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书名页
版权页
编委会
前 言
目录
第一章 文化起源
第一节 “刘氏骨伤”的起源
第二节 “刘氏骨伤”的诞生
第三节 “刘氏骨伤”的发展
第四节 “刘氏骨伤”的壮大
第二章 基础理论
第一节 重视气血辨证
一、骨伤疾病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
(二)病机
二、骨伤疾病中的气与血
(一)气血辨证在骨伤中的地位
(二)气血辨证贯穿骨伤诊治
第二节 局部整体互参
一、局部损伤的辨证
二、筋骨并重尤推筋
三、骨伤的整体观念
第三节 中医西医诊法
一、骨伤中的四诊
(一)望诊
(二)问诊
(三)闻诊
(四)摸诊
1.摸压法
2.挺挤叩打法
3.旋转屈伸法
二、西医检查
第四节 辨证用药法则
一、肝脾肾同治
二、气血共调
三、辨证用药专精
四、损伤后兼症的处理
(一)发热
(二)纳减
(三)口渴
(四)呕吐
(五)便秘
(六)失眠
(七)多汗
第五节 倡导内外同治
一、内外同治的重要性
二、中医外治法的优势
三、“刘氏骨伤疗法”的特色外治法
(一)消肿膏
(二)伤膏散
(三)和伤散
(四)金创油膏
(五)辨证熏洗
1.气滞血瘀型
2.寒湿阻络型
3.湿热痹阻型
4.肝肾亏虚型
四、理伤手法
(一)手法的运用原则
(二)手法的辨证论治
五、骨伤器材的应用
(一)夹板固定的原理与优势
(二)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
第六节 妙释动静结合
第三章 手法固定
第一节 正骨准备
一、选择体位
二、准备器材
三、挑选助手
(一)临时助手
(二)机械助手
第二节 正骨原则
一、正骨时机把握
二、远端凑近原则
三、熟悉解剖结构
四、复位方式选择
(一)一次整复
(二)逐渐纠正
(三)不需整复
五、骨折对位标准
六、脱臼复位方法
第三节 筋伤治则
一、症状及体征
1.肿胀
2.疼痛
3.麻木
4.功能障碍
5.肌肉萎缩
6.挛缩和粘连
7.失眠
二、分期治疗
1.急性期
2.中期
3.后期(慢性期)
第四节 三指按摩
一、基本手法
(一)按擦法
1.操作方法
2.操作速度和时间
3.操作方向
(二)揉摩法
1.操作方向
2.操作速度和时间
(三)点压法
二、适应证
1.骨折
2.整复前
3.固定期间
4.固定解除后
5.脱臼
6.软组织急性外伤
7.慢性伤痛
三、按摩要领
1.用力轻重
2.测定痛点
3.更换体位
4.局部症状
5.功能试验
6.医患姿势
四、注意事项
第五节 夹板固定
一、夹板的改进
(一)纸质铅丝支架夹板
(二)塑形纸质支架夹板
(三)解剖型塑形纸质支架夹板
(四)个体化塑形纸质支架夹板
二、塑形纸质支架夹板的特色与优势
(一)超关节固定
(二)可塑性好
(三)透气性好
(四)便于调整
(五)制作简单
三、塑形纸质支架夹板的制作与临床使用方法
(一)塑形纸质支架夹板的制法
1.材料
2.制作过程
(二)夹板的应用
(三)压垫
1.压垫的厚薄
2.压垫的大小
3.压垫的位置
4.防止压垫移动
5.防止压疮
(四)绑扎
1.绷带的选择
2.掌握绑扎的松紧
3.绑扎方法
第六节 功能锻炼
一、功能锻炼的意义
1.加快肿胀消退
2.促进骨折愈合
3.促进血液循环
4.减少并发症
二、功能锻炼的方法
(一)注意事项
1.因人而异
2.动静结合
3.适可而止
(二)不同部位的锻炼方法
1.头颈部
2.背腰部
3.肩关节
4.肘关节
5.腕指关节
6.髋关节
7.膝、踝关节
三、医者练功
(一)心灵手巧
(二)强健体魄
1.摩铁板
2.抓沙袋
第七节 骨折的手法治疗
一、躯干部骨折
(一)锁骨骨折
1.诊断要点
2.治疗
(二)胸骨、肋骨骨折
1.症状
2.治疗
(三)脊椎骨折
1.颈椎骨折和脱位
2.胸腰椎骨折和脱位
3.脊髓损伤
4.骨盆骨折
二、四肢骨折
(一)肱骨近端骨折
1.诊断
2.分型治疗
3.整复固定
4.整复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二)肱骨干骨折
1.手法整复
2.夹板固定
3.注意事项
(三)肱骨下端骨折
1.肱骨髁上骨折
2.肱骨下端骨骺分离
3.肱骨内、外髁骨折
4.肱骨髁间骨折
(四)桡骨、尺骨骨干骨折
1.桡骨或尺骨单骨折
2.尺桡骨双骨折
3.尺桡骨中下段青枝骨折
(五)尺骨近端骨折伴桡骨头脱位
1.伸直型
2.屈曲型
(六)尺骨鹰嘴骨折
(七)桡骨下端骨折
1.准备
2.开始整复
3.固定
(八)股骨干骨折
1.分型
2.整复方法
3.固定方法
(九)胫、腓骨干骨折
1.整复方法
