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心肾肺病辨证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3.00购买纸书

21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王春霞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01

字       数:23.9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丛书》共5册,分别是《肝胆病辨证》、《脾胃病辨证》、《心肾肺病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六淫病辨证》。 本书为丛书之一——《心肾肺病辨证》。本书包括7章400多个病证。论述了心肾肺病各种证型分属哪些疾病,每个疾病均标明概念、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方药,以及临证用药加减。每节后均有小结,对于临床辨治疾病具有积极意义。<br/>【作者】<br/>于致顺,男,教授,1921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从事针灸学教学工作近60年,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主任。<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丛书》编委会

《心肾肺病辨证》编委会

编写说明

第一章 藏象学说之心、肾、肺

第一节 心

一、生理功能

(一)主血脉

1.主血

2.主脉

(二)藏神

二、生理特性

三、与体、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二)在窍为舌

(三)在志为喜

(四)在液为汗

(五)与夏气相通应

附:心包络

第二节 肾

一、生理功能

(一)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1.藏精

2.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3.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

(二)主水

1.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

2.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三)主纳气

二、生理特性

1.主蛰

2.守位

三、与体、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二)在窍为耳及二阴

(三)在志为恐

(四)在液为唾

(五)与冬气相通应

附:命门

1.关于命门的形态

2.关于命门的部位

3.关于命门的功能

第三节 肺

一、生理功能

(一)主气,司呼吸

1.主呼吸之气

2.主一身之气

(二)主行水

(三)朝百脉,主治节

1.朝百脉

2.主治节

二、生理特性

(一)肺为华盖

(二)肺为娇脏

(三)主宣发与肃降

1.肺气的宣发作用

2.肺气的肃降作用

三、与体、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二)在窍为鼻

(三)在志为忧(悲)

(四)在液为涕

(五)与秋气相通应

第二章 心、肾、肺的临床辨证

第一节 辨心病

一、心血虚证

二、心阴虚证

三、心气虚证

四、心阳虚证

五、心阳虚脱证

六、心火亢盛证

七、心脉痹阻证

八、痰蒙心神证

九、痰火扰神证

十、瘀阻脑络证

第二节 辨肾病

1.肾阳虚证

2.肾虚水泛证

3.肾阴虚证

4.肾精不足证

5.肾气不固证

第三节 辨肺病

一、肺气虚证

二、肺阴虚证

三、风寒犯肺证

四、风热犯肺证

五、燥邪犯肺证

六、肺热炽盛证

七、痰热壅肺证

八、寒痰阻肺证

九、饮停胸胁证

十、风水相搏证

第三章 心脑病

第一节 心气虚

1.心悸(心虚胆怯)

2.夜啼(惊恐伤神)

3.胸痹(气阴两虚)

4.虚劳(心气虚)

5.气厥(虚证)

6.血厥(虚证)

7.神昏

小  结

一、心气虚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第二节 心血虚

1.心悸(心血不足)

2.虚劳(心血虚)

3.自汗、盗汗(心血不足)

小  结

一、心血虚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第三节 心阳虚

1.病毒性心肌炎(心阳虚弱)

2.虚劳(心阳虚)

3.心悸(心阳不振)

4.小儿肺炎喘嗽(心阳虚衰)

5.卒心痛(真心痛,阳虚证)

小  结

一、心阳虚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第四节 邪毒扰心

1.妊娠小便淋痛(心火偏亢)

2.鼻衄(心火亢盛)

3.口疮(心火上炎)

4.胬肉攀睛(心火上炎)

5.睑弦赤烂(心火上炎)

6.夜啼(经积热)

7.不寐(痰热扰心)

8.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痰火扰心)

9.狂证(痰火扰神)

10.心悸(痰火扰心)

11.心悸(水饮凌心)

12.呼吸窘迫综合征(瘀热扰心)

13.病毒性心肌炎(痰瘀阻络)

14.病毒性心肌炎(风热犯心)

15.病毒性心肌炎(湿热侵心)

16.白喉(疫毒凌心)

17.疟疾(瘴疟,冷瘴,湿浊蒙闭心窍)

小  结

一、邪毒扰心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1.心火上炎

2.痰火扰心

3.其他

第五节 邪阻心脉

1.胸痹(气滞心胸证)

2.胸痹(痰浊闭阻证)

3.胸痹(寒凝心脉证)

4.胸痹(心血瘀阻证)

小  结

一、邪阻心脉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第六节 邪陷心包

1.风温肺热病(中期,热陷心包)

2.脓耳变证(黄耳伤寒,热入心包)

3.疫毒痢(热毒内闭,内陷心包)

