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书名页
版权页
《中国宏观经济丛书》编委会
本书课题组成员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培育我国产业动态比较优势研究
一、关于分工锁定与形成动态比较优势的机理分析
(一)参与国际分工的分工锁定与分工升级
(二)固化比较优势之下的分工锁定机制
1.全球分工模式导致的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路径依赖
2.依靠低成本和价格竞争导致的路径依赖
3.产业结构转换的高成本与分工锁定
4.市场竞争地位不平等与供求弹性差异导致市场势力的弱势
(三)培育动态比较优势与提升分工地位的机理分析
1.边际成本差异:先天资源禀赋的边际成本上升与后天获得优势的边际成本下降
2.生产率上升率差异: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与相对技术进步速率
3.产业升级的方向性差异:功能升级与工艺升级的不同效果
4.提升市场势力与改善贸易条件
二、固守静态比较优势使我国分工锁定和经济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一)我国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特征分析
1.分享了全球化利益,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我国贸易结构高度化名义上提高较快而实际上不足
(二)价格贸易条件持续恶化,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被严重高估
1.价格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单位出口产品对进口产品的相对购买能力大幅度下降
2.名义上的收入贸易条件快速增长,而实际上被严重高估
3.要素贸易条件被误判,生产率上升并不能弥补出口价格下降
(三)固化分工模式带来比较突出的问题
1.出口企业效益差,工人收入增长缓慢
2.贸易摩擦增加,贸易环境严峻
3.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突出,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
4.成本快速上升,面临产业转移的压力
(四)制约我国培育动态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
1.全球范围内产业分工模式的变化所形成的制约
2.我国企业过度依赖价格竞争
3.追求数量增长的体制机制环境所形成的制约
三、我国动态比较优势的趋势分析
(一)我国比较优势因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1.人口数量优势逐步减弱,而劳动力素质与人力资本的劣势正在逐步扭转
2.资本积累、产业配套和企业经营管理等能力显著提高,市场规模优势凸显
3.技术能力明显增强,虽然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但在发展中国家中具有明显优势
4.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已开始发挥比较优势效应
(二)我国比较优势部门变化趋势
1.稳定处于比较优势的行业
2.由比较劣势转变为比较优势的行业,或比较劣势显著下降转至接近比较优势的行业
3.长期处于比较劣势或比较劣势强化的行业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适应竞争重心变化和成本上升的要求,着力培育人力资本和技术能力等后天优势
(二)营造有利于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等软性要素积累和形成非价格竞争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环境
(三)增加产业政策的多样性,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化,进行分类指导
(四)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培育自主品牌支持体系
(五)提高产业转换能力,降低产业转换成本
(六)着力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提高我国企业市场势力
(七)注重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区域政策之间的协调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关于静态比较优势与动态比较优势的理论分析
一、比较优势、动态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概念与内涵
(一)概念与内涵
(二)比较优势的测度与比较优势的福利效应分析
1.关于比较优势的测度
2.比较优势的福利效应分析
二、固化比较优势与提升比较优势的差异:一个三部门模型
(一)三部门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二)三部门模型结果:强化边际产业与强化现有比较优势产业的比较
1.强化比较优势而不改变产业结构:供给曲线由A1A2向A4A2移动
2.发展边际部门、提升比较优势的情况:供给曲线由A1A2向A1A3移动
3.进口替代部门战略的利益与风险
三、静态比较优势之下的分工锁定机制
(一)全球分工模式导致的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路径依赖
(二)以低成本和价格竞争导致的政策诉求路径依赖
(三)产业结构转换的高成本与分工锁定
(四)市场竞争地位不平等与供求弹性差异导致市场势力的弱势
四、培育动态比较优势与提升分工地位的机理分析
(一)边际成本变化差异:先天资源禀赋边际成本上升与后天获得优势边际成本下降
(二)技术进步的方向性差异:功能升级与工艺升级的不同效应
(三)分工效率: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与相对技术进步速率差异
(四)改善分工效益:提升市场势力与改善贸易条件
五、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国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与比较优势变动分析
一、基于要素密集度的我国产业(工业)的分类
二、我国出口结构变动和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特征
(一)出口快速增长和出口结构高度化明显,但是存在结构“虚高”问题
(二)我国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基本保持一致性,是以中度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而且呈现比重不断提高趋势
(三)我国产业内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高,但总体上仍处于产业链低端
三、我国比较优势(劣势)产业的结构及变化特征分析
(一)比较优势产业测度的方法
(二)比较优势角度的中国产业结构特征分析
1.总体上看,我国产业出口具有保持较强的比较优势态势,但农业比较优势减弱,工业比较优势缓慢提升
2.资源型行业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而且呈现逐年下降态势
3.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呈现下降态势,但仍然保持着比较优势状态
4.资本密集型产业整体上呈现比较劣势,而且出现下降态势
5.技术密集型产业呈现比较劣势,而且出现下降态势
6.中度要素密集型行业出现明显分异
(三)小结及启示
1.各比较优势产业分类
2.我国比较优势产业的结构变动趋势将受到各因素变动的影响
附表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间贸易条件分析
一、产业间贸易条件变化的分析
(一)我国产业升级并未带来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多数行业呈恶化趋势
(二)出口数量增长成为收入贸易条件增长的主要来源,但严重夸大了我国的贸易得益
(三)生产率增长促进了名义要素贸易条件的优化,但实际要素贸易条件则普遍恶化
(四)中间投入增长、外资企业扩张和总成本率上升侵蚀了出口贸易利益增长
(五)以内需为主的部门中,资本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多具有较高且增长较快的贸易条件
二、产业间生产效益变化的分析
(一)多数工业行业的增加值率偏低
(二)我国产业发展并未带来应有的要素收益,劳动者报酬和政府税收存在较大利益流失
(三)出口部门存在出口优势快速提升与收益增长趋缓并存的趋势
(四)非出口部门多具有较高的利润率、税收率和工资水平
三、结论
(一)我国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优势升级,但具有一定的“分工锁定”和“贫困化增长”特征
(二)传统的贸易条件测度夸大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收益,掩盖了我国只能获取微薄收益、外国资本及跨国公司攫取更多收益的事实
(三)快速成长的出口部门并未给我国带来相应的贸易利益增长,依赖于价格和数量竞争以及政策倾斜的出口发展模式亟待转变
(四)培育非价格竞争优势、优化贸易结构和竞争格局、增强市场势力有助于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收益,实现“分工锁定”的突破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我国动态比较优势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一、对比较优势因素发展变化的再认识
