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肝脾论在肝胆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电子书

当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与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人们也承受着空前的竞争与精神压力。或愤怒郁闷,思虑忧愁,情绪多变;或应酬往来,以酒为浆;或追逐享乐,过食肥甘……凡此种种,日复一日,极易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肝脾之病常常互相影响而酿成肝脾不调之肝脾同病之疾。本书编者通过精研古籍以及结合临证经验,提出了“肝脾论”,“肝脾论”正是从肝脾生理、病理相关及肝脾同治的角度探讨肝脾与临床。肝脾相关理论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中医脏腑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全书收录编者多年临床经验及医案,适合广大医务工作者、学生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售       价:¥

纸质售价:¥88.00购买纸书

5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9.8

作       者:谢晶日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7-01

字       数:1011.6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本书中,作者详细论述了肝脾论学术思想的形成及战略思想,并在各论以“肝病”和“胆病”两部分手,详细介绍了各个病种的诊治验案、诊疗体会等。“诊疗体会”又包括了中医古典文献对本病的相关论述、中医病因病机、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治疗特色、预后与调护等。    笔者在医疗、科研、教学*线工作近40年,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内科各种疑难杂病。临床上一直以中医“天人相应,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理,中医药和现代理化检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坚持科研与临床结合,面对临床病证的千变万化,三因制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医疗技术精湛,并在多年学习与临证不间断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经验。 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与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人们也承受着空前的竞争与精神压力。或愤怒郁闷,思虑忧愁,情绪多变,没有有效的排解途径;或应酬往来,以酒为浆;或追逐享乐,喜静少动,过食肥甘……凡此种种,日复一日,极易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肝脾之病常常互相影响而酿成肝脾不调之肝脾同病之疾。笔者认为现代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等常见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究其病机之演变多与肝脾两伤有关,通过精研古医籍以及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笔者提出了“肝脾论”,“肝脾论”正是从肝脾生理、病理相关及肝脾同 治的角度探讨肝脾与临床。临床上笔者重视肝脾在机体的重要性,善以“肝脾论”为指导,从调肝理脾手,肝脾同治,运用于临床疾病。笔者临床虽重视肝脾不调,但证治却十分灵活,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多见,但治疗绝不局限于泻肝、补脾。笔者强调肝脾相关理论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非常重视肝脾,肝脾相关理论是中医脏腑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医学的各个领域。<br/>【推荐语】<br/>当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与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人们也承受着空前的竞争与精神压力。或愤怒郁闷,思虑忧愁,情绪多变;或应酬往来,以酒为浆;或追逐享乐,过食肥甘……凡此种种,日复一日,极易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肝脾之病常常互相影响而酿成肝脾不调之肝脾同病之疾。本书编者通过精研古籍以及结合临证经验,提出了“肝脾论”,“肝脾论”正是从肝脾生理、病理相关及肝脾同治的角度探讨肝脾与临床。肝脾相关理论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中医脏腑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全书收录编者多年临床经验及医案,适合广大医务工作者、学生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br/>【作者】<br/>谢晶日,二级教授,博士及博士后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谢晶日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基金评审及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专科带头人,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省级课题多项。参与编写论著8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40余篇。培养博士后3人,博士14人,硕士130余人,国外留学生26人,师带徒6人,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先骨干力量。  <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总论

第一篇 大医者,无欲无求

第二篇 成医者,业精于勤

第三篇 纸上得来终觉浅

第四篇 论肝脾论学术形成的战略思想

一、以中医学的传统理论作为指导

1.《内经》之肝脾论

2.《难经》之肝脾论

3.后世医家之肝脾论

(1)张仲景之肝脾论

(2)明清时期肝脾论之发展充实

二、传统理论与临床经验结合建立肝脾论学术思想

1.脾脏与肝脏

(1)脾胃

(2)肝胆

2.肝脾相关论

(1)肝脾者,相助为理

(2)肝脾者,相及为病

(3)肝脾者,心身制宜

3.肝脾同治

(1)重视 “胃气”“肝气”“胆气”