4.疟疾(瘴疟,热瘴,热邪内陷心包)

5.烧伤(火毒内陷证)

小结

一、邪陷心包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第七节 邪阻脑窍

1.痴呆

2.癫病(痰气郁结证)

3.痉证(痰浊阻滞证)

4.狂证(痰热瘀结证)

5.痰厥(痰闭清窍)

6.头痛

7.中风(痰浊瘀闭证)

8.痫病

9.中暑(暑厥,蒙闭心神)

小  结

一、邪阻脑窍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第四章 肾虚证

第一节 肾气虚

1.不孕症(肾气虚证)

2.月经后期(肾虚证)

3.闭经(肾气亏损)

4.痛经(肾气亏损证)

5.胎漏与胎动不安(肾虚证)

6.崩漏(肾气虚证)

7.子宫内膜异位症(肾虚血瘀证)

8.产后身痛(肾虚证)

9.乳疬(肾气亏虚证)

10.虚劳(肾气虚证)

11.尿石症(肾气不足证)

12.尿血(肾气不固证)

13.遗尿(肾气不足)

14.早泄(肾气不固证)

15.脓耳(肾元亏损)

16.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证)

小  结

一、肾气虚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第二节 肾阳虚

1.便秘(阳虚秘)

2.泄泻(久泻,肾阳虚衰证)

3.癃闭(肾阳衰惫证)

4.腰痛(肾阳虚)

5.阳痿(命门火衰证)

6.男性不育(肾阳虚衰证)

7.慢性前列腺炎(肾阳虚损证)

8.前列腺增生症(肾阳不足证)

9.颤证(阳气虚衰证)

10.内伤发热(阳虚发热证)

11.虚劳(肾阳虚证)

12.水肿(阴水,肾阳衰微证)

13.喘证(虚喘,肾虚不纳证)

14.流痰(阳虚痰凝证)

15.高风内障(肾阳不足证)

16.耳眩晕(寒水上泛)

17.硬肿症(阳气虚衰)

18.经行泄泻(肾虚证)

19.月经后期(虚寒证)

20.绝经前后诸证(肾阳虚证)

21.妊娠小便不通(肾虚证)

22.产后小便不通(肾虚证)

23.滑胎(肾阳亏虚)

24.子肿(肾虚证)

25.不孕症(肾阳虚证)

小  结

一、肾阳虚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1.金匮肾气丸

2.肾气丸

3.济生肾气丸

4.右归丸

5.真武汤

6.其他

第三节 肾阴虚

1.月经先期(阴虚血热证)

2.经期延长(虚热证)

3.经间期出血(肾阴虚证)

4.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证)

5.经行口糜(阴虚火旺证)

6.闭经(阴虚血燥)

7.经断复来(肾阴虚证)

8.不孕症(肾阴虚证)

9.白睛溢血(阴虚火旺证)

10.茧唇(阴虚火旺证)

11.产后小便淋痛(肾阴亏虚证)

12.带下过多(阴虚夹湿之)

13.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阴虚内热证)

14.慢性前列腺炎(阴虚火旺证)

15.鹅口疮(虚火上浮)

16.齿衄(阴虚火旺证)

17.尿血(肾虚火旺证)

18.男性不育(肾阴不足证)

19.前列腺增生症(肾阴亏虚证)

20.肾岩(阴虚火旺证)

21.红蝴蝶疮(阴虚火旺证)

22.急淋(血淋,虚证)

23.乳痨(阴虚痰热证)

24.急性肾小球肾炎(恢复期,阴虚邪恋)

25.口疮(虚火上浮)

26.流痰(阴虚内热证)

27.瘰疬(阴虚火旺证)

28.淋病(阴虚毒恋证,慢性淋病)

29.目系暴盲(阴虚火旺证)

30.目劄(阴亏火炎证)

31.内伤发热(阴虚发热证)

32.尿频(阴虚内热)

33.胬肉攀睛(阴虚火旺证)

34.生殖器疱疹(阴虚邪恋证)

35.崩漏(肾阴虚证)

36.瞳神紧小(虚火上炎证)

37.头痛(肾虚)

38.消渴目疾(阴虚燥热证)

39.消渴(肾阴亏虚证)

40.性早熟(阴虚火旺证)

41.虚劳(肾阴虚证)

42.腰痛(肾阴虚)

43.早泄(阴虚火旺证)

44.妊娠小便淋痛(阴虚津亏证)

45.紫癜(阴虚火旺)

小  结

一、肾阴虚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1.知柏地黄丸(汤)

