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红星骨伤流派推拿手法图解
前言
目 录
上篇 红星骨伤概论
第一章 红星骨伤流派的源流
第一节 安纯如——红星骨伤流派的始祖
第二节 安广林——红星骨伤流派第一代传人
第三节 任玉衡——红星骨伤流派第二代传人
第四节 贾国庆——红星骨伤流派第三代传人
第五节 红星骨伤传承谱系
第二章 红星骨伤流派推拿特点
第一节 四诊合参
一、望诊
(一)望全身
(二)望局部
(三)望舌
二、闻诊
三、问诊
(一)一般情况
(二)发病情况
(三)全身情况
(四)其他情况
四、切诊
第二节 重视体检
一、检查方法和次序
二、肢体测量
(一)肢体长度测量法
(二)肢体周径测量法
(三)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
三、肌力检查
(一)肌力检查内容
(二)肌力检查与测定标准
四、临床检查法
(一)摸法
1.主要用途
2.常用手法
(二)特殊检查法
1.颈部
2.腰背部
3.骨盆
4.肩部
5.肘部
6.髋部
7.膝部
8.踝部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
一、X 线检查
二、CT 检查
三、磁共振成像检查
第三章 红星骨伤推拿手法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形神合一
三、辨证施揉
四、穴位按摩
五、医体结合
第一节 正骨手法
一、正骨手法操作要领
二、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上骱手法
一、上骱手法操作
二、上骱手法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理筋手法
一、理筋手法的功效
二、理筋手法的操作顺序
三、理筋基本手法
(一)摸法
(二)揉法
(三)推法
(四)搓法
(五)捏法
(六)压法
(七)掐法
(八)刮法
(九)弹法
(十)拨法
(十一)击法
(十二)牵法
(十三)抖法
(十四)摇法
(十五)定点运穴法
(十六)拍打法
(十七)踩法
四、理筋特殊手法
(一)自体悬吊颈椎复位法(图3-18)
1.操作
2.要领
3.作用
4.治疗
(二)颈椎坐位旋转整复法
1.操作
2.要领
3.作用
4.治疗
(三)颈椎坐位多椎体旋转整复法(图3-19)
1.操作
2.要领
3.作用
4.治疗
(四)颈椎坐位牵引下单椎体旋转整复法(图3-20)
1.操作
2.要领
3.作用
4.治疗
(五)颈椎坐、卧位牵引下多椎体旋转整复(图3-21)
1.操作
2.要领
3.作用
4.治疗
(六)颈椎卧位单椎体旋转整复法(图3-22)
1.操作
2.要领
3.作用
4.治疗
(七)颈椎仰卧位拔伸法
1.操作
2.要领
3.作用
4.治疗
(八)颈椎仰卧位旋转法(图3-24)
1.操作
2.要领
3.作用
4.治疗
(九)颈椎卧位牵引下单椎体旋转整复法(图3-25)
1.操作
2.要领
3.作用
4.治疗
(十)颈椎卧位多椎体旋转整复法
1.操作
2.要领
3.作用
4.治疗
(十一)颈椎俯卧位斜扳法(图3-26)
1.操作
2.要领
3.作用
4.治疗
(十二)腰椎悬浮式整复法(图3-27)
1.操作
2.要领
3.作用
4.治疗
(十三)揉腹法(图3-28)
(十四)膏摩法
1.冰红消肿膏( 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经验方)
2.通督活络洗剂( 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经验方)
五、理筋手法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 红星骨伤流派功法特点
第一节 功法
一、分类
(一)按照锻炼的部位分类
(二)按有无辅助器械分类
二、功效
(一)活血化瘀,消肿定痛
(二)濡养患肢关节经筋
(三)促进骨折迅速愈合
(四)防治筋肉萎缩
(五)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
三、注意事项
(一)内容和运动强度
(二)动作要领
(三)循序渐进
(四)定期复查
(五)其他注意事项
第二节 八段锦
(一)双手托天理三焦(图4-1)
(二)左右弯弓似射雕(图4-2)
(三)调理脾胃单举手(图4-3)
(四)五劳七伤往后瞧(图4-4)
(五)摇头摆尾去心火(图4-5)
(六)双手攀足固肾腰(图4-6)
(七)攒拳怒目增气力(图4-7)
(八)背后七颠百病消(图4-8)
第三节 太极桩
第四节 自我保健推拿
一、头面部保健
二、颈肩部保健
三、躯干部保健
四、上肢保健
五、下肢保健
第五章 红星骨伤流派小儿推拿
第一节 概述
一、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二)病理特点
二、小儿推拿的特点
第二节 推拿手法
一、推法
(一)分类
(二)动作要领
(三)应用部位
(四)临床应用
二、揉法(图5-3)
(一)动作要领
(二)应用部位
(三)临床应用
三、按法
(一)动作要领
(二)应用部位
(三)临床应用
四、摩法
(一)动作要领
(二)应用部位
(三)临床应用
五、掐法(图5-4)
(一)动作要领
(二)应用部位
(三)临床应用
六、捏脊法
(一)操作方法
(二)动作要领
(三)应用部位
(四)临床应用
七、运法
(一)动作要领
(二)应用部位
(三)临床应用
八、捣法
(一)动作要领
(二)应用部位
(三)临床应用
第三节 特定穴位
一、头面颈项部穴位
1.天门(攒竹)
2.坎宫(眉弓)
3.太阳
4.印堂(眉心)
5.山根(山风、二门)
6.准头(鼻准)
7.人中(水沟)
8.迎香
9.牙关(颊车)
10.囟门
11.百会
12.耳后高骨
13.风池
14.天柱骨
15.桥弓
二、胸腹部穴位
1.天突
2.膻中
3.乳根
4.乳旁
5.胁肋
6.中脘(太仓)
7.腹
8.脐(神阙)
9.天枢
10.丹田
11.肚角
三、腰背骶部穴位
1.肩井
2.大椎(百劳)
3.风门(热府)
4.肺俞
5.脾俞
6.肾俞
7.脊柱
8.七节骨
9.龟尾(长强)
四、上肢部穴位
1.脾经
2.肝经(图5-7)
3.心经
4.肺经
5.肾经
6.五经
7.大肠
8.小肠
9.肾顶
10.肾纹
11.四横纹(四缝穴)
12.小横纹
13.掌小横纹
14.胃经
15.板门(图5-8)
16.内劳宫
17.内八卦(图5-9)
18.小天心(鱼际交)
19.运水入土,运土入水
20.总筋(图5-10)
21.大横纹(手阴阳)
22.十宣(十王)
23.老龙
24.端正
25.五指节
26.二扇门
27.上马(二人上马)
28.外劳宫(图5-11)
29.威灵
30.精宁
31.外八卦
32.一窝风( 图5-12)
33.膊阳池
34.三关(图5-13)
35.天河水(图5-14)
36.六腑(图5-15)
五、下肢部穴位
1.箕门
2.百虫(血海)
3.膝眼(鬼眼)
4.足三里
5.前承山
6.三阴交
7.解溪
8.丰隆
9.委中
10.后承山
11.昆仑
12.涌泉(图5-16)
下篇 常见病推拿治疗
第六章 骨折
第一节 骨折概论
【病因病机】
1.外因
2.内因
【骨折的分类】
1.根据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2.根据骨折线形态分类
3.根据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分类
4.根据骨折程度分类
5.根据骨折后就诊时间分类
6.根据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分类
7.根据骨折后有无神经、重要血管或脏器损伤分类
【诊断依据】
【合并伤与并发症】
【骨折的愈合】
【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
1.临床愈合标准
2.骨性愈合标准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治疗】
【预防与调护】
【骨折愈合异常】
第二节 上肢骨折
一、锁骨骨折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二、桡骨远端骨折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第三节 下肢骨折
一、跟骨骨折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1.整复
2.固定
【预防与调护】
二、跖骨骨折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第四节 躯干骨骨折
一、肋骨骨折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二、脊柱骨折脱位及脊髓损伤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第七章 脱位
第一节 概论
一、病因病机
二、脱位的分类
1.根据产生脱位的病因分类
2.根据脱位的方向分类
3.根据脱位的时间分类
4.根据脱位的程度分类
5.根据脱位是否有创口与外界相通分类
三、脱位的诊断
四、脱位的并发症
1.早期并发症
2.晚期并发症
