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断代史系列·先秦篇——中华远古史·殷商史·西周史·春秋史·战国史(共五部)电子书

      本书的写作缘起于1977年,*后一章完成于1999年11月,2000年7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初版,此后多次再版。本书写作后期,王玉哲先生已患病,虽勉强恢复写作工作,查取资料、誊清稿件仍需由其儿女代为完成。本书凝结着王玉哲先生一家两代人的心血。2005年,王玉哲先生去世。2019年,本书以全新面貌问世,希望继续将前辈学术精髓传承下去。

售       价:¥

纸质售价:¥59.00购买纸书

41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王玉哲、胡厚宣、胡振宇、杨宽、顾德融、朱顺龙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01

字       数:237.6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书是作者毕生治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从中国历史的序幕篇,一直写到西周末,详尽论述了中国远古历史从史前文明经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演变、发展的过程,尤其对夏、商、周三代的族源、地望、世系、宗法制度、继承制度、政权形式、社会经济及社会性质等问题的论述见解独到。迄今仍是此一领域的经典之作。<br/>【推荐语】<br/>      本书的写作缘起于1977年,*后一章完成于1999年11月,2000年7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初版,此后多次再版。本书写作后期,王玉哲先生已患病,虽勉强恢复写作工作,查取资料、誊清稿件仍需由其儿女代为完成。本书凝结着王玉哲先生一家两代人的心血。2005年,王玉哲先生去世。2019年,本书以全新面貌问世,希望继续将前辈学术精髓传承下去。<br/>【作者】<br/>   王玉哲,1913年生,河北深县人。1936至1943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及北大文科研究所(昆明)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43年至今先后受聘于华中大学、湖南大学及南大学历史系,任副教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等职。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等职。著作有《中国上古史纲》、《古集林》等书;主编有《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国历史大辞典?先秦史卷》等;撰有先秦史研究论文百余篇。<br/>
目录展开

中华远古史

作者简介

自序

第一章 原始群居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绪说

第二节 中国历史的序幕——中国猿人

第三节 “古人”时期的文化发展

第四节 “新人”时期的文化与氏族的产生

第五节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原始经济生活

第二章 妇女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公社

第一节 母系氏族公社的出现

第二节 母系氏族社会的婚姻关系和墓葬制度

第三节 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

第四节 我国古文献上有关母系氏族社会的史影

第五节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原始的科学、艺术和宗教

第三章 父系氏族公社

第一节 从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的转变

第二节 父系氏族社会经济的重大发展

第三节 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氏族公社制的瓦解

第四节 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文字和艺术

第五节 古史传说中的部落战争及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

第四章 唐、虞、夏与先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上)

第一节 唐、虞、夏的禅让制与军事民主选举制

第二节 传说中的夏王朝

第三节 考古发掘与夏文化

第四节 商族的兴起和先商的社会阶段

第五章 商王朝前期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下)

第一节 商汤的灭夏

第二节 商代前期的政治

第三节 从田野考古上看商代前期的文化(一)

第四节 从田野考古上看商代前期的文化(二)

第五节 商代前期的阶级对立与第一个阶级社会的逐渐形成

第六章 商代阶级国家的形成

第一节 盘庚迁殷及其社会意义

第二节 商代后期阶级斗争的尖锐和国家的出现

第七章 商代后期奴隶的数量、“众”或“众人”的身份及商的社会属性

第一节 商代后期有多少奴隶

第二节 众或众人的身份

第三节 “古代东方”的理论与商代后期的社会性质

第八章 商代后期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商代后期农业的发展

第二节 畜牧、田猎与渔业

第三节 商代后期手工业的辉煌成就

第四节 交换、货币、交通

第九章 商代后期的社会组织与政治机构

第一节 商王朝的政治疆域

第二节 商族的氏族组织

第三节 商代后期的政治机构

第四节 商与各方国

第十章 商代的文化、科学与艺术

第一节 商代的文字

第二节 商代的宗教信仰

第三节 商代的科学成就

第四节 商代的艺术

第十一章 先周族的来源及其社会发展

第一节 周为夏族的分支

第二节 周族最初的地望

第三节 先周的文化及其社会阶段

第十二章 周王朝的建立

第一节 周武王的灭商

第二节 周公旦及其东征

第三节 周王朝政权的巩固

第十三章 西周的政治及其发展

第一节 西周的政体形式与“成康之治”

第二节 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三节 西周的官制

第四节 西周的兵制与刑法

第五节 西周“国家”的历史作用

第十四章 西周的社会经济

第一节 西周的农业经济

第二节 西周的土地制度

第三节 西周的手工业、商业

第四节 西周的社会性质

第十五章 西周的衰微、灭亡

第一节 西周衰微始于何时

第二节 周厉王专利与国人暴动及国人暴动的伟大意义

第三节 何谓“共和行政”

第四节 所谓“宣王中兴”

