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光影中国的情感结构——中国大陆电影(1978年以来)电子书

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重要的。 ——列宁 描绘情感必定是电影的中心目的。 ——于果·明斯特伯格 通过凸显生活中无数表面现象,电影让灵魂深处的动机了然若现。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电影批评与理论的全部历史,可以被视为关于银幕隐喻的历史:“窗框”与“画框”之争——或者还可以在精神分析的意义上加上“镜框”。电影既是画框与镜框,但归根结底,“影片是向世界敞的一扇窗户”(安德烈·巴赞)。从这扇窗户望出去,我们理解身处的时代,*终理解我们自己。冬雾弥散,人群行色匆匆的街头

售       价:¥

纸质售价:¥35.50购买纸书

6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9.8

作       者:刘春

出  版  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01

字       数:77

所属分类: 文艺 > 艺术 > 影视/媒体艺术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以过去三十年表现在电影中的当代中国精神历程为基础,以“道德感”、“个人感”、“漂泊感”、“现实感”,指代各个阶段表现在电影中的当代中国“情感结构”的主要类型。就本文的分析而言,贯穿全文的正是当代影片中所体现出的“政治世界”与“生活世界”辩证博弈,这一关系构成了分析“情感结构”的核心逻辑。<br/>【推荐语】<br/>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重要的。 ——列宁 描绘情感必定是电影的中心目的。 ——于果·明斯特伯格 通过凸显生活中无数表面现象,电影让灵魂深处的动机了然若现。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电影批评与理论的全部历史,可以被视为关于银幕隐喻的历史:“窗框”与“画框”之争——或者还可以在精神分析的意义上加上“镜框”。电影既是画框与镜框,但归根结底,“影片是向世界敞的一扇窗户”(安德烈·巴赞)。从这扇窗户望出去,我们理解身处的时代,*终理解我们自己。冬雾弥散,人群行色匆匆的街头<br/>【作者】<br/>刘春,女,1983年出生,烟台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文学学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媒体应用艺术硕士,香港城市大学媒体文化研究艺术硕士,华东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文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化产业室助理研究员,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学术秘书,《上海电影产业发展蓝皮书》副主编。<br/>
目录展开

目录

导论:光影中国的情感结构

第一章 “道德感”:家国之间

第二章 “个人感”:现代的觉醒

第三章 “漂泊感”:家园与乡愁

第四章 “现实感”:日常生活的浮现

结语:静物,或电影的辩证法

附录: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