2.左归丸

3.六味地黄丸

4.两地汤

5.其他

第四节 肾阴阳两虚

1.绝经前后诸证(肾阴阳俱虚证)

2.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阴阳两虚证)

3.消渴(阴阳两虚证)

小  结

一、肾阴阳两虚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1.二仙汤合二至丸

2.金匮肾气丸

第五节 肾精不足

1.眩晕(肾精不足证)

2.反复呼吸道感染(肾虚失精)

3.胎怯(肾精薄弱)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肾精亏损)

5.阳痿(惊恐伤肾证)

6.耳鸣耳聋(肾精亏损)

7.耳眩晕(髓海不足)

8.鼻咽癌(放化疗后,肾精亏损)

9.月经过少(肾虚证)

10.产后血劳(精血亏损证)

11.滑胎(肾精亏虚)

12.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肾精亏虚证)

13.脓耳眩晕(肾精亏损,邪蚀耳窍)

小  结

一、肾精不足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第五章 肺 病

第一节 风寒犯肺

1.感冒(风寒束表证)

2.小儿感冒(风寒感冒)

3.咳嗽(风寒袭肺证)

4.小儿肺炎喘嗽(风寒闭肺)

5.小儿咳嗽(风寒咳嗽)

6.伤风鼻塞(风寒犯鼻)

7.瘾疹(风寒束表)

8.喘证(风寒壅肺证)

9.小儿感冒(风寒夹痰)

10.肾病综合征(外感风邪)

小  结

一、风寒犯肺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第二节 风热犯肺

1.感冒(风热犯表证)

2.小儿感冒(风热感冒)

3.咳嗽(风热犯肺证)

4.小儿咳嗽(风热咳嗽)

5.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

6.伤风鼻塞(风热犯鼻)

7.鼻渊(肺经风热)

8.瘾疹(风热袭表)

9.乳蛾(风热外袭,肺经有热)

10.肺痈(邪热壅肺)

11.喉痹(外邪侵肺,上犯咽喉)

12.风温肺热病(热在肺卫)

小  结

一、风热犯肺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第三节 时邪犯肺

1.小儿感冒(时邪感冒)

2.水痘(邪伤肺卫)

3.风疹(邪犯肺卫)

4.百日咳(邪犯肺卫)

5.麻疹(邪犯肺卫)

6.白喉(疫毒犯表)

7.猩红热(邪侵肺卫)

小  结

一、时邪犯肺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第四节 燥邪与暑邪伤肺

1.咳嗽(风燥伤肺证)

2.咯血(燥热伤肺证)

3.鼻疳(燥邪犯肺)

4.小儿感冒(暑邪感冒)

小  结

一、燥邪与暑邪伤肺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第五节 肺热证

一、热邪伤肺

1.小儿肺炎喘嗽(毒热闭肺)

2.小儿哮喘(热性哮喘)

3.肺痈(成痈期,热毒蕴肺)

4.鼻疳(肺经蕴热)

5.鼻鼽(肺经伏热)

6.风疹(邪入气营)

7.水痘(邪伤肺卫)

8.麻疹(邪入肺胃)

9.麻疹(邪陷心肝)

10.急喉风(风热外袭,热毒内困)

小  结

一、肺热证中热邪伤肺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二、热结咽喉

1.白喉(火毒炽盛)

2.乳蛾(邪热传里,肺胃热盛)

3.猩红热(毒炽气营)

4.麻疹(邪毒攻喉)

5.急喉风(风热外袭,热毒内困)

小  结

一、肺热证中热结咽喉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第六节 肺寒与寒热相杂

1.小儿哮喘(寒性哮喘)

2.喘证(表寒肺热证)

3.哮病(寒包热哮证)

4.哮病(冷哮证)

小  结

一、肺寒与寒热相杂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第七节 痰浊犯肺

1.喘证(痰热郁肺证)

2.肺胀(痰热郁肺证)

3.风温肺热(痰热壅肺)

4.咳嗽(痰热郁肺证)

5.哮病(热哮证)

6.百日咳(痰火阻肺,痉咳期)

7.小儿咳嗽(痰热咳嗽)

8.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

9.肺胀(痰浊壅肺证)

10.哮病(发作期)

11.小儿咳嗽(痰湿咳嗽)

12.急喉风(风寒痰浊,凝聚咽喉)

13.肺痈(溃脓期,痈肿内溃)

14.肺癌(瘀阻肺络证)

15.气胸

小  结

一、痰浊犯肺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1.痰浊犯肺用药

2.代表方剂

第八节 肺虚证

1.咳嗽(肺阴亏耗证)

2.小儿肺炎喘嗽(阴虚肺热)

