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语义理论和汉语语义问题电子书

本书系作者给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设的语义学课程的讲稿,经过数次修订而成。书稿深浅出,对语义问题作了基本介绍,大致可分为12个专题,分别是:语义层次、语义类型、几种语义学研究方法、语义的系统性、词义关系、语义与句法结构的关系、歧义及相关现象、语义和认知、预设和蕴含、语义与语境的关系、指称问题、逻辑和语义,这些专题基本涵盖了几个重要的语义理论。

售       价:¥

纸质售价:¥39.90购买纸书

56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卢英顺

出  版  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01

字       数:15.2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文化研究交流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系作者在给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设的“语义学”课程讲稿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作者本着理论知识介绍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及语义学知识介绍的系统性、全面性、实用性和用例的汉语本土化的理念,充分吸收中外语义学文献精华,精心挑选12个专题行论述,分别是:语义层次、语义类型、几种语义学研究方法、语义的系统性、词义关系、语义与句法结构的关系、歧义及相关现象、语义和认知、预设和蕴含、语义与语境的关系、指称问题、逻辑和语义。书中所用例子多生动有趣,叙述语言平实,读来亲切、易懂。<br/>【推荐语】<br/>本书系作者给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设的语义学课程的讲稿,经过数次修订而成。书稿深浅出,对语义问题作了基本介绍,大致可分为12个专题,分别是:语义层次、语义类型、几种语义学研究方法、语义的系统性、词义关系、语义与句法结构的关系、歧义及相关现象、语义和认知、预设和蕴含、语义与语境的关系、指称问题、逻辑和语义,这些专题基本涵盖了几个重要的语义理论。   本书既有对语义学的理论介绍,又有汉语的实际语义问题;既能让读者了解到英文语义学著作中的诸多语义学知识,又避免了读者在结合国外语言实例行理解时所产生的一些困难。因此,本书有助于读者对语义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用例的本土化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知识,学以致用。<br/>【作者】<br/>卢英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男,汉族,1962年出生,安徽无为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曾师从胡裕树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兼及语汇学等方面。出版专著6部:《形态和汉语语法研究》(学林出版社,2005)、《现代汉语语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韩语版,韩国外国语大学出版社,2013)、《语法、语汇研究10大认识问题》(学林出版社,2014)、《语言学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认知图景:理论构建及其运用》(学林出版社,2017)和《语言问题新探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合著、合编著作及教材若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br/>
目录展开

前言

第一讲绪论

第一节语义问题是多门学科关注的对象

第二节语义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几种重要的语义观

第二讲语义层次

第一节语素义和词义

第二节短语的意义

第三节句子的意义(单句、复句)

第四节话语的意义

第三讲语义类型

第一节几种语义分类方法

第二节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第三节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

第四讲几种语义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语义成分分析法

第二节格语法分析法

第三节认知分析法

第五讲语义的系统性

第一节系统的一般特征及语汇成员之间的特征

第二节不同语义层次内部的相互联系与制约

第三节语义场理论

第六讲词义关系

第一节同义关系

第二节近义关系

第三节反义关系

第四节上下义关系

第五节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第六节包含关系、排斥关系和交叉关系

第七节词义的有标记和无标记

第七讲语义与句法结构的关系

第一节句法结构的差异对语义的影响

第二节相同句法结构在语义上的差异

第三节句法结构本身的意义:构式意义

第八讲歧义及相关现象

第一节何谓“歧义”

第二节歧义的形成原因

第三节歧义与语义含糊

第四节歧义程度

第五节歧义的消除

第六节歧义研究

第九讲语义和认知

第一节默认、原型、凸显和语义的理解

第二节邻近性原则和语义的理解

第三节格式塔原则和语义的理解

第十讲预设和蕴含

第一节什么是预设

第二节预设的种类

第三节预设触发语

第四节预设的运用

第五节预设和蕴含

第十一讲语义与语境的关系

第一节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第二节会话含义

第三节其他

第十二讲指称问题

第一节关于指称的几组概念

第二节汉语名词性词语的类别及其指称性质

第三节句法位置与指称的关系

第四节指称与语义理解

第十三讲逻辑和语义

第一节句子意义与命题真值

第二节逻辑分类与并列短语的理解

第三节逻辑推理与语义理解

第四节语义矛盾与语义理解

第五节逻辑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第十四讲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