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自序
目 录
第一章 五运六气是生命之本
一、天人合一的人体生命双结构
(一)父母遗传有形生命体
(二)自然遗传无形生命体
(三)神
1.神的诞生
(1)玄生神
(2)气、味生神
2.神的定义
3.神的归宿
4.神的作用
5.养神
6.小结
(四)人体生命时空密码——五运六气
(五)五运六气是生命之本
二、天地合气于黄庭
三、天、人相合的开始时间
四、天与人相合的磨合期
五、自然遗传人体生命滋养父母遗传人体生命
六、人体生命结构图
七、两个生命体的和谐是健康的保障
八、中医体质学
第二章 人体三本心肺脾
一、人体三本心肺脾
(一)先天之本——心
(二)后天之本——肺、脾
(三)内外病因
(四)形与神
(五)黄道周的中医理论
二、心肺脾三本与三胚层
三、人体三本与丹田——丹田理论的建构
(一)膻中丹田
(二)神阙丹田
(三)人身天地阴阳两种分法
1.横膈膜上下天地阴阳分
2.腰脐上下天地阴阳分
四、从三本论人之真气和宗气
五、人体生命三步曲
(一)人体生命三步曲
(二)五气、五味的生化
六、后天肺脾二本养先天心本
七、心肺脾三本联病
(一)二阳之病发心脾
(二)太阳阳明病
(三)后天之本肺脾病
(四)三阳、二阳、三阴病
(五)白塞综合征
八、心肺脾三本与《内经》结构
第三章 寸口脉
一、左寸脉
二、右寸脉
第四章 天地五气五味论
一、气、味是健康的保障
二、气、味是疾病发生之源
三、天气对生物的影响
1.六气的影响
2.五运的影响
四、气、味病的诊断
五、气、味是治病之本
六、小结
第五章 《伤寒论》和《脾胃论》
一、《伤寒论》与心肺脾三本
二、《脾胃论》与心肺脾三本
(一)李东垣创作《脾胃论》的大纲是《伤寒论》的“病发于阴”
(二)病及心肺
1.心火乘脾土——心脾二本病
2.脾病及子肺——肺脾二本病
3.心肺二本病
(1)心火旺——阴火
(2)心火克肺金
(三)阳虚三联病
三、阴火与戴阳、格阳
第六章 标本中气
一、标本中气
(一)标的定义
1.天之序(天道三阴三阳)
2.气之数(地道主气三阴三阳)
3.人道三阴三阳
4.三阴三阳开阖枢
5.标通天人
(二)本的定义
1.天道六气与天道三阴三阳
2.本中之本
3.本标从化关系
(三)中见
(四)从化规律
(五)化生在“中气”
(六)六经三大系统
1.标本中气三大系统
(1)太阴、阳明系统(三阴二阳病,从中气秋系统)
(2)少阳、厥阴系统(一阴一阳病,从中气春系统)
(3)太阳、少阴系统(三阳二阴病,从本从标病)
2.司天在泉三大系统
(七)标本中气治则
(八)脉诊
二、张子和突出少阳太阴“从本”的火湿
(一)张子和提出“火湿”是生命之本
(二)火湿病
1.薛生白《湿热论》
2.李东垣《脾胃论》
3.阳气内蒸
4.郁积为毒
(三)百病纲领
三、营卫气血生于脾胃,布散于肺
(一)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
(二)肺为营卫输布之枢机
(三)从脾胃传肺的途径
(四)肺的宣发和肃降
(五)少阳相火是关键
四、神机与气立
五、临床应用
(一)寸口脉
(二)张仲景建中理论
(三)李东垣甲己化土说
(四)明清三张
(五)养生
(六)田氏“中医三部六经体系”
1.《脾胃论》的三部六经体系
2.《伤寒论》的三部六经体系
(七)十二经之原
1.井穴出于此
2.根结于此
3.终始于此
4.诊足大趾和脉口、尺肤
5.膝以下为本
六、中气升降运动
(一)中气是升降运动的枢纽
(二)相火是升降运动的根本
(三)肝肺是升降运动的通道
(四)心肾是升降运动的征兆
七、扶阳论
(一)人体阳气本源在胃脘
(二)阳气的作用
(三)阳气本于三焦相火
(四)阳气病见于四肢
(五)张仲景论阳气病
第七章 田氏心肺脾三本诊法
一、运气诊
1.本命年体质诊
2.流年诊
二、胸背诊
1.胸背诊
2.膻中诊
3.虚里诊(宗气诊)
4.诊(心下诊)
5.鼻诊
6.腧穴诊
7.皮诊
8.心肺诊(略)
三、腹骶诊
1.脐诊
2.黄庭丹田诊(肾间动气诊)
3.关元诊
4.二便诊
5.腧穴诊
6.脾肾、大小肠、膀胱诊(略)
四、胸腹诊方法
五、李东垣胸背、腹骶诊法
六、表里概念
第八章 心肺脾三本与养生气功
一、《周易参同契》
二、太极序列
(一)阴阳鱼太极图
(二)阴阳五行太极图
(三)逆则成仙
三、黄庭太极与丹田
(一)笔者注解《内经图》(《内景图》)
(二)笔者注解《修真图》
(三)中医养生
(四)佛家七轮
第九章 中医大数据化智慧
一、方位数据化
二、生命数据化
三、人气、营卫运行数据化
1.人气运行数据化
2.营卫运行数据化
四、运气数据化
第十章 医案
一、狐惑病
二、痤疮
三、手脚癣
四、皮痹
五、面颊斑疹
六、脚气
七、糖尿病
八、太阳病胸痹
九、太阴病脾湿阻痹
十、脑梗塞
十一、少阳病
十二、呃逆
十三、皮癣
附录 五运六气解读《伤寒例》
一、四时正气病
(一)四时次序
(二)伤寒
(三)伤寒与温病、暑病的区别
二、时行之气病
(一)时行之气
(二)推算四时正气与时行之气
三、秋分后至春分前四时正气为病与时行之气为病的区别
四、伏寒发病机制
五、春分后至秋分前四时正气为病与时行之气为病的区别
六、季节气候变化与外感病的关系
小结
七、六气都伤人,只举寒邪伤人为例
(一)伤寒病的治疗
(二)因地制宜
(三)举伤寒为例
1.伤寒病预后
2.六经病
3.两感临床证候
4.六经病衰表现
5.逾期不愈后果
(四)重感异气病变
八、早期治疗的重要意义
九、外感风寒应当遵循先表后里的治疗原则及误治后的变证
十、论述汗下两法的运用
十一、论述两感病的诊治转归
十二、论述服药的法度
十三、对时气病口渴饮水的护理原则
十四、饮水要适度
十五、欲愈脉证
十六、温病针刺穴位
十七、损脉预后
十八、伤寒与伤暑的脉证区别
十九、以脉证互参判断预后
二十、总结全篇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