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初涉脉诊四部曲:系统辨证脉学入门图解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71.80购买纸书

61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滕晶,齐向华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1-02-01

字       数:7.0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全书由理论到实践,从基础理论、核心理论、脉诊训练、脉诊实践四方面手,对经典脉学行拓展和深化,把脉学研究划分为“经典脉学”与“现代脉学”两个历史阶段,拓性地运用系统论来探讨“脉象系统”、“脉象的系统特性和规律”,以及“病因脉象系统”、“病机脉象系统”、“体质和个性脉象系统”等,对脉象和脉藏的复杂性机制行了深探讨,基于此并提出了“方脉相应”规律,使“方依脉立”的思路更加清晰,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诊疗模式,同时以图画的方式描述脉诊能够有效地促使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灵感思维的相互耦合,彼此协同,破了“意会多于言传”的脉诊学习模式,突破了脉诊“指下难明”的限制,提出脉诊可以“情景记忆”着手,还原诊脉过程,真正解除脉诊“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的难题,为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脉学研究者、脉学爱好者迅 速、全面、准确、熟练地掌握脉诊技术和技法提供了方法和捷径。<br/>【作者】<br/>滕晶教授,女,长期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五神辨治理论体系构建。提出五神学说创新性理论,将五神学说应用于痴呆、失眠等疾病的研究,发展了该类疾病新的病因病机理论,拓展了在精神心理紊乱行为性疾病的研究领域。先后承担和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在核心期刊等杂志发表文章70余篇,其中包括SCI论文1篇,出版著作7部,获得专利十余项。 出版著作《中医五神辨治学》、《辨脉知病实战录》等,研制五神量化评定量表,构建起新的辨证体系,获得“中医五神要素临床辅助系统”、“心理紊乱状态临床辅助系统”等系列专利16项。<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编委会

序言

目录

第一章 夯实基础,稳扎稳打——基础理论

第一节 脉学基础概念点睛

一、脉

二、脉搏

三、脉诊

四、脉象

五、脉诊的功能

第二节 系统辨证脉学简介

一、系统辨证脉学的基本概念

二、系统辨证脉学的创新

第二章 开发训练,练就巧手——脉诊训练

第一节 操作训练

一、布指训练

(一)传统脉诊的布指训练

(二)三指平齐训练

(三)中指定关训练

二、运指训练

(一)指力的训练

(二)位置稳定性训练

(三)追踪训练

(四)反应时间训练

(五)脉象“图形—背景”认知训练

(六)总按、单按训练

(七)脉象知觉加工的训练

第二节 心理训练

一、脉诊的心理过程

二、脉诊心理认知培养训练

(一)注意品质培养

(二)“模式识别”培养

(三)思维品质培养训练

(四)脉诊意识培养

第三节 感觉训练

一、脉诊常用感觉

(一)触压觉

(二)振动觉

(三)运动觉与位置觉

(四)实体觉

(五)温度觉

(六)定位觉

(七)两点辨别觉

(八)图形觉

(九)精细感觉

(十)重量识别觉

(十一)质地识别觉

(十二)速度觉

二、脉诊信息的分类辨识

(一)形象辨识

(二)位置辨识

(三)率律辨识

(四)压力辨识

(五)张力辨识

(六)流利度辨识

(七)黏稠度辨识

(八)脉势辨识

(九)枯润辨识

(十)温度辨识

(十一)速度辨识

(十二)均衡度辨识

(十三)质地辨识

(十四)附脉辨识

第三章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核心理论

第一节 脉象要素导图

一、脉体要素

(一)左右

(二)内外

(三)曲直

(四)寒热

(五)清浊

(六)浮沉

(七)上下

(八)粗细

二、脉管壁要素

(一)厚薄

(二)刚柔

(三)敛散

三、脉搏波要素

(一)动静

(二)来去

(三)长短

(四)高深

(五)怠驶

(六)迟数

(七)结代

四、血流要素

(一)稀稠

(二)疾缓

(三)滑涩

(四)进退

(五)凸凹

(六)枯荣

(七)强弱

第二节 脉象系统全析图

一、病因脉象系统

(一)外感六淫脉象系统

(二)七情内伤脉象系统

(三)饮食不节脉象系统

(四)劳逸所伤和年老体衰脉象系统

二、病机脉象系统

(一)阴阳失调脉象系统

(二)邪正盛衰脉象系统

(三)气机失调脉象系统

三、体质与个性脉象系统

(一)体质脉象系统

(二)个性脉象系统

第四章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脉诊实践

第一节 脉象要素临证分析原则

一、脉贵中和

二、脉病相应

(一)脉象层次与疾病层次相应

(二)脉、病时序性相应

三、形与神俱

四、取象比类

五、系统原则

(一)脉象系统的整体性

(二)脉象系统存在层次、要素

(三)脉象层次和要素之间密切联系

六、时序性原则

七、辨证脉法与微观脉法结合

第二节 以脉求方 脉方相应

一、脉方相应规律

二、病因系统脉方相应

(一)感受外邪方脉

(二)七情内伤方脉

(三)饮食不节、劳逸所伤和衰老方脉

三、病机系统脉方相应

(一)四逆汤(《伤寒论》)

(二)增液汤(《温病条辨》)

(三)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五苓散《伤寒论》

(五)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六)左归丸(《景岳全书》)

(七)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八)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九)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第三节 脉案分析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