3.小儿咳嗽(阴虚咳嗽)

4.百日咳(气阴耗伤)

5.麻疹(阴津耗伤,收没期)

6.猩红热(疹后阴伤)

7.风温肺热病(气阴两伤,余邪未净)

8.肺癌(阴虚毒热证)

9.肺癌(气阴两虚证)

10.金疳(肺阴不足证)

11.悬饮(阴虚内热证)

12.肺衰(实证)

13.气胸(内闭外脱)

14.鼻鼽(肺气虚寒)

15.鼻渊(肺气虚寒)

小  结

一、肺虚证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第六章 膀胱三焦病证

1.淋证

2.癃闭

3.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湿热内侵)

4.肾病综合征(标证,湿热侵犯三焦)

5.水肿

小  结

一、膀胱与三焦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第七章 合 病

第一节 肺脾同病

一、肺脾实证

1.白涩症(邪热留恋证)

2.手足口病(邪犯肺脾)

3.咳嗽(痰湿蕴肺证)

4.小儿感冒(夹滞)

5.痰饮(溢饮)

6.水肿(阳水,湿毒浸淫证)

小  结

一、肺脾实证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二、肺脾虚证

1.小儿咳嗽(内伤咳嗽,脾肺气虚)

2.小儿肺炎喘嗽(肺脾气虚)

3.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证)

4.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两虚,气血不足)

5.肺痨(气阴耗伤证)

6.鼻窒(肺脾气虚,邪滞鼻窍)

7.喉喑(肺脾气虚)

8.金疳(肺脾亏虚证)

9.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肺脾气虚)

10.便秘(气虚秘,脾肺气虚)

11.肛漏(阴液亏损证)

12.遗尿(肺脾气虚)

13.急性肾小球肾炎(恢复期,气虚邪恋证)

14.肾病综合征(肺脾气虚)

小  结

一、肺脾虚证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1.六君子汤

2.补中益气汤

3.参苓白术散

4.人参五味子汤

5.玉屏风散

6.黄芪汤

7.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

8.温肺止流丹

第二节 肺肾同病

1.艾滋病(肺肾阴虚证)

2.肺痨(肺阴亏损证)

3.肺胀(肾气虚证)

4.小儿哮喘

5.哮病

6.经行吐衄(肺肾阴虚证)

7.鼻槁(肺肾阴虚)

8.喉痹(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9.喉癣(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10.喉喑(肺肾阴虚)

11.乳蛾(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小  结

一、肺肾病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1.百合固金汤

2.养阴清肺汤

3.其他

第三节 肝肺同病

1.咳嗽(内伤咳嗽,肝火犯肺证)

2.咯血(肝火犯肺证)

3.喘证(实喘,肺气郁痹证)

4.花翳白陷(肺肝风热证)

5.天行赤眼暴翳

小  结

一、肝肺同病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1.泻白散

2.黛蛤散

3.其他

第四节 肝肾两虚

1.头痛(内伤头痛,肝阳头痛)

2.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肝肾阴虚)

3.中风

4.妊娠贫血(肝肾不足证)

5.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肝肾阴虚)

6.鼓胀(阴虚水停证,肝肾阴虚)

7.白驳风(肝肾不足证)

8.慢惊风(阴虚风动)

9.梅毒(肝肾亏损证)

10.肾病综合征(本证:肝肾阴虚)

11.痿证(肝肾亏损证)

12.流痰(肝肾亏虚证)

13.阴痒(肝肾阴虚证)

14.经行发热(肝肾阴虚证)

15.经行乳房胀痛(肝肾亏虚证)

16.子晕(阴虚肝旺证)

17.带下过少(肝肾亏损证)

18.五迟五软(肝肾亏损)

19.黧黑斑(肝肾不足证)

20.鼻衄(肝肾阴虚)

21.油风(肝肾不足证)

22.视瞻有色(肝肾不足证)

23.白涩症(肝肾阴虚证)

24.近视(肝肾两虚证)

25.远视(肝肾不足证)

26.流泪症(肝肾两虚,约束无权证)

27.弱视(禀赋不足证)

28.疳证(眼疳)

29.高风内障(肝肾阴虚证)

30.青风内障(肝肾亏虚证)

31.青盲(肝肾不足证)

32.云雾移睛(肝肾亏损证)

33.圆翳内障(肝肾不足证)

34.视衣脱离(肝肾阴虚证)

35.视瞻昏渺(肝肾阴虚证)

36.络损暴盲(阴虚阳亢证)