2.夹板固定
(十)踝部骨折
1.整复方法
2.固定方法
(十一)跟骨骨折
1.整复方法
2.固定方法
第八节 脱位的手法治疗
一、脊椎关节脱位
(一)颈椎关节脱位
1.主要特征
2.整复手法
(二)颈椎半脱位
1.主要特点
2.整复方法
二、肩关节脱位
(一)主要特征
(二)整复手法
三、新鲜月骨脱位
四、掌指关节脱位
(一)主要特征
(二)整复手法
五、髋关节脱位
(一)主要特征
1.坐骨神经损伤症状
2.髋臼撞击症状
(二)整复手法
1.髋关节后脱位
2.髋关节前脱位
六、髌骨脱位
(一)主要特征
(二)整复手法
七、踝关节脱位
(一)主要特征
(二)整复手法
八、趾关节脱位
(一)主要特征
(二)整复手法
第九节 筋伤的手法治疗
一、颈、肩、腰腿痛
1.神经型
2.血管型
(一)颈部筋伤
1.颈项肌扭伤
2.落枕与颈椎病
3.小儿斜颈
(二)胸廓部筋伤
1.胸肋软骨损伤
2.胸椎后关节综合征
(三)腰部筋伤
1.腰肌扭伤
2.腰椎后关节紊乱
3.梨状肌综合征
4.腰椎间盘突出症
5.慢性腰痛
二、四肢关节部位的软组织
(一)踝关节韧带撕裂
(二)肩周炎
(三)髂腰肌腱炎
1.症状
2.治疗
(四)跟腱炎
1.症状
2.治疗
(五)腱鞘炎
1.伸拇肌腱鞘炎
2.屈指肌腱鞘炎
3.肱二头肌腱鞘炎
(六)腱鞘囊肿
1.症状
2.治疗
第四章 临证医案
第一节 骨折及相关后遗症
一、肱骨近端骨折
(一)初诊
1.手法整复
2.药物治疗
(二)二诊
1.内治
2.外治
(三)三诊
1.内治
2.外治
(四)四诊
1.内治
2.外治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
三、肱骨外科颈骨折
1.夹板制备
2.整复与固定
四、桡骨远端骨折
五、桡骨远端骨折
(一)初诊
(二)二诊
1.内治
2.外治
(三)三诊
(四)四诊
(五)五诊
六、桡骨及股骨骨折
(一)初诊
1.内治
2.外治
(二)二诊
(三)三诊
(四)四诊
(五)五诊
(六)六诊
(七)七诊
(八)八诊
七、尺骨鹰嘴骨折
(一)初诊
1.外治
2.内治
(二)复诊
八、尺骨上段骨折
(一)初诊
1.内治
2.外治
(二)复诊
九、孟氏骨折
(一)初诊
1.手法整复
2.夹板固定
(二)复诊
十、孟氏骨折
(一)初诊
1.手法整复
2.外治
3.内服
(二)复诊
十一、孟氏骨折骨不连
(一)初诊
(二)复诊
十二、髌骨骨折
十三、股骨粗隆间骨折
(一)初诊
(二)复诊
十四、股骨粗隆间骨折
(一)初诊
(二)二诊
(三)三诊
(四)四诊
十五、股骨颈骨折
(一)初诊
(二)二诊
(三)三诊
(四)四诊
十六、股骨颈骨折
(一)初诊
(二)二诊
(三)三诊
十七、踝关节骨折
(一)初诊
(二)二诊
(三)三诊
(四)四诊
(五)五诊
(六)六诊
(七)七诊
十八、肋骨骨折
(一)初诊
(二)二诊
(三)三诊
十九、肋骨骨折
二十、肋骨骨折与上腹壁挫伤后遗症
二十一、颅骨骨折
(一)初诊
(二)二诊
(三)三诊
二十二、椎骨骨折
(一)初诊
(二)二诊
(三)三诊
二十三、椎骨骨折
(一)初诊
(二)复诊
第二节 脱位
一、肩关节脱位
(一)初诊
(二)二诊
(三)三诊
二、肘关节脱位
(一)初诊
(二)二诊
(三)三诊
三、肘关节脱位
(一)初诊
(二)二诊
(三)三诊
(四)四诊
四、髋关节脱位
(一)初诊
(二)二诊
(三)三诊
(四)四诊
(五)五诊
五、髋关节脱位
(一)初诊
(二)复诊
六、指间关节脱位
(一)初诊
(二)复诊
七、下颌关节脱位
第三节 伤筋病
一、肩关节周围炎
(一)初诊
(二)复诊
二、肩关节周围炎
三、肩关节周围炎
(一)初诊
(二)二诊
(三)三诊
(四)四诊
四、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
五、肱骨外上髁炎
(一)初诊
(二)复诊
六、腱鞘炎
七、梨状肌综合征
(一)初诊
(二)复诊
八、跟痛症
(一)初诊
(二)复诊
九、足跖筋膜炎
(一)初诊
(二)复诊
十、胫骨结节骨骺炎
(一)初诊
(二)复诊
第四节 骨痹病
一、髌骨软化症
(一)初诊
(二)复诊
二、髌骨软化症
(一)初诊
(二)复诊
三、髌骨软化症
(一)初诊
(二)复诊
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一)初诊
(二)复诊
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一)初诊
(二)复诊
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一)初诊