1)重 “胃气”

2)养 “肝气”

3)醒 “胃气”

4)疏 “胆气”

(2)人体以 “通” 为用

(3)肝脾气机以升降为要

(4)肝脾不和常兼 “湿邪”

(5)经方、时方、验方,从权而立

(6)心身同治

第五篇 论肝胆系统疾病证治心法

(一)病毒性肝炎

(二)非酒精性脂肪肝

(三)肝硬化

(四)原发性肝癌

(五)肝硬化腹水

(六)胆囊炎

(七)胆石症

各论

第一篇 肝病篇

第一节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一、肝郁脾虚证

病案一:肝郁脾虚兼肝阴不足证

病案二:肝郁脾虚兼湿热蕴结证

二、肝胆湿热证

病案一:肝胆湿热兼脾气亏虚证

病案二:肝胆湿热兼肾气虚证

病案三:肝胆湿热兼血瘀证

三、脾肾阳虚兼阴虚证

四、肝郁气滞兼有肝气犯胃证

【中医古典文献对本病的相关论述】

【中医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治疗特色】

1.明病因,调畅气机

2.肝之病,注以实脾为要

3.辨证论治,适当化裁

4.把握时机,攻补兼施

【预后与调护】

【结语】

第二节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一、湿热瘀毒兼肝郁气滞证

二、肝郁脾虚兼血瘀内阻证

三、脾肾阳虚兼肝阴不足证

四、肝肾不足兼湿热内蕴证

五、肝郁脾虚兼湿毒内蕴证

六、肝郁湿热兼气滞血瘀证

【中医古典文献对本病的相关论述】

【中医病因病机】

1.情志失调,肝气郁结

2.饮食不节,湿热蕴结

3.跌仆损伤,瘀血停着

4.外感湿热,郁结少阳

5.劳欲久病,肝阴不足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IgM 检测

2.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IgG 检测

3.HCV-RNA 的测定

4.生化检查

【治疗特色】

1.益气健脾,平补肝肾

2.以 “调” 代补,倡扶正化瘀解毒

3.邪正有消长,临证需知常达变

4.辨证兼辨病,中医为本西医为用

【预后与调护】

【结语】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一、肝胆湿热兼血瘀证

二、肝阴不足兼脾气亏虚证

三、肝郁脾虚兼血瘀证

四、湿热蕴结兼肝络失和证

五、肝郁脾虚兼湿热内结证

六、肝郁脾虚兼横逆犯胃证

【中医古典文献对本病的相关论述】

【中医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根据AIH 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标志物检测结果可将其分为三种亚型