五、脱位的治疗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脱位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第三节 寰枢椎半脱位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第四节 肩关节脱位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并发症】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第五节 肘关节脱位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并发症】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第六节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第七节 月骨脱位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第八节 骶髂关节半脱位
【解剖特点】
【诊断要点】
【治疗方法】
【预防与调护】
第九节 髋关节脱位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并发症】
【辨证论治】
(1)后脱位
(2)前脱位
(3)中心性脱位
【预防与调护】
第十节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治疗】
【注意事项】
第十一节 膝关节脱位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并发症】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第十二节 髌骨脱位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并发症】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第十三节 尾骨脱位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二、病机和辨证分型
【诊断要点】
【治疗方法】
【预防与调护】
第八章 筋伤
第一节 概论
一、病因病机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依据
四、辨证论治
第二节 上肢筋伤
一、冻结肩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二、冈下肌筋膜炎
【病因病机】
【诊断】
1.症状、体征
2.检查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三、小圆肌筋膜炎
【病因病机】
【诊断】
1.症状、体征
2.检查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四、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五、喙突炎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六、肱骨外上髁炎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七、旋后肌综合征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八、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九、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十、腕管综合征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十一、屈指肌腱腱鞘炎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第三节 下肢筋伤
一、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二、梨状肌综合征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三、臀肌挛缩症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四、臀中肌筋膜炎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五、阔筋膜张肌筋膜炎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六、臀上皮神经损伤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七、股外侧皮神经炎
【病因病机】
【局部病理变化】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八、膝关节 侧副韧带损伤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九、膝交叉韧带损伤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十、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十一、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十二、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
【病因病机】
【病理变化】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十三、髌骨软骨软化症
【诊断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十四、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
【诊断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1.伸展膝关节周围肌肉
2.膝关节的力量练习
十五、髌骨末端病
【诊断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十六、髌腱腱病
【诊断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十七、踝关节扭伤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十八、跟腱腱围炎(包括跟腱末端病、腱病、腱围炎)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十九、跟痛症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第四节 躯干筋伤
一、落枕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二、颈椎病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三、斜方肌筋膜炎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注意事项】
四、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五、急性腰部扭伤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六、腰背筋膜炎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七、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八、腰椎滑脱症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和调护】
九、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十、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炎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十一、腰椎管狭窄症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十二、强直性脊椎炎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预防与调护】
十三、外伤性截瘫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十四、小儿肌性斜颈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十五、分娩性小儿臂丛神经损伤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参考书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