第五节 幽王昏乱、灭亡与平王东迁

附录一 大事年表

附录二 本书引用甲骨著录书目简称表

殷商史

作者简介

序言

篇前

一、国事概要篇

第一章 商族起源

第二章 殷商世系

第三章 商都屡迁

第四章 殷商方国

二、政治制度篇

第五章 殷王称号

第六章 殷商史官

第七章 图腾崇拜

第八章 奴隶遭遇

三、社会生活篇

第九章 农业生产

第十章 天文气象

第十一章 医药卫生

第十二章 居住环境

四、学术文化篇

第十三章 殷商文字

第十四章 宗教思想

五、工艺美术篇

第十五章 铜陶骨玉

第十六章 蚕桑纺织

篇后

附录 大事年表

西周史

版权页

前言

第一编 西周开国史

第二编 西周时代的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

第三编 西周王朝的政权机构、社会结构和重要制度

第四编 西周王朝的军政大事

第五编 西周时代的楚国和曾国

第六编 西周时代的文化教育和礼制

第七编 西周王朝的衰亡和东迁中原

附录

春秋史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作者简介

绪论

第一章春秋时代开始前后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章诸侯的改革与大国的争霸

第三章春秋时代的社会经济

第四章春秋时代的疆域和地方组织

第五章春秋时代的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

第六章春秋时代的社会构成和阶级斗争

第七章春秋时代的思想、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

第八章春秋时代的礼仪和风俗

附录 大事年表(公元前770—前453年)

后记

战国史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 战国史的重要性

二 战国史料的整理和考订

第二章 春秋战国间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 冶铁技术的进步和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

二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三 粮食作物、桑、麻以及漆园、果园的分布

四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五 农本理论的产生、管理农业政策的实施和农业科学的兴起

第三章 春秋战国间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 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二 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 商业的发展和富商大贾的出现

四 城市的兴起及其发展

五 铸造货币的广泛流通和高利贷的横行

六 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商业政策的讲究

第四章 春秋战国间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一 农田制度的变革

二 各国政权的改组和改革

三 社会结构的变化

第五章 战国前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改革

一 魏国李悝的变法

二 赵国公仲连的改革

三 楚国吴起的变法

四 韩国申不害的改革

五 齐国邹忌的改革

六 秦国卫鞅的变法

第六章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及其重要制度

一 官僚制度的建立

二 中央集权官僚机构的建立

三 郡县制度的建立

四 加强统治的有关制度的创设

五 郡县征兵制度的推行和常备兵制度的建立

六 爵秩等级的规定

七 封君制的设置

八 维护统治的礼乐制度

第七章 七强并立的形势和战争规模的扩大

一 战国初期各国的疆域和少数部族的分布

二 七强并立形势的形成

三 武器的进步和战争规模的扩大以及战争方式的变化

四 战争中防御手段的进步

五 兵法的讲求和军事学的发展

六 马的外形学(相马法)的进步

第八章 合纵、连横和兼并战争的变化

一 魏和齐、秦大战以及魏、齐、秦等国陆续称王

二 张仪、公孙衍的连横、合纵和秦灭巴蜀、取汉中以及楚灭越

三 孟尝君合纵齐、韩、魏而胜楚攻秦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而攻取中山及胡地

四 秦、齐、赵三强鼎立而斗争和苏秦为燕间谍而计谋破齐

五 齐灭宋、燕破齐和秦破楚及楚将庄入滇

六 秦、赵间剧战,楚灭鲁和秦灭西周以及魏攻取陶、卫

第九章 秦的统一

一 秦兼并六国和完成统一

二 秦统一的原因

三 秦始皇的完成统一

第十章 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

一 士的活跃和“百家争鸣”

二 墨子的天志、兼爱和尚贤学说

三 老子主张柔弱和无为的道家学说

四 道家的几个流派

五 慎到的法治、势治理论

六 曾子一派主张修身治国的儒家学说

七 孟子主张“王道”和“仁政”的儒家学说

八 黄帝书的黄老学派思想

九 《易系辞传》所阐明的“易”的哲理

十 《商君书》代表的战国晚期卫鞅一派法家思想

十一 荀子主张礼治的儒家学说

十二 韩非兼用法、术、势的法家学说

十三 重视生产、计划、法令、术数的齐法家学说

十四 鹖冠子实现“大同”的道家学说

十五 方士的医药、养生、修炼和求神仙的方技

十六 术士依托鬼神的数术

第十一章 战国时代科学和科学思想的发展

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理论的探讨

二 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发展

三 后期墨家的朴素唯物的自然观

四 惠施含有辩证因素的自然观

五 后期墨家和后期名家关于物质构成和运动的讨论

六 阴阳五行家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解说

七 医学的发展

第十二章 战国时代文化的发展

一 文字的变革和书法的起源

二 文体的变革和文学的发展

三 艺术的发展

四 娱乐活动和武艺、体育锻炼的开展

五 改进生活的技艺的进步

六 史书的编著和史学的发展

七 古文献的整理

附录一 战国郡表

附录二 战国封君表

附录三 战国大事年表

战国大事年表中有关年代的考订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