小  结

一、肝肾亏虚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1.六味地黄丸

2.知柏地黄丸

3.杞菊地黄丸

4.加味六味地黄丸

5.左归丸

6.左归饮

7.驻景丸

第五节 肝心同病

1.胸痹(气滞心胸证)

2.肺胀(痰蒙神窍证)

3.不寐(肝火扰心证)

4.瘿病(心肝阴虚)

5.性早熟(肝郁化火)

6.小儿肺炎喘嗽(变证:邪陷厥阴)

7.急惊风

8.麻疹(逆证:邪陷心肝)

9.流行性腮腺炎(变证:邪陷心肝)

10.急性肾小球肾炎(变证:邪陷心肝)

小  结

一、肝心同病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1.羚羊钩藤汤

2.其他

第六节 心脾同病

一、心脾两虚

1.不寐(心脾两虚证)

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心脾两虚)

3.眩晕(气血亏虚证)

4.郁证(心脾两虚证)

5.内伤发热(血虚发热证)

6.五迟、五软(心脾两虚)

7.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心脾两虚)

8.癫证(心脾两虚证)

9.痫病(心脾两虚证)

10.阳痿(心脾亏虚证)

11.早泄(心脾亏损证)

12.紫癜(气不摄血)

13.汗证(气阴亏虚)

14.妊娠贫血(心脾两虚证)

15.产后抑郁(心脾两虚证)

16.胞轮振跳(心脾两虚证)

17.络损暴盲(心脾两虚证)

小  结

一、心脾两虚证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1.归脾汤

2.其他

二、心脾热证

1.鹅口疮(心脾积热)

2.漏睛(心脾湿热证)

3.疳证(兼证,口疮)

4.茧唇(心脾火毒证)

小  结

一、心脾热证涉及的病证

二、主要症状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第七节 心肾同病与心肺同病

1.不寐(心肾不交证)

2.郁证(心肾阴虚证)

3.痫病(心肾亏虚证)

4.肺胀(阳虚水泛证)

5.胸痹

6.遗尿(心肾失交)

7.遗精(君相火旺证)

8.心衰(虚证,心肾阳虚)

9.夏季热(上盛下虚)

10.梅毒(心肾亏虚证)

11.急性肾小球肾炎(变证,水凌心肺)

12.胬肉攀睛(心肺风热证)

小  结

一、心肾同病与心肺同病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1.天王补心丹

2.交泰丸

3.真武汤

4.苓桂术甘汤

5.其他

第八节 脾肾同病

一、脾肾两虚

1.艾滋病(脾肾亏虚证)

2.癫痫(脾肾两虚)

3.淋证(劳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

4.尿频(脾肾气虚)

5.肾病综合征

5.痴呆(脾肾两虚证)

6.前列腺增生症(脾肾气虚证)

7.胎怯(脾肾两虚)

8.消渴目疾(脾肾两虚证)

9.崩漏(虚证,脾肾气虚)

10.胎萎不长(脾肾不足证)

11.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脾肾两虚证)

12.产后血劳(脾肾虚损证)

小  结

一、脾肾两虚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1.大补元煎

2.肾气丸

3.其他

二、脾肾阳虚

1.肥胖(脾肾阳虚证)

2.鼓胀(阳虚水盛证,脾肾阳虚)

3.噎膈(气虚阳微证,脾肾阳虚)

4.红蝴蝶疮(脾肾阳虚证)

5.痢疾(虚寒痢,脾肾阳虚)

6.泄泻[久泻,肾阳虚衰(脾肾阳虚)]

7.小儿泄泻(常证,脾肾阳虚泻)

8.支饮(脾肾阳虚证)

9.内陷(脾肾阳衰证)

10.喉痹(脾肾阳虚,咽失温煦)

1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脾肾阳虚)

12.经行浮肿(脾肾阳虚证)

13.疳证[兼证:疳肿胀(脾肾阳虚)]

14.慢惊风(脾肾阳衰)

15.小儿哮喘(缓解期,脾肾阳虚)

小  结

一、脾肾阳虚证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1.主症

2.兼症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1.肾气丸

2.济生肾气丸

3.附子理中汤(丸)

4.其他

第九节 三脏受损

1.心悸

2.病毒性心肌炎(痰瘀阻络)

3.喘证(虚喘,正虚喘脱证)

4.肺痨(阴阳虚损证)

5.狂证(火盛阴伤证)

6.肾病综合征(标证)

7.妇人脏躁(心脾肾虚)

小  结

一、三脏受损涉及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三、舌象与脉象

1.舌象

2.脉象

四、代表方

附 录 心、肾、肺病常用方剂

一 画

二 画

三 画

四 画

五 画

六 画

七 画

八 画

九 画

十画及以上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