2 病理学特征

【治疗特色】

1.肝炎活动期宜注重清热利湿

2.治疗胁痛宜疏肝柔肝并举

3.疾病始终强调活血祛瘀

4.因时而异,辨证化裁

【预后与调护】

1.加强防范意识

2.在调养中注意休息

3.调节情志,助缓肝病

4.合理膳食,顾护脾胃

【结语】

第四节 药物性肝病

一、肝郁脾虚兼胆汁外溢证

二、肝胆湿热兼脾胃气滞证

三、肝郁气滞兼有血瘀证

四、热毒血瘀兼有痰浊内阻证

五、肝肾亏虚证兼胃阴不足证

六、气血亏虚,虚实夹杂证

【中医古典文献对本病的认识】

【中医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治疗特色】

1.调畅气机,注重升降

2.辨证论治,肝脾同调

3.健运脾胃,湿热自除

4.明辨病因,慎用攻伐

5.化瘀解毒,合理配伍

6.灵活用药,利胆退黄

7.中医为体,西医为用

【预后与调护】

1.起居有常

2.饮食调护

3.情志调护

【结语】

第五节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一、肝郁脾虚兼有湿热证

二、肝郁气滞兼痰湿中阻证

三、肝郁化火兼胆腑不利证

四、肝肾亏虚兼血瘀证

五、肝火犯胃兼痰热证

六、脾肾阳虚兼寒湿阻络

【中医古典文献对本病的相关论述】

【中医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治疗特色】

1.以人定法,随症加减

2.肝脾同调,善用对药

3.顺肝之性,助肝之用

4.治肝之时,勿忘脾肾

5.权衡病机,痰湿为要

6.久病必瘀,防其传变

7.衷中参西,宏微并重

【预后与调护】

【结语】

第六节 肝炎后肝硬化

一、瘀毒兼有湿浊型

二、肝郁脾虚兼有阴虚型

三、脾肾阳虚兼有湿浊型

四、血瘀兼有胃热型

五、肝脾两虚兼有湿热型

六、脾肾不足兼有阴虚内热型

【中医古典文献对本病的认识】

【中医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治疗特色】

1.以证定法,以法定方

2.辨证严格,变通化裁

3.审识标本,明察病机

4.清热除湿,多加斟酌

5.调肝养脾,兼顾肺肾

6.肝积之人,分段治之

7.活血化瘀,防止传变

【预后与调护】

【结语】

第七节 酒精性肝硬化

一、肝郁脾虚兼有湿毒型

二、肝胆湿热兼有血瘀型

三、肝肾阴虚兼有痰浊型

四、脾肾阳虚兼有气滞型

五、湿热内蕴兼有瘀毒型

【中医古典文献对本病的相关论述】

【中医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治疗特色】

1.整体辨证,分段治疗

2.把握病机,病势回转

3.明确病因,提防误治

4.疏肝补脾,调理气血

5.重视后天,以养先天

【预后与调护】

【结语】

第八节 胆汁性肝硬化

一、肝郁脾虚兼有湿浊型

二、脾胃气虚兼有寒湿型

三、气阴两虚兼有气滞型

四、肝肾阴虚兼有虚热型

五、湿热蕴结兼有血瘀型

【中医古典文献对本病的认识】

【中医病因病机】

1.先天禀赋不足或异常

2.饮食内伤,脾胃气虛

3.情志失调,肝失疏泄

4.脾胃气虚,湿浊内生

5.久病入络,瘀血阻滞

6.脏腑虛损,变证由生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治疗特色】

1.祛邪扶正,标本兼顾

2.肝脾同病,顾护中州

3.升清降浊,阴阳平衡

4.肝胆同治,以通为用

5.谨守病机,以防劫阴

6.分清阶段,明确治则

7.病到后期,多脏兼顾

【预后与调护】

【结语】

第九节 肝硬化合并腹腔积液

一、水热蕴结证

二、肝郁气滞兼湿阻证

三、肝脾血瘀兼水停证

四、肝肾阴虚兼血瘀证

五、寒湿困脾证

六、脾肾阳虚证

【中医古典文献对本病的认识】

【中医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治疗特色】

1.“肝脾论” 的指导思想

2.从肝论治鼓胀

3.从脾论治鼓胀

4.行气活血化瘀

5.注重协调阴阳

6.攻补兼施

【预后与调护】

【结语】

第十节 肝硬化并发凝血障碍

一、胃火炽盛兼血热证

二、阴虚火旺兼肝肾两虚证

三、肝郁化火证

四、气不摄血兼气血两虚证

五、肝火上炎证

六、瘀血内阻证

【中医古典文献对本病的相关论述】

【中医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

2.情志过极

3.饮食不节

4.劳倦过度

5.久病或热病之后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治疗特色】

1.首辨出血的病因