(二)复诊
七、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一)初诊
(二)复诊
八、膝关节滑膜炎
(一)初诊
(二)复诊
九、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初诊
(二)复诊
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初诊
(二)复诊
十一、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初诊
(二)复诊
十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初诊
(二)复诊
十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十四、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初诊
(二)复诊
十五、类风湿性关节炎
十六、风湿性关节炎
十七、风湿性关节炎
十八、痛风性关节炎
(一)初诊
(二)复诊
十九、创伤性关节炎
(一)初诊
(二)复诊
二十、踝管综合征
(一)初诊
(二)复诊
第五节 腰痛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初诊
(二)复诊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初诊
(二)复诊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初诊
(二)复诊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初诊
(二)复诊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初诊
(二)复诊
六、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初诊
(二)复诊
七、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初诊
(二)复诊
八、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初诊
(二)复诊
九、腰椎间盘突出症
十、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初诊
(二)复诊
十一、腰痛
十二、腰痛
十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十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十五、腰椎间盘突出症
十六、强直性脊柱炎
(一)初诊
(二)复诊
十七、腰椎间盘突出症
十八、腰肌劳损
十九、急性腰扭伤
(一)初诊
(二)复诊
二十、骨质疏松症
二十一、骨质疏松症
(一)初诊
(二)复诊
二十二、骨质疏松症
二十三、骨质疏松症
第六节 项痹病
一、颈椎病
(一)初诊
(二)复诊
二、颈部软组织损伤
(一)初诊
(二)复诊
三、颈椎病
(一)初诊
(二)复诊
四、颈椎病
(一)初诊
(二)复诊
五、颈椎病
(一)初诊
(二)复诊
六、颈椎病
(一)初诊
(二)复诊
七、颈椎病
(一)初诊
(二)复诊
八、颈椎病
(一)初诊
(二)复诊
九、落枕
(一)初诊
(二)复诊
第五章 传承发扬
第一节 传承发扬技法
一、“刘氏骨伤疗法”的保护和挖掘
二、“刘氏骨伤疗法”的传承和发扬
三、“刘氏骨伤疗法”的推广和应用
第二节 中西并重发展
一、科研论文方面
二、人才培养方面
三、学科及学术带头人的培养
第三节 医者不忘初心
一、中医骨伤科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二、科室人才培养的探索
(一)坚持重视师承教育
(二)继续教育得到加强
(三)学历教育越来越受青睐
三、学科专科快速全面发展
(一)学科不断建设和发展
(二)科室发展丰富了“刘氏骨伤疗法”的内涵
(三)主要二级专科彰显了中西医结合特色
1.脊柱骨科
2.关节骨科
3.创伤正骨科
附录 相关图片资料
1.刘济川先生
2.刘秉夫先生
3.刘秉夫先生和他的学生
4.刘秉夫的著作及发明
5.如今的无锡市中医医院骨伤科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