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心病条辨电子书

本书所言之心乃中华岐黄医学(中医)之心,非近世误译之心,与解剖概念的形质心脏小同而大异。清代医家柯韵伯曾感叹说:“伤寒zui多心病”。心病必须用药,但不能依赖药,配合本书系列的超药物疗心法非常必要。

售       价:¥

纸质售价:¥44.50购买纸书

13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王辉武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01

字       数:15.3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心”,一个伟大的中国字。心,在中华文化中享有极高地位,其义理内涵博大精深,能概及宇宙之大,还能洞察生命奥秘之深,并非近世西学误译之心。“心病”是中华岐黄医学(简称中医学)之心的病,与当今西医学的“心病”、“心理”其含义相去甚远,诚请读者明鉴。 鉴于生命过程的未知和医学的复杂,对心与心病的认识人类还知之不多,故本书不强论其理,而偏重临床,虽未臻全面系统,但不乏新颖见解。拟分作哲理、神识、情志、血脉、杂病、医案实录和文论等七篇。主要阐述中医学心病的临证辨治与应用,行文采用条文加注解的形式,不囿于分型框架,切合临床思维,条分缕析,具体而实用。 在附录中分别列有超药物疗心法、疗心中药选要、疗心方剂索引、心病病症索引和主要参考书目等,以方便检索与应用。 本书是作者临证与读书的思想表露,对提高临床疗效颇具价值,对学术研探也多有启迪。宜于各科、各级医师、院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和心病患者及家属参阅。<br/>【推荐语】<br/>本书所言之心乃中华岐黄医学(中医)之心,非近世误译之心,与解剖概念的形质心脏小同而大异。清代医家柯韵伯曾感叹说:“伤寒zui多心病”。心病必须用药,但不能依赖药,配合本书系列的超药物疗心法非常必要。<br/>【作者】<br/>王辉武,男,教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疗系,现为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中医内科学术带头人,全国第三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任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科普分会主任委员,《实用中医药》杂志副主编等职。曾获四川省科技步奖、高士其科普基金奖,重庆市政府发展中医事业先个人、第二届太极杯贡献奖、首届科普作品二等奖等。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行医33年,擅长治疑难杂症,对功能性便秘、顽固性失眠、慢性咽炎等有专题研究,发表科技论文38篇,科普文章700余篇,出版专著8种,参编著作11种。<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于序

温序

前言

凡例

目录

哲理篇

(一)先秦时期——中国哲学心范畴产生、形成和初步发展的阶段

(二)秦汉时期——中华心学在先秦的基础上,继续丰富与发展。

(三)隋唐五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得益于儒、释、道之间的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同和,心范畴及关于心的思想也进一步发展。

(四)宋元时期——心范畴理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元代的心论经历了调和朱陆,由朱学向陆学演进的过程。

(五)明清时期——明朝之初,朱熹绝对理哲学被定于一尊之后,就被当作遵行墨守的教条,不再有新的发展。王守仁继承并发展了心学,建构了更为精致、丰富和严密的主体理哲学体系,是中国古代心学发展的高峰。

医理篇

神识篇

情志篇

血脉篇

杂病篇

文论篇

一、中华岐黄医学之生命观

二、心神使道论

三、中医在心病的防治中极具优势

四、鬱(郁)乃心病

五、苦难源于纠结论

六、富贵生闷论

七、生命与心学

八、“中医”之名与中西汇合

九、大道至简可养心

心病验案实录篇

一、阳虚使道不通之漏汗案

二、气闷不通案

三、肝木克脾土,心神不宁案

四、瘾病案

五、清阳不升,使道不通案

六、肝肾不足案

七、湿阻心阳不通案

八、脾肾阳虚,使道不通案

九、少阳枢机不利案

十、痰热内蕴,心神不宁案

十一、火郁扰神案

超药物疗心法篇

一、暗示疗心法

二、八段锦疗法

三、从欲顺志法

四、催眠疗心法

五、气功疗心法

六、动动手指疗心病

七、发呆冥想法

八、欢笑开心法

九、讲个故事给人听

十、交友疗心法

十一、静心观息法

十二、快步运动法

十三、明德养心法

十四、情趣疗心法

1.麻将牌

2.围棋与象棋

3.钓鱼

十五、却忙正心法

十六、仁心疗法

十七、日光疗心法

十八、书写静心法

十九、太极拳疗法

二十、甜睡养心法

二十一、闲聊解闷法

二十二、写则日记来疗心

二十三、辛味通心法

二十四、信仰疗心法

二十五、幸福疗心法

二十六、穴位养心法

1.操作方法

2.穴位功用

二十七、学点佛学疗心病

二十八、学会自知疗心法

二十九、验案示范疗心法

三十、音乐悦心法

三十一、饮食舒心法

三十二、阅读疗心法

三十三、智力训练法

三十四、助人乐己法

三十五、祝说疗心法

1.以情胜情法

2.情感转移法

3.劝导释疑法

4.顺意从欲法

附 录

一、疗心中药选要

1.巴戟天

2.白蒺藜

3.白蜡

4.百合

5.柏子仁

6.半夏

7.苍术

8.草果

9.柴胡

10.磁石

11.大黄

12.淡豆豉

13.灯心草

14.独活

15.茯神

16.甘松

17.干姜

18.葛根

19.瓜蒌壳

20.桂枝

21.肉桂

22.合欢花

23.红景天

24.琥珀

25.黄酒

26.鸡子黄

27.桔梗

28.菌灵芝

29.麻黄

30.牛黄

31.人参

32.麝香(人工麝香)

33.生地黄汁

34.生姜

35.生铁落

36.石菖蒲

37.酸枣仁

38.蜈蚣

39.夜交藤

40.茵陈

41.淫羊藿

42.玉竹

43.郁金

44.远志

45.灶心土

46.贝母

47.珍珠母

48.栀子

二、心病方剂索引

三、心病病症索引

四、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