2.注重辨证论治

3.尤重气血同调

4.调肝以养血

【预后与调护】

【结语】

第十一节 肝囊肿

一、肝郁气滞兼血瘀证

二、肝胃不和兼血瘀证

三、痰气郁结证

四、肝郁脾虚,肝气犯胃证

五、肝胆湿热,肝胃不和证

【中医古典文献对本病的认识】

【中医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治疗特色】

1.慎辨病因,肝脾同治

2.健脾祛湿法

3.重视软坚散结之法

4.谨守后天之本为要

5.辨证明确,适当化裁

【预后与调护】

【结语】

第十二节 原发性肝癌

一、脾虚湿困,气血不足证

二、湿热蕴结兼血瘀证

三、脾虚血瘀证

四、肝郁脾虚兼气滞血瘀证

五、肝郁脾虚兼血瘀证

六、气滞血瘀兼血虚证

【中医古典文献对本病的相关论述】

【中医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本病认识】

1.病毒性肝炎

2.肝硬化

3.黄曲霉毒素

4.其他化学致癌因素

5.寄生虫感染

6.其他致病因素

【治疗特色】

1.调胃养脾,生化有源

2.疏利肝胆,理气退黄

3.扶正祛瘀,攻补兼施

【预后与调护】

【结语】

第十三节 肝癌术后

一、脾虚湿困,气血不足证

二、肝郁脾虚兼瘀血阻络证

三、肝胆湿热证

四、正虚瘀结

五、气滞血瘀兼血虚证

六、肝肾阴虚兼虚热内扰证

【中医古典文献对本病的相关论述】

【中医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本病认识】

1.手术切除

2.介入性治疗

3.放射治疗

4.化学抗癌药物治疗

5.免疫治疗

6.中医药治疗

【治疗特色】

1.内补外攻治疗晚期肝癌

2.辨虚扶正以抗癌

3.辨证祛邪以制癌

4.辨病选药以治癌

5.三忌

【预后与调护】

【结语】

第十四节 肝性脑病

一、痰热内扰兼湿盛

二、阴虚阳亢兼血瘀

三、热入心营兼阴虚

四、湿热蒙蔽兼痰阻

五、湿热瘀毒兼瘀血

六、湿热熏蒸兼阳明热结

【中医古典文献对本病的相关论述】

【中医病因病机】

1.外因

2.内因

3.不内外因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治疗特色】

1.重视风火痰等因素

2.妥善应用开窍药

3.瘀血的辨证与治疗

4.脱证的处理

5.以通为用

6.保留灌肠

7.中医整体观

【调护与预后】

1.基础护理(包括昏迷护理)

2.心理护理

3.饮食护理

【结语】

第二篇 胆病篇

第一节 胆囊结石

一、肝胆湿热兼脾虚证

二、胆火犯胃兼痰热内扰证

三、肝郁气滞兼相火炽盛证

四、肝郁脾虚兼气机不调证

五、胆经郁滞兼腑气不通证

六、肝阴不足兼血瘀证

【古典文献对本病的论述】

【中医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治疗特色】

1.疏利肝胆,升降有常

2.利胆排石,必先通腑

3.从肝立论,治病求本

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5.清热祛湿,健脾为本

6.滋养肝阴,知常达变

7.辨证施治,不拘一法

【预后与调护】

【结语】

第二节 慢性胆囊炎

一、肝胃不和兼湿热证

二、肝郁脾虚兼湿邪内蕴证

三、肝胆湿热兼血瘀证

四、肝肾阴亏兼虚热内生证

五、脾阳不振兼寒湿凝聚证

六、胆腑郁热兼痰扰心神证

【中医古典文献对本病的相关论述】

【中医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治疗特色】

1.慎辨病因,肝脾同治

2.祛邪扶正,精当用药

3.疏肝利胆,调和气血

4.清利湿热,调畅气机

5.谨守后天,培土达木

6.久病及血,辨证治瘀

7.辨证明确,适当化裁

【预后与调护】

【结语】

第三节 胆囊息肉

一、肝阳上亢兼血瘀证

二、湿热蕴结兼胆络瘀滞证

三、脾肾阳虚兼肝血不足证

四、脾虚湿困兼痰毒交阻型

五、肝胆湿热兼少阳阳明合并证

六、气滞血瘀兼痰扰胆络证

【中医古典文献对于本病的相关论述】

【中医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治疗特色】

1.治疗原则以疏肝利胆健脾为主

2.灵活辨证随症加减

3.化瘀透络贯穿始终

4.化瘀配伍酸涩,消积化癥

5.注重身心调护与药物治疗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预后与调护】

【结语】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