代史

总论

第一章 剿夷与抚夷

1.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

2.英国人做鸦片买卖

3.东西对打

4.民族丧失二十年的光阴

5.不平等条约开始

6.剿夷派又抬头

7.剿夷派崩溃

第二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1.旧社会走循环套

2.洪秀全企图建新朝

3.曾国藩刷新旧社会

4.洪秀全失败

第三章 自强及其失败

1.内外合作以求自强

2.步步向前进

3.前进遇着阻碍

4.士大夫轻举妄动

5.中日初次决战

第四章 瓜分及民族之复兴

1.李鸿章引狼入室

2.康有为辅助光绪变法

3.顽固势力总动员

4.孙总理提民族复兴方案

5.民族扫除复兴的障碍

6.军阀割据十五年

7.贯彻总理的遗教

附 录 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

1.中西方关系发生变化

2.欧洲人的蚕食

3.葡萄牙设法通商

4.国外殖民势力更替

5.康熙帝的外交

6.外交策略不进反退

7.马戛尔尼来华

8.英国输入鸦片

9.鸦片战争前后

10.“抚夷”的难题

11.“剿夷”外交的代价

12.俄罗斯侵吞国土

13.自强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14.尾言

琦善与鸦片战争

1.引言

2.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军事关系

3.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外交关系

中国通史

出版说明

编者序

第一章 中国民族的由来

第二章 中国史的年代

第三章 古代的开化

第四章 夏殷西周的事迹

第五章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第六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第七章 古代社会的综述

第八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九章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十章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第十一章 前汉的衰亡

第十二章 新室的兴亡

第十三章 后汉的盛衰

第十四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第十五章 晋初的形势

第十六章 五胡之乱(上)

第十七章 五胡之乱(下)

第十八章 南北朝的始末

第十九章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第二十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二十一章 唐朝的中衰

第二十二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二十三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二十四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第二十五章 北宋的积弱

第二十六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

第二十七章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第二十八章 汉族的光复事业

第二十九章 明朝的盛衰

第三十章 明清的兴亡

第三十一章 清代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三十三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

第三十四章 清朝的衰乱

第三十五章 清朝的覆亡

第三十六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