二、我国要素积累类因素的变化趋势
(一)劳动力数量和价格优势正在下降,质量优势开始显现
(二)矿产资源低价格投入的优势显著下降,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的影响效应开始显现
(三)资本短缺时代结束,资本要素正在由比较劣势向比较优势转化
三、我国要素培育类因素的变化趋势分析
(一)技术创新能力大为进步,但仍是制约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最大制约
(二)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已开始发挥比较优势效应
(三)产业配套条件与生产、营销网络进一步完善,比较优势效应凸显
四、制度环境条件类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一)我国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比较优势效应向好发展
(二)一些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我国制度建设任务艰巨
五、若干认识和主要结论
(一)我国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因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艰巨
(二)主要结论及解释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日韩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变化研究
一、日韩在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动特征
(一)日本产业结构变动特征
1.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
2.由低加工度化向高加工度化转变
3.由制造业为主导向服务业为主导转变
(二)韩国产业结构变动特征
1.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
2.调整产业政策,实现重化工业化
3.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向技术密集和服务型经济迈进
二、日韩在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一)日韩比较优势部门的变化发展特征
1.日本比较优势部门的变化特征
2.韩国比较优势部门的变化特征
(二)从比较优势部门看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
1.比较优势的动态化转变
2.日韩动态比较优势部门的形成模式——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再到资本输出(对外直接投资)
3.产业政策的作用
三、日韩培育动态比较优势的启示
(一)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实际上是创造生产要素的竞争优势
(二)培育动态比较优势的关键是促进潜在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
(三)培育动态比较优势部门的重点在于促进产业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我国与不同国别比较的动态比较优势——以中美之间和中印之间为例
一、中美之间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一)中美产业比较优势变动分析
1.与美国的贸易发展过程
2.我国与美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变动分析
3.中美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变动分析
4.中美技术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变动分析
(二)影响中美产业比较优势的因素分析
1.要素禀赋差异
2.劳动生产率差异
二、中国和印度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一)中印产业比较优势变动
1.总体分析
2.中国和印度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变动分析
3.中国和印度技术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变动分析
(二)影响中国和印度比较优势变化的因素分析
1.劳动力成本比较
2.资本富裕程度比较分析
3.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培育我国产业动态比较优势相关研究综述
一、比较优势内涵的阐释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脉络与比较优势因素
(一)劳动生产率与技术比较优势
(二)要素禀赋差异与要素比较优势
(三)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
(四)专业化与内生性比较优势
(五)需求偏好与产品差异化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及相关研究方法
(一)理论研究及模型拓展
(二)实证及经验研究
四、比较优势战略及其局限性
(一)比较优势战略
1.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取决于该国的要素禀赋结构
2.比较优势战略中的技术变迁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经济收敛
3.比较优势战略有赶超战略难以企及的内生制度优势
4.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中的政府作用
(二)实证、经验研究及有关论点
(三)比较优势、产业分工与发展战略: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
(四)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局限性与“比较优势陷阱”
五、动态比较优势
(一)动态比较优势的概念
(二)动态比较优势的机制分析
1.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推进比较优势升级
2.产品技术变动与要素密集度变化推进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3.政府干预促使产业比较优势发生变化
(三)动态比较优势变化的相关理论模式
(四)动态比较优势的经验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一:关于奇瑞汽车公司培育国际竞争力的调研报告
一、奇瑞公司培育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以我为主实施开放式技术创新战略
(二)外内兼修培养强有力的创新团队
(三)循序渐进打造国际化自主品牌
(四)开拓创新构建科学灵活的管理体制
二、奇瑞汽车公司提升国际竞争力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压力
(一)市场空间不断受到合资企业挤压
(二)整合国际资源存在较大阻力
(三)战略布局阶段存在较大的资金压力
三、几点启示
(一)以我为主掌控核心技术是国内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开放式整合国内外资源是国内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适当的政策支持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开发的政策环境
(二)加大对企业开放式自主创新活动的支持
(三)强化对企业自主开发的人力资源支撑
(四)完善对企业自主开发的资金支持体系
附录二:培育动态比较优势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广州开发区的调研报告
一、广州开发区发展演变与主要绩效
(一)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成为广州市经济增长极
(二)伴随比较优势变化,产业结构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
(三)在动态比较优势转化中,产业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二、培育动态比较优势的主要做法与启示
(一)加工贸易阶段:突出用好国家政策,实现快速起步、谋求发展基础
(二)依靠外资升级阶段:突出优化发展环境,实现高端外资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升级阶段:突出搭建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载体,实现以创新驱动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格局
三、培育动态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加工贸易和制造环节,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二)技术进步过度依赖外资,自主创新不足
(三)管理体制优势不再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